国家发改委有关部分能源产品价格的直接干预在市场上形成反应不一的多重效果: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应声下降、国内A股相关板块纷纷走强,而对于未来通胀的看法,市场分歧似乎更大了。
本次提高能源产品价格,有两个出乎意料。
其一,市场预期的燃油价格上调时间原本锁定在奥运之后,毕竟现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也就不到50天时间。中国历来有办“大事”前保持市场稳定的传统,上调价格出现在奥运之前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其次,不等开完奥运,提前祭出价格管制措施说明目前通胀压力形势紧迫,也表明决策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和效率也在提高,市场人士在预测油价上调时候,本以为政府会在相关行业调研和补贴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
我们看到,以往上调燃油价格都是在宏观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推出的。即在预期国际油价出现回落时出手干预,从而实现了国内国际价格的自然接轨。
以汽油价格为例,2005年先后四次对汽油出厂价格进行调整,其中三次上调一次下调。上调累积800元,下调也就是150元,总体上调650元。有意思的是,2005到2006年的同比涨幅明显低于2004至2005年。也就是说,政府2005年推出的价格上调在大体上实现了国内国际价格相对接轨的初衷。
但是,市场并不总是如想象那么简单,2006年后,国际油价上涨幅度更为迅猛,到目前为止,原油价格上涨了一倍。
此番在2008年宏观调控大幕启动后不久便出手调整了国内燃油出厂及零售价格的确不同于以往的操作习惯,看来是情非得已。
燃油提价,究竟能刺激需求还是抑制需求,换句话说,能缓解通胀还是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呢?
在五月份CPI稍有回落的情况下调整燃油价格的确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但上调价格很可能推高需求,因为价格上调将鼓励炼油企业进口更多的石油,并增加销售。
在拥护者看来,由于价格波动具有箱体式运行的的周期性,从谷底到波峰的过程正好到达管制成本的边界,在此时出手进行价格干预,相关产品价格正好会与国际市场相对同步,从而实现期望中的价格“软着陆”。
不过,单就燃油而言,从2005年以来实施的有关价格管制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套用股市语言,如果国际能源价格长期居高不下,那么其价格很可能会进入另一个“箱体”运行。那么由此断言,提高价格不会是一次性的,在可以想见的未来,国内油价将步入一个提价周期。
记得2005年时,高盛分析师曾预言油价将达到100美元/桶。现在,这个目标位早已达到,只见更高而并不见回落。现在,那位分析师再度预测油价将在两年内突破200美元/桶,我们不能仅把这当作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