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祥博士《请给我结果》虽谈不上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专著,甚至不乏铺陈或者拼凑了许多或新或旧的但都不新鲜的“人生”小故事,但是,在读完该书后,如果你看到的是全牛,您将欣喜地发现,职业意识和商业心态下的结果,乃创造和谐企业的价值中枢。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互相依赖和互相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本人认为,矛盾一旦趋向同一,就呈现出和谐,它将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推动事物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特性。在现代商业关系中,劳资作为构成企业价值体系中的关键主体,资方追求的结果是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归宿;劳方追求的结果是合理的价值回报,应以卓越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取代无私的奉献和单方面的价值回报。一旦二者达成一致,将呈现出的就是企业的和谐,这种一致就是本人所管见的结果,这种意义上的结果,就是创造和谐企业的价值中枢所在。
诚然,改革开放已20多年,中国经济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因旧意识形态的因素,在企业界还没有很多企业勇敢地提出和面对劳资关系问题。本人认为,劳资关系乃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真正意义上劳资意识的转变和深入人心,将会极大的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以及职业人队伍的成长和发展壮大。对于劳资关系,我反对姜汝祥博士把它描述为赤裸裸的商业利益关系,而应将它视为一种命运共同体,一种价值生态链,双方应该是矛盾的统一。下面本人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对劳方来说,应该积极创造资方认可的结果,明确自身价值的实现跟随于资方价值的取得,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应依附于企业的发展和永续运营。该观念一旦确立,职业化将应运而生,个人将以一种追求卓越和实现自我价值来要求自己。正如姜汝祥博士所言,职业精神一旦深入人心,员工将会以一种价值心态来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结果,而非将完成任务作为工作本身,会自觉用公司提供的报酬来衡量自己的付出,如果付出的不足够,没有创造相应的结果价值,他就会觉得自己“对不起公司”,在主观上更加自主地去创造结果;相反,如果付出之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也不会以一种短视的思维采取非理性的方式来决定自己是否离开公司,而是从一种理性的、价值的角度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一个具有职业意识和价值心态的员工,不会将取得最高工资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关注焦点,不会经常抱怨和要求工资收入,因为在他进入这个企业平台之前,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角色和职业价值已有一个理性的界定;相反,对他们来说,会以进入一个具有发展价值的平台企业作为职业生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为他明白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平台会是他实现自身职业价值最大化的强大保障,一旦进入这个平台,会自主和努力工作,力图创造企业满意的结果。
其次,对资方来说,所追求的结果是资产的保值增值,因为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归宿;而达此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这一优势源自一个合力的工作团队,即一支职业化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正如姜汝祥博士所言,没有强大的职业化员工,就没有强大的企业。因为真正职业化的员工就像职业化的球员一样,他们知道每一分钱都来自客户或者观众,所以他们每拿一份报酬,都懂得要加倍回报。否则没有人看球,企业不赚钱,等待他们的就是下课。所以作为资方的企业,不要沉湎于员工口头的忠心与苦劳,应培养员工的商业心态和提升其职业化意识,使员工认识到其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价值,提供结果!要么是收入的增长、要么是成本的下降、要么就是流程的精简或者效率的提升。这些结果,是企业良性运营和持续发展的源泉所在。另一方面,企业应以市场化的视角来理解结果的商业标准。也就是说,在确定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系数时,应以岗位的不可替代性程度来给予不同的等级系数,对不可替代性程度较高的岗位,应给予较高的工资登记系数,对不可替代性程度低、人人可做的岗位,应给予较低的工资登记系数。对于岗位的不可替代性,一般来说,应从岗位在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增长的重要程度、岗位人员从市场招聘的难易程度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以市场化的视角确定结果的商业标准,是职业化队伍生存和成长的土壤,是不断为员工创造高尚事业舞台和提供体面生活保障的源泉所在。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职业意识和商业心态下的工作结果,是创造和谐企业的价值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