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资源集成的具体内容与方式,主要是由其所具有的经营资源种类、规模、质量、功能,所处的时空环境、业务发展目标,以及当地其他商业银行的经营资源配置状况决定的。它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1、人力资源的集成配置。人力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人力资源运动的技能差异性、功能互补性的特殊规律和合力大于分力的效能放大规律,以及金融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人力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以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益为导向,引导和推动人力资源从低效区域向高效区域流动,在经济较发达、人气较旺盛、金融资源较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区域配置适应其客观需要的人力资源。二是以提升服务效率为导向,依据合力构造原理在营业网点和内设机构进行与金融服务客观需要相适应的临柜服务人员组合、业务营销人员组合、业务管理人员组合。三是以扩大服务功能为导向,依据功能互补原理在营业网点和内设机构进行与金融服务客观需要相适应的业务营销人员组合、业务管理人员组合、行政管理人员组合。四是以提升管理效果为导向,依据技能互补原理和合力构造原理进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组合。
2、货币资本的集成配置。货币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货币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和货币资本配置的规模效益、合力大于分力的效能放大规律,以及货币资本使用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货币资本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较多的货币资本资源配置在经济较发达、人气较旺盛、金融资源较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区域。二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强制将货币资本资源从低效高险分支行转移到高效低险分支行。三是运用经济杠杆机制,诱导和促使货币资本资源从低效高险分支行转移到高效低险分支行。四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货币资本资源集中配置于总行和一级分行。五是运用经济杠杆机制,将货币资本资源集中配置于总行和一级分行。
3、物化资本的集成配置。物化资本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物化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化资本配置的规模效益放大规律,以及金融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物化资本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较多的物化资本资源配置在经济较发达、人气较旺盛、金融资源较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区域。二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强制将物化资本资源从低效营业机构转移到高效营业机构。三是运用经济杠杆机制,诱导和促使货币资本资源从低效营业机构转移到高效营业机构。
4、金融资产资源的集成配置。金融资产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金融资产配置的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的放大规律,以及金融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金融资产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较多的金融资产资源配置在经济较发达、人气较旺盛、金融资源较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区域。二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强制将金融资产资源从低效营业机构转移到高效营业机构。三是运用经济杠杆机制,诱导和促使金融资产资源从低效营业机构转移到高效营业机构。四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按照“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有机统一原则,扩大高盈利且低风险资产比重,降低高风险低盈利、低风险低盈利和无息资产比重。五是运用经济杠杆机制,诱导和促使各营业机构在确保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将更多的金融资产资源配置到高盈利资产领域,提升营业机构金融资产资源配置总量中的高盈利且低风险资产密度。
5、技术资源的集成配置。技术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各类技术运行的特殊规律,以及金融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技术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对科技人员进行集成配置,增强总行和一级分行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整体能力以及二级分行的技术应用与推广能力。二是运用整体性和系统性原理,对各种类平行的业务程序进行集成研究、开发、试行和推广。三是对各种类技术设备进行集成配置,以提高技术设备使用效能,降低技术管理成本。
6、网点资源的集成配置。网点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网点资源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网点配置合力大于分力的效能放大规律,以及金融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网点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以提高网点配置的空间效益为导向,在经济较发达、人气较旺盛、金融资源较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城区设置较多的且与客观需要相适应的营运网点。二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和经济调控手段,促使经济欠发达、人气欠旺盛、金融资源较贫乏、经营需要较差的县支行撤并收缩,腾出营业网点资源充实到城区,以增强城区的整体服务力。三是依据营业网点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辐射的有效区域,在城区进行营业网点资源集成配置,使各营业网点之间的服务辐射力相对接,不留断层空间,以增强城区营业网点体系的整体竞争力。
7、制度资源的集成配置。制度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制度资源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制度运行的特殊规律、制度有机合成的效能放大规律,以及金融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制度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依据整体性、系统性、有效性原理,制定与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相适应的综合业务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二是根据统一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原理,整合各类专项业务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三是清理、归集、汇编现行的综合业务和各类专项业务操作规范与管理制度。四是合理划分各级机构在规范资源配置与管理中的职责,总行要合理制定涉及全国性的各类业务操作规范与管理制度,一级分行要合理制定涉及全省性的各类业务操作规范与管理制度,二级分行合理制定贯彻落实总行、一级分行的各类业务操作规范与管理制度的实施办法及配套措施,各支行及其营业网点要严格执行总行、一级分行的各类业务操作规范与管理制度。五是按照整体性、综合性和有效性原则,进行贯彻执行总行、一级分行的综合业务和各类专项业务操作规范与管理制度情况的日常监管组织、检查组织、督查力量的集成配置,以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制度资源配置的整体功能和成效。
8、经营系统中竞争力资源的集成配置。竞争力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竞争力资源运动的特殊规律和竞争力配置合力大于分力的效能放大规律,以及与金融效益空间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在经营系统中竞争力资源单元的集成配置层面中,其内容与方式主要有:(1)核心竞争力单元的集成配置。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对本行多种最终产品或服务最重要的现实贡献或潜在贡献,且能够提供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2)非核心竞争力单元的集成配置。(3)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之间的集成配置。(4)综合竞争力域的集成配置。每一营业网点的诸竞争力资源组合都构成一个综合竞争力域,各综合竞争力域在空间上的集成配置,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整个系统地综合竞争能力。在进行竞争力资源单元的集成配置时,应重视三点:一是要找准本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二是要在特别重要的营业网点和金融客户领域配置、培植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正确把握各综合竞争力单元的作用力辐射空间,使各综合竞争力域的集成配置在作用力辐射空间上相对接,既要避免综合竞争力配置在空间上留下断层,又要避免综合竞争力配置在空间上重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