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于14年前即1992年出版袁宝华先生作序,(时任潞安矿务局局长的)尚海涛局长主编,管益忻教授执行主编的《活力源——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矿务局潞安企业文化模式初探》,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书里第一次依据个别企业案例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其中不乏迄今仍闪烁着思想光辉的种种创新论说;而书内“潞安文化发展机理”一篇则更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古人说“温故而知新”。我们以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重读一下其中的重要章节,必定会有“新的发现”,特别是借冯友兰先生给予的“抽象继承法”,用以思考、探索今日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定会有诸多重要收获的。因此,应一些企业和学者的要求,遵《21世纪战略管理》编辑部之嘱现将其中的《潞安文化发展机理》篇,重新刊发,以供企业文化学者和企业家们参考。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欲求停止,他的生命也就结束。幸福是欲求的持续不断的进展,”“从一件事物扩展到另一件事物,钱一件事物(的获得)不过是为后一件事物(的获得)开辟了道路。人生奋斗的目标,不是只求一次或一时的满足,而是要永不停顿的追求将来满足。”欲求即欲望。欲望是人生价值追求的源泉和基础,以高效率为其价值导向,以“实干进取”精神为其精神内涵,以内涵扩大、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为载体形式的潞安文化模型,正是以欲望开发为其价值追求永不干涸的源泉和基石的。在为根本改变中国煤炭工业落后,煤矿工人努力般劳动命运,向现代化目标进军中,他们之所以能率先登上冠军宝座,重要的一点是,有赋予以执著追求而著称于世的上党古风以新的活力。尚海涛和他的同事们深深懂得;技术进步不是潞安的发明,而坚持不懈,持久、深入进行观念、文化开发,终于在全局上下形成的那种不可遏制的以创新意识为先导的技术进步,不断地使生产方式升级换代欲望和价值追求,才是潞安人的特有的时代品格。正是这种特殊品格,使潞安居超前向现代化问鼎,率先闯入煤炭工业现代化的神秘领域,使煤炭县大华的熊熊大火从这儿燃起,这就是潞安人为祖国作出的一份特殊贡献。
潞安人深深地体会到,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以各种形式进行的全方位、大纵深、多层面的文化特质开发。而人生欲望开发是其根本性的开发,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功。曾几何时,人们都为市场疲软——尤其是精神疲软而焦虑。什么叫精神疲软呢?从根本上讲,乃是人的欲望淡化、欲望开发功能弱化造成的一种精神危机。反观潞安文化发展机制,其一大优势就在这里。即:在这里,始终存在着一种有效的人生欲望开发机制,因而,使广大职工心里始终活跃着一种欲望,一种不可遏制的价值追求。这是潞安人有较高积极性的又一重要文化机制。
马克思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性。行为科学把促成行为的欲望叫做需要。人的需求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社会自然历史范畴。人生不仅有生存需求,还有精神需求;同时,这种需求还表现出永不满足的无限性。“已经得到满足的一个需求本身,满足需求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求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求。”这也是人的文化性本质之一。美国学者鲍威尔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生活的意义,那么,他所追求的不过是一时的刺,这种刺激间或可以调剂一下生活的单凋与沉闷。—个没有生活意义的人,常常坠入药性般的迷惘和酒醉后的恍惚中,他也心烦意乱,他也奋力挣脱,然而这些终究是徒劳。人的天性是讨厌无所作为的,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追求的事业……”由此,人们可以看出欲望开发的一个基本指导线索:从人的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到欲望到友谊、协作、自尊、爱恋、声望、名誉,以至政治进步、精神完美等高层次欲望需求,都有一个生活意义和价值底蕴的开发问题,都有一个欲望开发的问题。包括潞安在内的每一个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实质上都是在循着欲望开发的路径,不断提高企业价值追求的目标。所谓欲望开发机制,简要说,是主体对外界价值信号做出的能动而又自然的反应机制,是主体内在基本价值思维与外界价值(满足物质、精神需要的种种)实体相结合的效应过程。潞安的实践表明: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进入职工(主体)“实践圈”的价值信号。即外界价值实体——物质的、精神的现实利益的获得,渴望得到的某种精神上的满足等扽,进入职工(主体)生活和工作视野,在职工(主体)方面产生欲望、追求的价值信号。如工资、奖金、住房、子女入托、上学、就业、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等都是这样一些信号。二是外界价值信号与内在价值准则碰撞。职工——主体在外界价值信号与自己原有的价值准则碰撞、冲击过程中,调整自己的价值选择,做出新的价值判断。三是企业家(企业群体)的欲望机制开发。这不完全是企业家、企业领导者主体想象的行为,但往往说企业欲望开发机制的枢纽和操作点。企业领导者按企业基本价值取向,一方面肯定和鼓励与企业价值一致的欲望和追求;另一方面评估和校正与企业价值不相一致的欲望和追求。更主要的是企业领导者靠自己对事业孜孜以求的进取意识,从物质、精神、企业内外环境各个方面努力给出激发人们创造力的条件,以达到最大限度开掘人们的潜能,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实现企业“高效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