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没有接续上个月继续回落,而是再次上冲,同比上涨8.5%,涨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攀升0.2和5.5个百分点。昨日(5月12日)上午10时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数据,下午4时许央行即发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上个月的情形再次重演。央行如此快速出手,还是意在向市场表明继续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并减少外界对紧缩措施的猜测。
年初以来,央行已经4次祭出准备金率这杆抑制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大旗,除2月份外,每月1次。从频率上看,一点不亚于去年全年的10次。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流动性过剩来看,提高准备金率比提高利率效果更直接、更有效和更有刚性,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吸走银行体系里的可贷资金。但是,这似乎并不能消除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加息的预期。尽管理论上,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100%都是可以的,但是目前提高到16.5%已经会使得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会倍感盈利压力和流动性不足。因此,虽然不能说准备金率已经提高到顶点,但是空间已经不大,不大可能再有6次(即提高到19.5%)。 从未来物价形势来看,仍然不容乐观。尽管继续冲高的可能性较小,但至少仍会在高位持续运行。一是PPI将继续向CPI传递。4月份的PPI创出近来新高,同比增长8.1%。企业受成本压力和资金压力压制,必然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向下游转移成本,从而对CPI具有推高效应。二是国际市场粮食和能源价格还没有企稳和回落的迹象。尽管近来美元汇率有所回升,但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和石油价格反而是不断攀升,特别是粮食价格似乎还处于价格上涨的初级阶段,远未见顶。尽管从国内来看,我国实施了价格管制和贸易管制,国内的粮食生产形势也较好,但是如果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上涨,一方面会通过进口推高相关粮食品种以及相关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即使国内能够完全自足的粮食品种也不可能完全隔绝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会出现补涨走势。从能源来看,除了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会继续上涨外,我国煤炭价格已经出现的上涨也必然通过工业生产并最终传递到居民消费层面。 而加息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忧虑、恐慌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就提高利率,这是一般的经济学常识。提高利率,一方面会缓解负利率,减少通货膨胀对居民(主要是储户)的损失,进而减少居民的忧虑和恐慌;另一方面,会适当降低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减缓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使得物价最终恢复到常态。当然,这只是一般的经济学逻辑。但是就目前中国来看,尽管造成物价上涨的直接根源是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增长过快,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能够直接抽走过多的货币,但是如果不实施加息,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就可能难以扭转。 当前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加息。4月30日美国小幅加息后,国际上对美国利率前景开始看淡,并且已经有机构开始讨论美国何时加息。本轮全球性通货膨胀正在促使主要国家采取加息来进行治理。 当然,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也许会使得央行在是否加息上存在顾虑。年初的雨雪灾害和当前的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灾后重建任务繁重,这可能是当前央行在采取加息措施时最大的忧虑。如果利率太高,不仅加大灾后重建的成本,还有可能拖长重建时间,不利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不过综合考虑,如果货币供给继续快速增长,不排除央行会采取加息的措施。笔者预测央行最有可能在6月中下旬实施加息,加息的幅度可能不是一贯使用的0.27个百分点,而是0.18个百分点,并同时采取增发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