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加速流入中国的真正原因,除了短期内赚取套利的收益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着眼于5到10年后,中国金融的可能全面开放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
当下的中国,热钱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狂肆虐,日益成为中国货币当局最大的烦恼,也越来越引起经济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警觉。
今年一季度,外汇储备增加1539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仅为688亿美元。以此粗略估算,今年首季不可解释的资金流入高达851亿美元。这一单季的不明原因资金,甚至超过了以往一些年份的全年数据,庞大体积的“热钱”已经浮出。看来,在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恶化,资金开始大量的回流,热钱流入稍微减少后,当前热钱又开始快速地流入中国。
那流入中国的热钱究竟有多少?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按照外汇储备减去顺差和FDI的算法,2003年至2007年的“热钱”流入分别为378亿美元、1141亿美元、466亿美元、6亿美元和1170亿美元。经济学家钟伟更是撰文提出,估计截至2008年底,热钱非常有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2009年底,这个数字将是8000亿美元。
2008年,恰逢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而现今中国经济面临着通胀压力陡增,资产泡沫高企和外需下滑等诸多难题,在此关口,面对着加速堆积的热钱,我们难免将10年前的东南亚和现今的中国联系起来。
遥想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截至1996年底涌入东亚的热钱约为5600亿美元,直到韩国爆发危机后的1998年底,流出东亚的热钱约为8000亿美元,给东亚带来了惨痛的损失,经济数年一蹶不振,和现今的中国类似,当时这些经济体的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也很大。
受到危机影响最大的泰、韩、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五国,1996年私人资本净流入为729亿美元,1997年净流出为110亿美元,相差达839亿美元。这么巨大的资金流入、流出的逆转为中小规模的东亚经济所难于承受。
危机中,大多数东亚经济的货币和资产价值跌落了30%-40%,银行和企业陷入空前的财务困境。泰国、印尼和韩国不得不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到1998年,所有受到影响的经济,包括金融和企业素质相对良好的新加坡和香港,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目前,中国承受的热钱流入规模已超出东亚危机前整个东亚所承受的规模,但中国GDP规模至多只有东亚危机时日韩加上东盟GDP规模的1/4。尽管,中国目前奉行的是严格的资本管制,但这真的能够在资本流动逆转时,有效地阻挡热钱的撤出吗?
现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着全球通胀、货币紧缩效力有限和美元持续贬值等一系列利空因素,经济学家赵晓更是警示中国经济可能面临逆转,经济掉头向下,而物价却继续上行,从而出现比1998年通货紧缩更困难的“滞胀”局面。一旦逆转真的发生,先知先觉的热钱势必将提前嗅到味道,从而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的困境。届时,持续多年堆积起来的楼市和资产泡沫破灭,或许不再是“奢谈”。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经济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并不大。对比来看,亚洲各国在危机前,宏观经济都发生了明显的异动。比如,从1995年第二季度开始,受到影响最大的东亚五国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跌,到1996年,印尼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重达3%左右,韩国为5%左右,马来西亚为6%左右,泰国为9%左右。而中国目前的形势却与之恰好相反,到现在并看不到经常账户出现逆差的可能。
尽管今年以来,中国出口名义增长率维持在20%以上的水平,与出口价格同期大幅上涨相关,实际增长率可能已出现显著下滑,但纵使实际10%以上的增长依然很是可观,况且这种下滑与美国经济的下滑和人民币升值直接相关,也是商务部门一直所期望的,短期内顺差变逆差的可能性很小。故而,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与10年前的东南亚相比差异很大,热钱抽逃的宏观背景并不具备。
还有,东南亚各国当时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的比率非常高,泰、韩、印尼分别高达100%,203%和176%。当下的中国,2000多亿的短债和万亿的外储相比,这个比例远不及东南亚各国。纵使发生危机或者更严重的所谓“货币战争”,巨额外汇储备亦能起到敲山震虎之效。
而且,目前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丝毫未减,无风险套利套汇的机会依然存在,热钱更没有理由逃离。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4%,目前中美存款利率分别为4.14%和2%,利差为2.14%,因此即便热钱只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无风险套利,理论上年收益率最少也在8%以上,如果投资股市和房市获益则更多。
其实,更为甚者,热钱短期内虽然是为了博取人民币升值和资产价格的收益而涌至中国,但从更长远看,热钱盯上的远远不止这些。在国内资本账户管制和金融产品极度贫乏的情况下,热钱“惹是生非”的能力实为有限,数十倍乃至百倍的价格杠杠在中国难以发挥最大功效,热钱的利润远不能与当年在金融自由化的东南亚国家相比。
在笔者看来,热钱加速流入中国的真正原因,除了短期内赚取套利的收益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着眼于5到10年后,中国金融的可能全面开放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那时候,以对冲基金为首的热钱才可能满足其野心,猎取的巨额收益才能喂饱这群永远饥饿的“资本狼”。
当然,正像警句“所有幸福的家庭都相似,所有不幸的家庭原因各不同”所言,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简单地重复过去的错误。目前我们在严密监控热钱异动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彻底践行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变革,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质量的提高方为上策。
见广州日报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