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规律 论人际交往的等价规律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具体地讲就是人与人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表面上看,人际交往活动在形式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时间上是随机发生的,在内容上是零碎繁琐的,在对象上是瞬息多变的,似乎不存在任何确定性和规律性。事实上,人际交往是商品交换的广义形式,它同商品交换一样遵循着“等价”的基本原则。

相对于商品交换活动,人际交往活动的一般特点有:交往对象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交往内容的模糊性和多变性、交往程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交往时间的异步性和持久性、交往约束力的复合性、交往主体的宽泛性等。人际交往的等价过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次交往的累积等价。人际交往一般不是一次就能顺利地实现其等价,往往需要经过若干次数。例如,人并不是每次做好人好事多能得到善的回报,但只要持之以恒,最终会“善有善报”;同理,人并不是每次做坏事多能得到恶的报应,但只要长此下去,最终会“恶有恶报”。有时也存在“以怨报德”和“以德报怨”的情况,但这是个别的、暂时的。

2.多内容的累积等价。人际交往一般不是经过单一形式的使用价值交换就能顺利地实现其等价,往往需要经过多种不同形式的使用价值交换才逐渐实现其等价。例如,如果你救过我的命,那我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千方百计地为你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渐来偿还所欠的这份“人情债”。

3.长时间的累积等价。人际交往一般不是在某一瞬间就能顺利地实现其等价,往往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你今天帮助了我,那我就会设法在明天帮助你;如果你在我生日时送一件礼物,那我就会到你结婚时还一件礼物。报仇(或报恩)过程也是人际交往实现负值等价(或正值等价)的过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说高层次的人可以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来实现人际交往的负值等价。

4.多层次的累积等价。人际交往一般不是在同一层次的使用价值交换上就能顺利地实现其等价,往往需要在多个层次的使用价值交换上才逐渐实现其等价。例如,如果你在物质上帮助了我,那我就会设法在精神上帮助你;如果你在经济上关心了我,那我就会设法提高或维护你的社会声誉。

由此可见,人际交往的等价过程通常是一个大范围、大跨度、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等价过程。一般的人际交往虽然在局部意义上不等价,但在全局意义上可能等价;在暂时意义上不等价,但在长期意义上可能等价;在单次意义上不等价,但在多次意义上可能等价;在物质交往意义上不等价,但在精神与物质的总体意义上可能等价。正是由于局部意义的不等价,人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人际交往通常不遵循等价的基本原则,似乎卑鄙的人总是占便宜,总是“付出的太少,索取的太多”,似乎高尚的人总是吃亏,总是“付出的太多,索取的太少”。事实上,有两种高层次的价值是人们在计算高尚的人的索取量时最容易忽略的:社会尊重类价值和自我实现类价值。区分一个人的品质高低,不在于看他是否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遵循等价原则,而在于看他在什么价值层次上遵循等价原则,是否考虑了高层次价值的索取与付出。同理,衡量两个朋友的友谊是否高尚,不在于看他们的交往是否遵循等价原则,而在于看他们的交往在什么价值层次上、多长时间和多大空间范围内遵循着等价原则。

用以维护人际交往等价性的情感引导,可分为正向情感引导和负向情感引导两种基本方式。正向情感引导:是指当自己付出的价值大于对方付出的价值时,人将形成一种特殊情感用以引导自己在今后的交往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索取,直到完成等价过程,如自豪感、傲慢感、施恩感等。当人具有这种情感时,往往态度比较傲慢,喜欢对对方指手划脚,乐于接受对方的称赞,难以接受对方的批评,心安理得地接受对方的回报;负向情感引导:是指当自己付出的价值小于对方付出的价值时,人将形成一种特殊情感,用以引导自己在今后的交往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补偿和回报,直到完成等价过程,如内疚感、羞愧感、不安感。当人具有这种情感时,往往态度比较谦虚,容易容忍对方的缺点,接受对方的意见,服从对方的安排,维护对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电话:13307382443        0738-8216091 ,  8653283(传真)

Email:[email protected]

欢迎登陆个人网站:价值世界网 

 人际交往的规律 论人际交往的等价规律

http://www.worldvalue.org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8428.html

更多阅读

请放下你的无效社交(深度好文)-成趣园-靠垫网 趣园

出身和运气是无法选择的,但“一个人的才华和学识是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如果你通过努力成为优秀的人,那么就会有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愿意为你提供帮助。这种像市场交换的“等价原则”,听起来残酷,却是人脉的本质所在。记住,一

无理数的发现 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关系

对毕达歌拉斯而言,当时的数学知识只能认识到整数,虽然分数总可以用正数表达。数学之美在于有理数能解释一切自然现象。这种起指导作用的哲学观使毕氏对无理数的存在视而不见,甚至导致他一个学生被处死。无理数的发现毕达哥拉斯的学生

杨德贵的道家遁术初探 杨德贵遁术破解

杨德贵的道家遁术初宫哲兵(武汉大学教授)(《益生文化》第124期稿,请关注本刊,信息见置顶) 全林按语:有博友问:“2011年9月11日的山东卫视的说事拉理节目报道了杨德贵的水遁一事,结论是杨德贵的表演仅是魔术而已,希望陈老师就此事发表一下意

无理数发现的故事 无理数的发现

无理数的发现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希伯斯,他试图找出根号2的等价分数,最终他认识到根本不存在这个分数,也就是说根号2是无理数,希帕索斯对这发现,喜出望外,但是他的老师毕氏却不悦。希帕索斯在研究勾股定理时,发现了一种新的数,而这种数是不符

声明:《人际交往的规律 论人际交往的等价规律》为网友逃课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