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CEO或组织发言人对公众或媒体发言时,如果需要表达一些激烈情绪的言辞,是应该经过设计的 “3721”被判败诉。 10月20日,海淀法院一审判决3721侵害名誉权成立,要求3721科技有限公司、国风因特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在3721网站显著位置连续10日刊登向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NIC的致歉声明,并承担本次诉讼费用80元。 这场被称为最不经济的官司,起源于3721的CEO周鸿祎的一句话。 今年4月16日,“3721”网站上刊出“3721针对CNNIC发表声明,呼吁营造健康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题新闻,并在专题中链接了《周鸿祎出语惊人:CNNIC私刻公章是“非法机构”》等文章。此语一出,网络界哗然。CNNIC随后以侵害其名誉权为由起诉至法院。 10月22日,北京3721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任命前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齐向东为总经理,他将负责公司在中国地区的整体运营和公共事务战略规划执行,周鸿祎由此“退居”幕后。 撇开这起诉讼背后的商业利益之争不说,也不论这场官司是否有炒作之嫌,至少这个事件本身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CEO言语风险”的管理话题。 北京盈媒社国际传播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张中锋认为,“CEO的公众表达是其自身形象管理或声誉管理的一部分,西方管理学家把其上升到CEO资产的高度去认识和管理,CEO资产的经营失误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品牌的声誉和组织的长远利益。” 《财经时报》: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你怎么看这次3721的败诉事件?
张中锋:类似事件其实经常发生,只不过这件事被典型化、舆论化了,使它产生了一定的话题性。 当CEO或组织发言人对公众或媒体发言时,如果需要表达一些激烈情绪的言辞,是应该经过设计的。 假设这次3721的CEO是通过自觉、专业的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而且设计的结论就是要说出“非法机构”等尖锐言辞,而且他的法律顾问、公关经理也同意他这么说,那就没有问题。如果失败也只能说是一次公关策略的失败。 问题是,大多数企业没有这种设计,没有对组织发言人有一个话语的管理,这就容易导致问题。 话又说回来,尤其是这种技术成长的公司,年轻的公司,在其旺盛成长期,这类错误也是难以避免的。
《财经时报》:让CEO产生言语风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中锋:CEO就是一家企业的头面人物,他是代表组织的利益来讲话的,必须在公共利益和团体利益、组织利益上做平衡,而风险正是因为各种利益之间的不平衡所带来的,这是风险的基础,所以这个风险永远都存在。 作为企业组织的代言人,的确需要体现其自身利益,这是人之常情,但这也正是体现管理艺术的地方。毕竟除了企业公关的需要外,还需要考虑竞争者关系、政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 在实际当中,有很多类似例子,国内外都有。比如一个世界著名的软件公司CEO,曾因盗版问题,说过类似于“中国人是小偷”之类的话,最后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个人后来也让出了CEO的位置。
《财经时报》:作为一个CEO,是否就应该温文尔雅,尽量避免说一些过于尖锐的言词?
张中锋:应该说是在没有经过预先设计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用一些过于尖锐的话语。 因为作为一家企业或组织的发言人,当从他口里说出尖锐话语时,会使公众更为敏感,因此一定要经过论证,经过公司架构利益的相关专家同意后,作为一种公关策略讲出来。 其实,在一些成熟的公司,本身就有一个公关关系机制,CEO对某一问题发表议论会有一个程序,在日常中对其也有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出访时与哪些级别人士谈话的尺度,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措辞等,那是有规定的。在面对每次重大、具体的案子时,也会有专门、单独的对于这个案子的解说词。 否则,当CEO的不当言语成为舆论话题时,本身就是一个潜在风险。
《财经时报》:事实上,具有鲜明个性的CEO更易得到公众关注。在国外,对CEO进行发言人培训已成为一种惯例,CEO的公关素质是否也是其塑造领导力的一部分?
张中锋:我觉得个性的尖锐、饱满始终要寻求一种平衡。在这一点上,能说会道与和公众恰当地进行沟通是两个概念。 很多跨国企业的CEO和高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确实都会有非常严格的公关、发言方面的训练,他们其实也是犯过无数次错误后才到如今的“练达”地步,即在回答问题时,看不出任何设计的痕迹,能够直接顺畅地正确表达。 一位西方的CEO研究专家在欧美做了4年调研后得出一个数据,说现在CEO资产在企业总体资产的比例中不断提升,最高可以达到49%。可见如果一个CEO在个人声誉及“品牌”经营上没有特别的自觉的设计,会给企业品牌带来很大伤害。因此,这的确是CEO领导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素养。
《财经时报》:最近有一个企业家调查,其中提到中国企业家的公关能力是他们很弱的一项,包括表达能力差等。为什么在国内企业家中,这个问题尤其突出?
张中锋:是的,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大量企业家是靠机会迁移而迅速致富的。在这个过程中,机会的暴涨带来的财富积累与财富人格的成长是有错位的,不是匹配而来的。也许还没有准备好如何管理财富,也许是不具备管理财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也许是不具备这种素质或心态,有时会对人的心理形成一种焦虑状态,这就对他们的公关能力及表达能力形成一种挑战。 因此,有很多CEO实际上是选择了低调的方式,即中国传统的不露富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躲避。我不认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问题在于,作为一个CEO如何看待自己企业的生存状态。 如果你掌管的产业最终是要把它推向公众,成为上市公司,而且你又扮演了实际上的管理角色,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充分透明的时代,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种低调是一种比较愚蠢的行为,会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做作的表现。 当企业做到足够大时,作为企业的CEO,不走上前台是无奈的。我认为企业的CEO应当正视这个问题,并且健康、开放地看待,担当起自己应当担当的职责。因为作为企业的领袖,这是你的基本职责,面对公众,代表企业讲话,这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