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京举办“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座谈会”。课题执行负责人、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汪同三表示,今年我国将继续面临物价快速上涨的局势,通胀压力将加大。
2007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CPI年度涨幅达到4.8%,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最高。因而,如何看待和应对通货膨胀成了预测会上专家们激烈争论的焦点。
输入型成本推动是通胀压力加大的重要特点
课题组认为,虽然目前CPI上涨在开始阶段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直接引起食品价格上涨,但是在其背后隐含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积累的价格上涨因素和近期新出现的价格上涨因素,已经形成了可能造成总价格水平明显上涨的压力。
在专家们的讨论中,记者注意到,与以往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相比较,本轮通货膨胀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受国际因素比较大。近年来,我国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输入型成本推动造成价格上涨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近期,国际油价一度攀升到120美元左右,国际农产品的价格出现了大幅的上涨。加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深化,使得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强。这些因素,特别是某些重要商品的价格上涨趋势,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而与国际上普遍面临防通胀的同时要防衰退相比,我国在防通胀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出现过热。
关键是找准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结合点
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提出,2008年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结合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郑京平说,如果仅仅是为了达到“双防”的目标,采取从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目标,但“双防”提出的只是上限目标,现在考虑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我们可以承受的下限目标。他提出,当前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应在9.7%左右,如果不低于9%,就可以将治理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作为主要调控目标。但如果经济增长率低于9%,就说明抑制通货膨胀的力度就有些过大了。他认为,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看,增长速度不宜回落太快。在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也应该有所回落,但不宜回落太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研究员认为,在短期看,把物价调在温和水平则是最大的问题,但应该防止外需减弱传导到投资上来,今年如果只是出现温和通货膨胀的话,就没有必要出台过严的调控措施。否则就有可能进入经济的收缩期。
重要的是保障普通百姓利益
与会专家还认为,在国际上普遍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百姓利益。
专家认为,目前,本次治理通货膨胀,政府的补贴主要补在生产者和特定群体(如特困户、大学生等)身上,对居民的普遍补贴还不够。对于保护普通百姓的利益,从会上专家的讨论和记者会下的采访,主要方式可以为以下两种:一是开办居民保值储蓄;二是设立公民基本收入账户制度。
开办居民保值储蓄是指政府向实名储蓄的我国居民补贴物价上升与银行利息的差额,纠正负利息以保障人民的利益。这一政策在上世纪90年上半期的通货膨胀治理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保值储蓄的机理看,因其能够使得实际利率直接和物价上涨幅度挂钩,从而保证了银行利率水平和储户收益不受物价上涨的侵蚀,有效地消除了民众对通胀的恐慌情绪。
设立公民基本收入账户制度是一种新的制度设计。公民基本收入账户制度乃是中央政府为全国每一位公民建立一个基本收入账户,每位公民只有一个和其身份证对应的唯一一个基本收入账户。中央政府通过基本收入账户为每个在世的公民,定时发放现金。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刘海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加速升值解决国际收支平衡是“抱薪救火”,因为正是热钱投机不断,才使得国内股市和楼市价格、CPI迭创新高。所以,在给外国投机者投放货币的同时,要给中国公民投得更多才对。据报道,今年以来,新加坡和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都采取类似的措施。 (原出处:中国改革报, 发表日期:2008-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