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终于出手,把印花税调下来,升升降降此番已非第一次。印花税调下来,股市确也如期升上去。诚然,说什么的都有,肯定的在多数。但是,笔者觉得,政府这次调低印花税虽然对股民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但对于激活中国股市未必能起多大作用——不要说拯救世界股市的问题。那我的道理在哪里?一、中国经济、中国股市已融入世界,中国经济、中国股市虽然比较强劲,但还达不到激活世界经济的能力;二、政府出手“救市”有违反“原价值货币定律”和“替天行道”的嫌疑。
1·股市低迷是对世界经济的客观反映
美国政府、国会和美国总统、智库们,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美国经济和美圆会出现今日之颓势。当然,他们更没有想到,美国经济和美圆的颓势会引起世界意义上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令美国人和欧洲人没有想到的是,无论美国人自己采取什么方法,甚至包括联合欧洲银行也没能挽救了美国经济股市衰退。英国人再也看不下去了,拿出了1000亿美圆作为国债,与“次级贷款”进行抵押“置换”,结果也没能解决问题。日前,中国人又出手了,是否能“救”得了?我看,也未能够。
为什么说“未必”?这是因为,中国股市的低迷本来就不是中国人的问题,而主要是由于美国经济、美圆、股市衰退、低迷造成或者说是由于美国经济政治结构出了问题。下面一起来讨论一下。
一、美国国内购买力严重不足。可证明它的根据有很多:1、美国之所以会形成“次贷危机”与政府鼓励“超前消费”的相关经济政策的发布有关,说明其国内购买力已严重不足。2、发动阿富汗、科索沃、伊拉克战争,目的是为了向世界展示其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为了扩大军事产品的生产;3、战争消耗了大量资源,形成了巨额财政赤子;4、石油涨价,使美圆相对贬值,国内购买力更低。
二、落后经济社会制度的制约。“民主”这种政治制度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不同党派可以各抒己见,但也存在着致命缺陷,那就是,“一党之私”之盛行,某一党派一旦执政,会形成若干年偏颇的执政纲领或政策,其他党派很难改变。如果其执政纲领和政策是偏颇的,那就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偏颇”而后果“不可收”,而一旦到了这种程度,即便是他们想吃“后悔药”就已经晚了。
三、人类已进入资源经济时代。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强国,但它更是头号的、实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国家,表现为“谁有雄厚的资本谁就拥有决策权”。但是,这对于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资本家们未必能听政府决策者们的指挥,也就是说国家只在能够发挥作用的方面有作为(如财政税收)。可是,中国、欧盟等国家则不同,在无形资源利用上很有优势。
2·股市低迷是对中国经济的客观反映
面对上述之状态,作为一个尽管很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的出手是否就能够“救”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呢?我看,简直是不可能的。或许有读者会说,即便“救”不了世界、美国的股市,至少可以“救”中国自己的股市。我看,也未必能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早已经形成。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国家都想把油价降下来吧?能做到吗?
可以肯定,根本就做不到。谁能做到?谁都做不到,包括欧佩克组织的国家在内。他们现在有话说:油价的居高不下,是由于美圆的持续贬值造成。这个理由,恐怕比说什么都有力。再说,谁怕自己的商品能卖上一个好价钱?这几年俄罗斯经济的高增长,与原油价格的持续增长难道没有关系?普京在人民心中的威信为什么会那么高?如果原油价格恢复到25美圆一桶,普京有今日之辉煌?
真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语——堤内损失堤外补。当然,“补”的不仅有俄罗斯,伊朗从伊拉克战争中得到更多。它不仅从战争中得到原油价格高的“补”,也得到由于伊拉克叙尼派实力的削弱,使其在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得到迅速提高,否则它敢与美国人叫板吗?当然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上述变化因素影响,表现在资源、能源价格的盘升,使企业生产的成本急剧提高。
生产成本的提高不一定等于GDP的增长,因为成本的提高更多地表现在商品利润率的降低上。此前中国出口产品之所以还有那么大的量,我看主要还是由于国内劳动力价格低上。而现在不同了,进口中国产品最多的美国,经济、货币出现了问题,再用美圆来结算,企业就有汇率亏损。先是对外加工企业发生亏损,紧接着就轮到“中国制造”的企业们了。而美国人呢?正在学习“节约”——表现为购买力可能持续降低上。
2008第一季度中国出口产品的锐减和“顺差”的减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于是,在生产成本提高和出口减少、利润降低的前提下,中国股市出现了持续低迷的状态。本来,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反映”,因为股票是“主观判断”,股市是“主观预期”,它们都是股民的“意识”对中国、对世界经济状态只之“经济物质”形式的客观“反映”,可以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何谓“物质决定意识”?
我的结论是,所谓股市,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资本市场,更不同于具有物质性的实物商品交易市场,尽管在股市运行的过程中会有大量资金的进入,但由于其自身不创造价值,而仅仅是主观判断、主观预期等“意识”对“经济物质形式”的被动、滞后“反映”,因此它不具有或者说十分缺乏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性质。那么,它属于什么?我看,就属于笔者阐释过的那个《意识场》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