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金融 银行托管 中外银行贴身肉搏



 4月的一天早上,家住成都博瑞都市花园的冯女士来到中国建设银行某分理处办理购买基金业务。走进大堂,笑容满面的大堂经理即将她引进旁边的“乐当家VIP理财室,随后客户经理便与她进行了详细的交流……

    等冯女士走出该行时,外面已是艳阳初升,她看了看表,从客户经理给予咨询、投资组合建议到过户办理,前后不超过5分钟。而该行营业厅内,持号等候的人已坐了不少。

    自去年冯女士将自己的普通卡升级为贵宾卡后,她再也不用排队等候。除却在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快捷,冯女士所享受到的方便远远不止这些。

    中国建设银行一位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贵宾客户群体,银行内部依据不同等级分别给予“优待(无须领号等候)、优惠(免收一些手续费)、专职客户理财”等服务,此外,还特别在机场设有“贵宾通道”、“机场预约接送”等众多不等的额外服务,以期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

    机构企业群体更是银行重点争取的对象。成都一家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半年内就多次接到不同银行的电话,甚至银行方面还曲折找到他的朋友一起游说他入户;电话中银行方面不仅向他承诺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贵宾服务,更是抛出了免抵押担保贷款的诱人条件,尽管在银行竞相抛绣球的今天,这些对他也不再具有太多吸引力,但与以前“银行为刀俎,客户为鱼肉”的冷幽默相比,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某国有商业银行负责中小企业贷款的负责人承认:“如果不考虑今年国家实行的货币紧缩政策,与几年前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政策确实已经放松了不少,如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中小企业,若能提供一定的抵押或质押,均可贷到多少不等的款项,但相比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的放贷政策更加灵活和便利,比如给个人的贷款,无需任何抵押、质押,对于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等也仅审核票据、信用,即可放贷,并不预设前置条件。

四川某金融企业负责人认为,这可能和中外资银行的思维差异有关,如中资银行放贷首先考虑的是企业能不能还得起贷的问题,顾虑的是企业破产风险,这也客观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而外资银行却首先考察你的项目能不能赚得到钱,一旦项目前景乐观就立即放贷给你,看重的是企业的未来发展机会。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相比中资银行,外资银行更富有诱惑性。无疑外资银行的快捷便利会抢走中资银行的中小企业客户资源。在这种状况下,个人、中小企业都感觉到贷款容易了,中资银行的压力大了。

    其实,自从2006年底WTO过渡期结束以后,这种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和银行自身产品内容、服务质量、硬软件设施等的提升已经日趋明显。

 

    一、贴身肉搏下的银行服务之体验

    4月8日上午11:10分,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盐市口顺城大街8号的汇丰银行成都分行,入内后记者发现,相比于国内银行的空间布局,该分行的空间未免显得狭小,但布置得井然有序,小型休息室、客户主任专座、银行资料摆放处、墙式液晶显示屏、自动柜员机等一应俱全,其不同于中资银行的设计与装饰、稍显冷清的人流,使记者犹入典雅清幽之境,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柜台办理均是“站式服务”。

    该分行行长助理白岩很快地迎了上来。此后在休息室长达二十分钟的交流中,白岩多次向记者表达了因内部纪律而不便接受采访的歉意,但表示乐意为记者代向总行转达采访意愿。其后,无论记者如何软磨硬泡,白岩都不曾透露半点内容,尽管如此,却始终笑容可掬,言语亲切,仪态礼貌得体。记者离开时,身为分行行长助理的白岩又一路送到该行大门外,再次热烈握手告别。

    当日中午13:30,记者向该分行传真了约访信函,发送后不久,记者就接到来自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行的详细解释电话,外资银行服务之贴心、高效可见一斑。

    下午,记者又致电某国有银行成都支行的一位负责人,该行负责人听记者说明意图,抱歉地解释地方支行、储蓄所、分理处均无权接受媒体采访,所有采访均由省级分行统一安排。当记者转以客户身份咨询相关事宜时,该负责人以热情洋溢的态度,耐心、细致地给予了详细解答,直至记者满意地挂下电话才作罢。

  某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外资银行对工作人员有着严格的全方位培训,如邀约客户时的笑容、走姿、坐姿、握手,打电话、说话时的常用词汇和语气,甚至包括微笑时露出前面牙齿的颗数都有着具体量化的标准,在这种苛刻的要求下,银行客户时刻都有 “上帝”般的感受。

    北京大学金融与金融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教授表示,在如今银行混战的格局下,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在这种状况下,“拼态度”、“拼服务”已是中外资银行争取客户的共同方式之一。

    二、门户大开,外资银行蜂拥冲关

    实际上,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之战自中国入关之始就已经悄然打响,在五年过渡期间,外资银行通过逐步开设分行、增设营业网点,小步快行,悄悄拉开蚕食中国金融市场的帷幕。进入WTO过渡期后期,其步伐逐步加快,截至2006年12月11日WTO过渡期结束的当日,依据2006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理》和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实施细则》,近十家外资银行即迫不及待地向中国银监会递交了转制申请,以便全面拓展在华人民币业务。

    13天后,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花旗银行、荷兰银行共9家外资银行的申请正式获批。此后,外资银行涌起申请报批转制的热潮……

    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2006年年报显示,截至2006年底,就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在我国25个城市设立了200家分行和14家法人机构;41个国家和地区186家外资银行在我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2家代表处;15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业务品种超过100种。

    获批后的外资银行在中国WTO过渡期(对外资银行限制期)结束后,就急不可耐地迅速扩张在华业务,膨胀规模和速度均前所未有。花旗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截止于2008年3月底,花旗银行在华设立企业银行分行达8家,投资银行代表处2家、个人消费银行网点25家、公司2家,在华员工则从1999年的150名快速扩充到今天的3500多名,增长20多倍。截至2007年底,渣打银行在华运营网络由21家扩充到38家;东亚银行则增设了19个网点,总数增至51家。而具体以汇丰银行为例,汇丰银行在2007年初在华员工不过2000多名,而到了2008年3月底,员工已经超过4900人,与一年前相比翻了一番。汇丰银行相关人士日前向记者透露,2008年汇丰银行计划再次招募员工不少于2000名;在网点铺设上,汇丰银行2007年在14个城市仅设有网点35个,而截至2008年3月底,汇丰银行已经在全国17个城市设立66个网点,其中包括17间分行和49间支行,一年里增长即超过80%……

 记者从中国银监会了解到,我国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起,对于外资银行的限制是一个逐步放开的过程:加入之初仅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向所有客户提供外汇业务,开放城市仅限于上海、深圳、天津、大连;此后第一年内增加开放了广州、珠海、青岛、南京和武汉;第二年内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并增开济南、福州、成都、重庆四市;第三年和第四年内分别增开昆明、北京、厦门和汕头、宁波、沈阳、西安;第五年取消了外资银行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取消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允许具有完全的市场准入,允许开办人民币零售业务,并可在指定地区享受国民待遇。

    五年后的2006年末,中国银行业市场已经门户大开,磨刀霍霍已久的外资银行蜂拥而入,面对竞争,中资银行已无路可退。

    21世纪初的几年,外资银行以“小步快走,点滴蹭进,逐步渗透”的方式,从东部沿海到中部沿江,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成都、重庆、西安”西部三大中心,最后蔓延成遍地开花,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星火燎原”之战。

 

    三、奋起直追,中资银行“苦练内功”

    而这几年间,中资银行也纷纷苦练内功奋起直追,其中之一就是开始了对自身的改革,以完成做大做强的蜕变。

    6年前,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完全沿袭以前僵化的行政体制,更为严重的是存在大量的呆账、坏账,四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26%以上,可以说是危机深重。以这样的状况怎么与外资银行竞争?

    早在1998年,国家就通过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2003年国务院再次通过动用外汇储备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注资补充资本金,并剥离了不良贷款,同时对其启动重组、股改、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改革。

    记者从中国银监会了解到,截至2005年底,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的8%的由2003年的8家增加到了53家;截至2006年底,则达到100家,达标银行资产所占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比率从2003年的0.6%跃升到77.4%。从2003年底到2005年底,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从17.2%下降到8.9%,而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降到6.17%。经过几年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逐步甩掉了沉重的包袱,竞争力、持续赢利能力、法人治理结构等均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2005年,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境外正式上市;2006年,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也相继在境内和境外同时上市,四家银行在资本市场共募集资金达470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也由此跻身于世界十大银行之列。

    几年间,我国通过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等方式,逐步使中国银行业焕发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据中国银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包括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13家,城市信用社78家,农村信用社19,348家,农村商业银行13家,农村合作银行80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信托公司5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70家,金融租赁公司6家,货币经纪公司1家,汽车金融公司7家……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国金融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奠定了与外资银行抗衡的“基础实力”。

 

    四、“中资银行”PK “外资银行”

    目前,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在产品、渠道、管理、人才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原创产品少、产品开发慢;网上银行、ATM、电子银行不完善,有安全隐患,不能实现统一服务;与外资银行的流程化相比,还局限于部门银行的阶段;人才利用率不高,国际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外资银行原创产品多,组合丰富,研发较快,对高端客户贴身服务,个性化强;具有海外丰富的网络和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在留学、离岸、海外创投等领域具有优势;具有标准化与流程化管理、风险管理能力强。

    但中资银行仍然具有比较优势,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规模已经遍布全国,数量之庞大无出其右者。截至200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拥有8万多家分支机构,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共只有3100多家分支机构。外资银行的网点数量还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杭州、大连、成都、西安、重庆等一些重点大城市,每家银行少不过几家网点、代表处,多不过百家网点,远远不足以与中资银行抗衡。

   曹凤歧教授认为,目前,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业务领域和人才领域,业务领域包括中间业务、投资理财、私人银行等,人才领域主要体现为对人才的激烈争夺。

    相对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还有着“收费高、网点少、贷款审批慢、业务范围窄”的软肋,因此,为形势所迫的外资银行不得不“扬长避短”,将主攻重点集中在国内20%的高端客户身上。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凯捷咨询”在200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高资产净值人士”达到了32万人以上;而据《蒙代尔》杂志总编辑丁海森在200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含港澳台)资产过亿的富豪超过1万人。

    针对这个客户群体,外资银行依据其丰富的全球服务经验抢占先机,争相开设私人银行,如汇丰银行相继在内地设立了46家卓越理财中心,2008年3月31日又获批正式启动在内地的私人银行业务,首批私人银行也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开业;而早在2007年6月底,渣打银行业已启动了私人银行业务。不仅如此,外资银行还纷纷为客户推出“主题晚会、看别墅、试驾、品酒、特训营、下一代‘游学’活动、讲座、消费优惠”等服务,竭力向客户显示,他们不仅在传达一种理财观念和增值方式,而且还传播着一种生活价值。

    在人才竞争上,中外资银行之间还存在着严重“不对等”。日前,某国有银行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分行的众多员工包括他本人都接到过外资银行的“挖墙脚”电话。在交谈中,他吃惊地发现,外资银行对他的资料竟然了如指掌;而他们对外资银行的内部情况却一无所获,可谓“知己不知彼”。

    据记者了解,外资银行的“中国化”主要是通过“人才本地化”实现的,即以“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国际化的管理经验、海外培训机会”等优势将“了解本土、熟悉业务、掌握资源”的中资银行员工挖走,包括中资银行的高层、中层和实际操作人员。日前,记者从“汇丰银行成都分行”的简介中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一句话——“汇丰在成都现有员工超过100名,其中98%是本地人才。”仔细琢磨,着实耐人寻味。

   曹凤歧教授告诉记者,花旗银行进入中国之初,那时中资银行的专利意识还不强,花旗银行就一下子抢先注册了21项技术专利,以致目前仍在大面积使用此项技术的中资银行不得不被迫戴上了一顶“侵权”的帽子,被起诉的风险就像一颗炸弹时刻形影相随。

    不仅如此,由于中资银行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平台所限,众多中资银行的产品也只是从外资银行那里“克隆”过来,稍微改一改;或者干脆代为外资银行做销售服务,成为外资银行在华的“代销店”,赚些“跑腿”钱。

 中外建金融 银行托管 中外银行贴身肉搏

    五、业态竞争:并存共荣将是以后格局

    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43.95万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占有55%,股份制商银行占有1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占有10%,而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总额仅占2.1%。

    对此曹凤歧教授表示:“依据外资资产在中国银行业所占的比重来看,目前外资银行还远远不具备与中资银行大规模竞争的条件,更不具备掌控中国金融命脉的条件。美国银行业虽然非常开放,但对外资银行设置的准入门槛却并不低,这一点尤其值得中国借鉴。在目前中国监管体制不明晰、监管水平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前提下,完全放开中国金融市场并不利,因此我国不会过于放开外资对中资银行的控股权份额,也不会出现外资银行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何况,虽然现在外资银行一下子进来了,但其产品要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和文化,取得国内人们的信任,大概还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因为零售市场需要以大规模的网点为基础,成本也是非常之高。”

    对于外资银行的进入,一些业内人士也持乐观的观点,如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教授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给中资银行的治理结构带来了一些崭新的东西,对银行的利润和规模扩张也有正面的促进作用,此外,也使监管工作更加遵循“市场化”和“法制化”的原则进行。

    作为外资银行,汇丰银行的表述或许更具有代表性:“我们相信与中资银行的合作大于竞争。外资与中资银行各具优势,在整个市场中可以互为补充。外资银行不可能取代中资银行的网络和服务,相反,外资银行可以从中资银行学习到非常多的东西。中资银行在网络、人才、客户资源、科技等方面都相当具有竞争力……”

    实际上,银行业的竞争并不能仅仅盯着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在华外资银行还没成气候之前,中资银行之间就存在竞争,而外资银行之间在海外的竞争也远在中资银行的竞争之上。

    相关资料显示,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银行贷款在全美金融资产中占到80%,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也并不比现在的中资银行同类比例高多少,而到上个世纪末,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和零售业务收入才达到平分秋色的水平。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主要靠吃利息的中资银行现在做的正是美国银行三四十年前做的事情,中国银行业的“现代化”之路还长。而目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并不充分,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

    据记者观察,花旗、汇丰、渣打、东亚等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扩张模式均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跑马圈地”——增设网点,扩张规模,发展自有品牌;另一方面又高举“友好牌”——积极寻求中资银行合作或者作为战略投资方入股,成为利益共同体。据花旗银行相关人士给记者介绍,早在5年前,花旗银行就收购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SPDB)5%的股份;2006年底,花旗银行又出资242.67亿元人民币认购了广发行约85.6%的股份。而汇丰银行先后从2002年10月、2004年6月、2005年6月等多次认购、增持“中国平安”的股份达48.18%,一跃成为“中国平安”(下辖“深圳平安银行”)第一大股东。

    “所以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中资和外资谁也吃不掉谁,哪一家也垄断不了,最后大家还得互相并存,共同寻求发展。”曹凤歧教授如是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08679.html

更多阅读

为情感建个“银行” 如何建立深度情感关系

http://www.hnol.net 2004-11-12 11:04:46□本报记者 郭映红长沙市岳麓区的肖大姐第一次知道“情感银行”这个词,是听在大学当老师的丈夫说的。丈夫介绍说,这个词的英文是EmotionalBankAccount,简称EBA,翻译成中文就是“情感银行账户”

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 银行是互联网金融的主流力量

      从揭开面纱到掀起热潮再到火爆疯抢,余额宝、理财通等横空出世的互联网理财工具汹涌而来、迅猛出击,由此而搅动的“草根理财”变局已势不可当。互联网金融“革了银行的命”的结论还为时尚早,但“动了银行的奶酪”已是不争事实

星期六:与百丽贴身肉搏的“跟随战略”

  紧贴就是战略  在百丽进驻的商场里,星期六是最靠近百丽的品牌之一。我们不难发现两者还有很多相似点:市场定位都是女鞋,星期六旗下的每一个品牌都与百丽的品牌有着对应:星期六对应百丽,FONDBERYL对应TATA,SAFIYA对应天美意,MOOFFY对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 银行上演供应链金融卡位战

     作为经济原生动力的中小企业,其发展困境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决策层的重视,而金融正成为其中重要的突破口。  9月中旬,国务院推出促外贸稳增长“国八条”,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融资和担保服务由此被提上日程,这一以贸易融资和供

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 银行暗战线上供应链金融

   从线下到线上  当前,平安银行、民生、中信、光大、兴业等多家银行在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方面发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正在从“线下”转战“线上”。  12月19日,整合后的平安银行在上海宣布升级

声明:《中外建金融 银行托管 中外银行贴身肉搏》为网友几多癖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