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背后暗藏玄机 华为出售终端业务背后的玄机
近日,媒体纷纷报道,国内IT巨头华为正计划以40亿美元出售其移动终端部门45%-49%的股份。据悉,目前贝恩资本和TPG等一些私募投资公司正在评估此项交易,华为已聘请摩根士丹利来安排本次交易相关事宜。 作为国内IT的领军企业,目前华为的主营业务包括网络设备(固网、移动网、光纤网),终端(移动终端、数据卡、固网终端),软件与服务,存储与网络安全,数据通信等几大块。数据显示,华为2007年合约销售额为160亿美元,其中72%来自海外市场。 华为此次计划出售的终端业务,资产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无线数据卡以及家用路由器业务,这些部门盈利状况良好。据报道,去年华为一共售出4000万部终端,销售额高达25亿美元,其中手机销量为2000万部。根据华为的计划,今年将出售7000万部包括移动宽带设备、手机、路由器、无线网关以及ADSL产品在内的电信终端产品,总值约为41亿美元。今年手机销量将达到5000万部。 有人误认为华为此次出售的是手机部门,其实华为终端业务部门的名称是‘华为通讯’。而这里面更有价值的是数据卡业务,所谓数据卡,就是消费者通常所说的移动上网卡。尤其是针对海外市场的3G上网卡业务,占有量全球第一,占据全球市场43%的份额。” 华为一向就是国内资本运营的高手,在2003年的华为3Com合资时,华为没有掏一分钱现金,投入的是低端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以及相关的技术和销售,还有不到1000人的团队。就拿到了合资公司49%的股份,这个合资公司不禁打垮并最终收购了港湾,到了2006年11月,3COM宣布开出8.82亿美元(时值68亿人民币)的天价收购华为在华为3Com里的49%的股份。而此时的华为3Com仅仅成立3周年。也就是说利用华为当时3COM先期投入的1.6亿美元,在完成华为3Com摆脱危机的历史使命的同时,在3年的时间里,为华为挣了68亿人民币。 有了以前的例证,这次华为出售终端业务就不禁会让人有很多联想。 丢掉鸡肋,轻装上阵 说华为的终端业务是“鸡肋”,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从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终端部门在华为整个业务构架中是很小的一部分,其中的手机业务虽然出货量不小,但是每部手机的单机仅仅65美元(约合人民币455元)。而且利润率不到10%,远远低于华为电信设备业务的利润率。也就是说华为终端产品的获利是非常有限的。 其次,在手机终端市场,与诺基亚、三星、索爱这样国际巨鳄相比,包括华为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明显缺乏足够的市场网络,而且在研发、性能、产品外观、新品推出效率等方面都远远落后;而且其余的传统强势IT和互联网厂商如苹果、Google等正蓄势强力进入手机终端市场。不仅如此,由于国内“山寨机”横行,市场杂乱无序,价格大战愈演愈烈,手机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所有这些,都说明手机终端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惨烈,不处在市场占有率前几位的华为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联想在今年2月以1亿美元价格出售其手机部门,而另一家国产家电厂商创维,更是在今年6月以两元的象征价格将旗下手机业务售出。 最后,众所周知,华为并不经营自主手机品牌,华为的终端产品更多是凭借与电信、移动等运营商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定制渠道为运营商提供定制手机,手机生产多以外包形式进行,与其他主营业务设备搭配销售给运营商。产品本身并没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如此搭配定制销售模式,是一种寄人篱下,听命于人的模式。这种定制关系也不可能长期存在,依赖定制发展的市场策略变数颇多,风险极大。 一个利润率低、没有竞争优势而又竞争激烈、销售模式又存在极大的变数和风险的业务,说是鸡肋已经是很客气了吧? 引进外资做大做强 07年9月,华为曾经联合Bain(贝恩)计划以22亿美元收购3com,其中贝恩获得83.5%的股权,华为获得16.5%的股权,并有权在未来将其股权比例增加到21.5%。但是由于美国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CFIUS)的反对,致使这项交易失败。 无论从华为自身的全球战略还是华为的产品定位来看,华为都断断不会放弃美国市场。这次通过出售部分业务股权的方式让一些美国投资者参与华为运营,有助淡化华为纯粹的中国企业色彩,降低其敏感度。比如上面说到的贝恩,就已经进入了第二轮竞标。 另一方面,由于华为的迅速发展,华为的产品线的宽度已经超过了很多国际巨头,同时也树敌颇多,在无线通信领域,对手就有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NEC等,而在数据通信领域,华为已经被思科列为世界头号的竞争对手,在光传输方面,也有阿尔卡特、北电、西门子等列强,在如此广阔的产品领域,分别与不同国际巨头开展竞争,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 03年初,思科就曾正式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美国分公司,要求停止侵犯思科知识产权,该案一拖半年之久,最后虽以和解告终,然而对于华为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的努力,无疑是遭到打击。 而在DSL设备端口市场,截止到08年3月,华为依然无法超越阿尔卡特,阿尔卡特-朗讯占DSL市场端口出货量的30.1%,华为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29.2%。中兴通讯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4.1%。而在北美市场,华为目前甚至没有进入排名前五位的厂商行列。 因此收缩自己的产品线,做好深度,是华为唯一的选择,而做大主营,最终难免会走上上市之路。尽管华为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独立发展不上市的原则,然而数次受挫于国际市场,应该让华为明白,不成为一家公开的上市公司,很多事情是不好做也做不好的,因此借用这次出售自己非核心的终端业务,引进合适的投资者,也是为下一步主营业务海外上市做好了准备。 筹集资金,集中力量 作为产品线如此庞大的公司,华为的资金链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华为的命运, 华为多年来融资渠道主要依靠贷款。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协议在未来5年内向华为提供100亿美元融资额度,目前5年的期限即将到期;此外,目前全球信贷紧缩,且与华为关系密切的国开行正向商业银行转变,可以想见,日后贷款也并非易事。 世界电信、移动通信业正处于转型期,正在进行中的我国通信业的资产重组也带来了巨大商机,加上华为面向全球市场的扩张,如没有巨大的资金流保障技术的持续投入,以领先的技术领先市场,华为并不是没有可能失去市场。 如华为正秘密实施的芯片计划,空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07年华为最主要的业务增长来自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东欧和非洲。相对于欧美,新兴市场的帐期较长——可以长达200多天,这部分市场业务的大幅增长,给华为新增了一定的资金压力。 利用原本鸡肋的终端业务买一个好价钱,筹措足够的资金,有助于保证现金充裕,加大对主营业务(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制造)的投资,强化在电信设备领域的优势,同时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软件与服务、存储与网络等,毕竟这些才是华为的强项和主业,也是未来华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一石数鸟各自算盘 综上所述,华为此次高调兜售终端部门,绝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用自己一个看上去很不错但是实际价值不大的非主营业务,一来换取PE的资金投入,缓解已经或者将要到来的资金压力,二来收缩自己的产品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目前自己领先的主营业务;三来引进国际投资者,淡化华为中国背景,再图美国市场的同时,做好主营业务整体海外上市的准备……华为一石数鸟的算盘,大的不可谓不精。 对于PE而言,也许打的是另外一个算盘。 华为希望出售股权的移动设备业务,除了包含手机,也包括机顶盒和其它跟通讯设备有关的终端。而从海外市场来看,终端往往与基础设施捆绑出售——这需要设备商具备与运营商强有力的业务联系。华为不仅与Vodafone、Telefonica等大的海外运营商有着良好的业务联系,在国内,更是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这样的电信巨头关系颇深,这恐怕正是PE们踊跃的原因所在。 众所周知,电信业是国家至今还没有开放的极少数产业之一,国外电信巨头早就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然而有中国的市场准入等相关政策,一直无法下手。而华为的终端业务,正是和国内电信运营商紧密结合的业务,利用华为的终端业务曲线进入中国电信市场,恐怕是PE们打的如意算盘。 华为通过出售终端业务,无疑达到了精装上阵,积聚力量的目的,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主营业务拓展中,华为无疑将展开更大的攻势,而华为那些远本就产品线单一的对手们,比如阿尔卡特等等的日子愈发不好过,而华为的国际化道路肯定将加快进程;而PE一旦通过收购华为终端业务进入中国电信市场,将会为我们带来什么,要看电信管理层和政策面如何斟酌了,要么带来电信市场彻底的变革,要么PE们的美梦破灭,获取的就是烫手山芋一块。站在普通消费者的立场,当然希望中国电信市场更加多元化,服务更加人性化,而这些都不是仅凭国内电信重组可以达到的。希望华为出售终端业务之举,能打开电信市场开放的大门。 转载请注明来自于风梦阁(http://blog.sina.com.cn/netgod),谢谢。
更多阅读
华为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启示 华为企业文化的启示
华为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启示:一、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的、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
移动光纤猫HG8010H连接无线路由器 华为hg8010是千兆的吗
家里将原来的电话拨号ADSL上网方式更换为中国移动(铁通)的10M光纤网路,前来配线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光纤猫是华为HG8010H,最次等的,不支持自动拨号,不支持路由功能,不支持WiFi,仅支持一根网线的猫。。。上网方式:光纤猫接通电源、光纤线(即外网
华为:走出围墙的束缚
华为,真的变了。 之前很少在公众视野中的神秘企业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城市的时尚地标和核心商圈。北京、上海、深圳的华为体验店鳞次栉比,接踵而至。而这只是华为终端体验店全球开启计划的开始,未来在国内以及全球的多个城
华为:推倒世界电信业的围墙
本报记者 丘慧慧深圳报道 工号从001,变为十万多号——这是华为总裁任正非在2007年那场颇受争议的“华为集体自愿辞职运动”之后,身份标识发生的显著改变。 打乱华为按工作年限、资历进行工号排序的做法,让自己“淹没”在华为10万雄兵
华为集团:快速发展的狼性文化(2)
为了更好地培植自己的生命线—软件,1999年华为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矩阵式改革。这也是华为首次接触CMM。CMM是国际上最通用的软件生产过程和软件企业成熟度认证标准。华为技术公司研究管理部副总裁陈青认为:“以前我们的软件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