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寻找成为富人的理由:穷人到底缺什么》
不同的富人,有着不同的奋斗历程,但在这奋斗的历程中,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路途上洒遍了汗水,经历了漫长等待的煎熬。有很多穷人,觉得这样太辛苦,也太慢,渴望拥有更快捷的方法,走一条笔直不阻的捷径。其结果往往走上一条路:急功近利。 今天,很多穷人都是好高骛远,看不起小报酬,总希望能找到制胜的突破,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绝大多数的富人,他们的巨大财富都是由小钱经过长期的时间逐步累积起来的。一个想致富的“野心家”,必须首先从心理上摒弃那种“一夜致富”的幼稚想法和观念。 请看下面的一个小故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拣起来,不料彼得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拾起马蹄铁放于袖中。途中,他用马蹄铁从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3文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得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拣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耶稣见状笑着对他说:“要是你那会儿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在彼得的眼里,只有眼前的小小利益,马蹄铁只是马蹄铁,所以他懒得弯腰去捡。一次弯腰的确有点累,但一次次地弯腰岂不是更累?因此,我们还是记住耶稣的教导,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利益。 同样的悲剧也在穷人的身上时常发生。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个穷人向一个富人请教成功之道,富人却拿出了三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大小的利益,你选择哪块?”富人问穷人。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穷人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好,请吧!”富人一笑,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穷人,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很快地,富人就吃完了,而穷人还差几口就吃完了。 不等穷人吃完,富人已经拿起了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并且得意地在穷人面前晃了晃,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穷人马上就明白了富人的意思:富人吃的瓜虽无自己的瓜大,却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块代表一定的利益,那么富人占的利益自然比自己多。 吃完西瓜,富人抹抹嘴对穷人说:“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得长远的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穷人之所以不能获得大利,就是因为穷人往往选择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被眼前的利益所囚困,迷惑了双眼,削磨了斗志,沉溺在既得利益的温柔乡里,不思进取,丧失了谋财的锐气与闯劲,徘徊在同一层次,既没有创新,也不敢突破。 坚持到底,还是半途而废? 创富者若缺了“坚持”二字,随时都会有打退堂鼓的可能。因为在创富的过程中,要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绝不会少,若一遇则退,则很有可能在跳换几个行业后,便偃旗息鼓,改换门庭了,一股创富热情亦随之东流了。 有一位商人,他最早是子承父业做珠宝生意的,可是他缺乏对珠宝行业的明察秋毫,没几年,就把父亲交给他的珠宝店赔光了。 商场失意的他认为自己不是缺乏经商的才干,而是珠宝行业投资大,技术性太强,风险太大。而服装行业周期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专业学问,他决定改行做服装生意,并相信肯定能成功。于是,他变卖了仅有的一些家产,开了一家服装店。 过了三年,他的服装店已经再也没有资金进新款衣服,已有的衣服也因价格高于相邻商家而无人问津,他又一次失败了。他意识到服装市场更新太快了,自己总是跟随流行的尾巴。当他以为一种新款刚开始流行自己马上组织资金进货时,同行们的这种款式已经开始淘汰了。 他变卖了服装店,用剩余的不多的资金,开了一家饭店。他想,这种简单的生意总不会再赔了。雇几个人做菜,客人吃饭拿钱,又不用多么大的流动资金。可是,他又错了。他眼睁睁地看着相邻的饭店里宾客盈门,而自己却门可罗雀。最后,连雇来的几个人也跑到别的饭店去了,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