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品谋贵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知人知面要知心 ——品谋贵人:从德到志 一个人言语忠诚,行为 庄重,由于意志坚定而大公无私,做了好事不求回报,内心忠厚而明察,其貌不扬但性情安 静稳妥,这是居心仁厚的人。一个人遇有突发性变故而能卓有成效地处理,身处穷困之 境而能奋发向上,全身立功能够如意,这是有智慧的人。一个人富贵显赫之后仍然恭敬 勤俭而不失威严,对人彬彬有礼而不骄傲,这是有福德的人。有的人处在简陋贫寒的状况下 而无所畏惧,处在安乐富贵的情况下而不奢侈,功劳卓著而不背叛,高兴或愤怒时都很有节 制,这是有操守的人。有的人恭恭敬敬地工作,恩恩爱爱地孝敬父母,与人感情不睦但决不 背叛,竭尽全力而不违逆,这是忠孝的人。 略施小技品人心意 战国末期的大政治家韩非子,对于透视人品的方法,运用得更为彻底。韩非子认为君王 如欲实行中央极权政策,就必须控制臣子;而只有能够透视人心的君王,才能妥善地驾驭臣 子,所以韩非子特别重视透视人品的方法。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有一位宰相名叫田婴,虽然处于乱世,但他治国有方,使得齐国 威名远扬。对于个人处世之道,他也懂得极多,这使得出身王族的他,没有被卷进王位争夺 的漩涡,反而能够经历三代王室,任宰相职位达10余年之久。告老之后,封于薛国之地,安 享余年。 齐王后去世时,后宫有10位齐王宠爱的嫔妃,其中必有一位会继任王后,但究竟是哪一 位,齐王并不做明确的表示。 身为宰相的田婴于是开始动脑筋。他认为:如果能确定哪一位是王上最宠爱的妃子,然 后加以推荐,定能博得王上的欢心,并且对他倍加信赖;同时,新后也会对他另眼相看。可 是,万一弄错的话,事情反而糟糕,所以必须想个办法,试探一下王上的心意。 于是田婴命工人赶紧打造10副耳环,而其中一副要做得特别精巧美丽。 田婴把这10副耳环献给齐王,齐王于是分别赏赐给10位宠妃。次日,田婴再拜谒王上时 ,发现王上的爱妃之中,有一位戴着那副特别美丽的耳环。 毫无疑问,不久之后新继任的王后,确实就是当日田婴所断定而推荐的那位妃子。 人际关系是相互的,在你试探别人的时候,不要忘记你也有被对方 试探的可能,这是在做人心透视时极可能发生的现象。特别是在利用试探法来透视人心的时 候,千万不可忘记,被你试探的对象也有眼睛,疏忽了这一点,事态就可能发展得极为严重 。 在使用试探透视法的时候,不要耍花招,否则可能弄巧成拙。如果了解了人心,并且按 照试探透视原则去做的话,多半能稳操胜算。 如果在使用试探透视法时,不希望自己同时也被对方试探的话,除了要熟悉这种方法之 外,还要时时假设自己正被对方试探。 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一种“长期的测验”。即使对方无意测验你,但是一个人的一举一动 ,都被别人看在眼里,这些举动的累积,很自然地会成为别人对你的评价;所以奉劝各位对 于平日的一举一动,都要多加小心,以免降低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评价。

实力实说,探知究竟 鲁国宰相叔孙手下,有一位名叫竖牛的侍从,十分厌恶叔孙的儿子,时时刻刻希望除 去这个眼中钉。有一天,竖牛在叔孙的面前说他儿子的坏话,叔孙误信他的奸计,于是杀死 了自己的儿子,甚至惹来杀身之祸。这就是听信人言而不加证实所得到的教训。? 齐宣王喜欢听竽合奏,对于会吹竽的人,不加挑选一律任命为乐师,因此宫廷乐师多达 数百人。 宣王死后,泯摇王继位。泯摇王和宣王的爱 好不同,喜欢听独奏的乐曲,因此夹杂在乐师中充数的人,立刻逃之夭夭。 这就是著名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能力的评断,要看个人单 独的表现。所以,在透视人心的时候,要让每个人有单独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观察出各人 的实际才干。 某县县令庞敬,最懂得人的心理,在一次派遣部属巡察四境的时候,又表现了他的高明 手法。他先派遣一名部属巡视环境,然后在他正要执行任务的时候,又突然把他召回,令他 守候在外等待命令;一段时间之后,又发布命令,让他继续巡视工作。于是这名部属心生疑 惑,认为其中必有缘故,因此,在巡察之时,不敢稍有待慢;就这样,庞敬达到了控制部属 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韩昭侯有一天在剪指甲的时候,故意将一片剪下的指甲屑放在手中,然后命 令近侍:“我把刚才剪下的指甲屑弄丢了,心里毛毛的,很不是味道,快点帮我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