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序(2)
系列专题:《品谋贵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十一 精神生活的满足不能抵消物质生活的欠缺,创造性的精神成果不能充饥和御寒,但精神生活 的相对充实可以平衡物质生活的相对欠缺,知识分子的清高与富人的高傲、掌权者的盛气可 以并行不悖、鲜明对照、各不相让。我们既不能由此讽刺前者为安贫乐道,也不能由此攻击 后者为作威作福。因为各自都“有恃无恐”:后者固然有充实的物质基础,前者也不全是生 活在幻想之中。? 十二 智力是人的意识系统的整体功能,如果说,人的体力是人的肉体系统的整体功能,那么可以 说,人的智力是人的意识系统的整体功能,潜意识通过认识对智力起间接作用。能力(实践 能力)是人的整体系统(包括人的肉体系统和意识系统)的整体功能。传统观点把人的显意 识(狭义意识)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错误的,应该用认识因素和非认识因素来代替 。智力是能力的一种,是一种功能而不是要素。人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自制力,思 维力(理性和超理性)、记忆力、语言表达力、创造力。认识因素可以产生智力,非认识因 素也可以产生智力,因为认识因素必然以非认识因素为基础。? 十三 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智力开发,智力开发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开发。既然智力是意识系统的 整体功能,那么我们要开发智力,就必须以整体上开发意识系统,处理好意识系统中各要素 、层次、结构、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充分挖掘作为意识系统的基础、萌芽的而又长期为 人们所忽略的潜意识层次。 人的各方面的智力,同意识系统中的各个层次和要素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每一方面的智力都 是意识系统的整体功能。但意识的要素和结构的量和质的不同,可以影响和决定人的智力结 构。这种决定不是单项线性决定,而是综合决定。如果说,智力是意识系统的整体功能,那 么创造力是智力的综合。 十四 潜意识对智力作用大。以往的意识论中恰恰忽视了人的潜意识(人的需要、动机、欲望)是 人的意识的最深层结构,因而不能从微观层面上对意识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意识和对象、 和人的活动之间关系,缺乏必要的过渡和中介。 十五 意志能动性是认识能动性的升华,是最高层次的认识能动性,也是自我意识能动性和对象意 识能动性的统一。意识能动性的最高层次、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意志能动性。
十六 对可能性的认识是事实真理,对必要性的认识是价值真理。对必然性(可能性和必要性的统 一)的认识是整体真理,整体真理可以使人产生信心和决心,因此作为信心和决心的统一的 整体真理可称为意志真理。意志真理是真、善、美的统一。意志真理再加上行动的策略、方 案和计划等,再加上行动及其实现了的结果,就可称之为实践真理。 十七 意志是表明人对必然性的认识的程度,即自觉性程度的范畴,真正的自由就是意志自由,意 志自由是人的自由,是人的主体性程度的最高体现。 意志是标志人对自己行为的目的的自觉性程度的范畴,它不但表现在目的(理想是广义的目 的)的选择和制定上,而且表现在实现目的的行为上。 十八 人格,就是人的为人的内在规定性,就是人的主体性,就是人性。所谓人格高尚的人,就是 素质高的人、主体性强的人。所谓降低人格、不要人格,就是从事素质差、缺乏主体性行业 的人;所谓不要人格,就是损人利己,不择手段的人。 性格,就是人的行为模式。人的个性,是每个人的具体性格,是人性的普通、一般、特殊、 个别的统一。 人格和性格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十九 目的是上升到显意识的需要,是自觉地意识到的需要,是对需要的认识。目的使需要有潜意 识上升到显意识。目的可以产生满足需要的行动的自觉的动力。理想是需要的全面满足的认识。全面是相对的,因而目的和理想的区别是相对的。但总的来 说,目的和理想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态度是人的行为倾向,是人的意识向行为转化的中介,因而从一个人的态度可以综合看出一 个人的意识(包括智力)状态,并推测他的行为方向,也即:态度是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和行 为方向的“全息元”。 二十 潜生意识、潜化意识、显意识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潜生意识转为潜化意识,潜化意识转 为显意识,通过升华。显意识转为潜化意识,通过抑制和积淀。潜化意识转为潜生意识,通 过遗传。 潜生?潜化?显意识的双向转化是同时进行的,通过这双向转化,实现人和环境、主体和客体 、内环境和外环境、意识和社会存在、人和社会关系之间的转化,从而双方都得到发展。 二十一 人的全面发展或人的发展的全面化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趋同” 和人与人之间的“趋异”的双向同步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的 发展,就是人的社会性的发展。人的个性和社会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十二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靠自己的个性和别人产生亲和力、靠自己的主体性同别人交换劳动中 “合群”,成为社会的人。 个性和亲和力的关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在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亲和力( 合群)以缺乏个性为基础;在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亲和力以人的个性的高扬为基础。个性 和亲和力的对称关系既是社会发展的标准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在和谐社会中,人的个性和亲和力相辅相成,同步增长。 2006 06 06
更多阅读
第36节:学会与不喜欢的人相处(2)
系列专题:《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带着偏见去看待别人。你可以假设他是友善的,假设他是你的朋友。比如小郑之所以看经理时觉得别扭,首先是因为他对经理有偏见,觉得自己是公司的老员工,要比经理懂得多,于是觉
第58节:识人之妙存乎一心(19)
系列专题:《品谋贵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因此,曾国藩在处理进退关系问题上,则是该进时进,当退时退。在曾国藩不得已启程 赴两江总督任之时,途中观者如潮,家家香烛、爆竹拜送,满城文武士友皆送至下关。申刻 行船时,遂将郭嵩焘所纂《湘
第57节:识人之妙存乎一心(18)
系列专题:《品谋贵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这就是说,如果置地效仿文华东方,将会使华资财团陷于极其被动的局面。 置地从华资财团手中以每股8?95港元的价格赎回8?2%股权,共耗18?34亿港元资金 。这意味着置地总估价约为223亿港元,以
第56节:识人之妙存乎一心(17)
系列专题:《品谋贵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5月1日初,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以及香港中信集团的荣智健等华商,频频晤面, 商讨对策。他们决定,为防止置地效仿文华东方,必须趁其另一反收购举措尚未出笼,向怡 和摊牌。 这一切似乎早在
第55节:识人之妙存乎一心(16)
系列专题:《品谋贵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在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随军。吕布在曹军和刘备等各路军队的围攻下,败退后固守下 邳,虽经过多次进攻,曹军仍攻不下城池,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曹操就想撤兵 回宛城。荀攸坚决反对,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