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引领成功的智慧:出路》
启示四:人的一生总是在出路的“迷宫”里盘旋。 出路伴随着人一生活动的始终。现代社会,变幻莫测,出路的路, 在“迷宫”里蜿蜒,永远望不到头。每个人都在找出路,都是从这个 门进,又从那个门出,进进出出构成了生命的全部轨迹。每一种出路, 都会为你的人生搭建一个平台,但很快会发现这个平台会成为束缚个 人发展的“城堡”,你不能留恋这个平台,而必须把它踩在脚下,作为 一个新的起点,努力进入新出路的门洞。进取的人生,就是在出路的 门洞里走进走出。 ●出路—当代人第一大焦虑。天下人关心的 问题变成了天大的问题。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奔走四方,大学生 像蝗虫一样涌向街头,对人类的出路、民族的出路充满信心的 人们,对个人的出路为何又如此惶恐?说到底这是种选择的恐 慌、本领的恐慌和观念的误导所致。 天下人关心的问题,就是天大的问题。 —申子题记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的历史;一切思考,都是着眼现实人的思考。 出路,天下人关注的第一大问题。

然而,历史总喜欢开玩笑, 所有的人关心的问题,恰恰就会产生所有的问题。天下人所关心的出路,也就成了天大的问题。 天底下的第一大梦想是出路,第一大实践是出路,同样,当代人 的第一大焦虑,也是出路。 当代青年学子内心最大的焦虑是什么?不是考大学问题,而是大 学毕业后如何找出路问题! 有人形容当今中国的人才市场是: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 有博士可以抖一抖。 大学毕业生 2001年,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40万;2006、2007年,人数还将不断攀 升,他们像蝗虫般地涌向街头,敢问路在何方? 当这些“天之骄子”在招聘会上看到一些用人单位公然打出“不 要北大清华学生”的招牌时,当看到北大才子陆步轩毕业后,回到西安市长安区开“眼镜肉店”、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卖肉汉时,当看到文 科状元毕业后上街卖冰糖葫芦时,当看到十年寒窗的好友毕业后到麻 将馆洗麻将以谋生时,当看到“大学生已走进低薪时代”、“天之骄子, 你被谁抛弃?”等各种报道时,他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学文的还是学 理的,不论是名牌大学的还是普通大学的,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 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出路的恐慌。 更为焦虑的恐怕还是大学生的父辈,他们在“读书改变全家命运” 的感召下,砸锅卖铁,不惜透支家庭后几十年的收入供子女上大学,对 贫困家庭而言,一个孩子念完4年大学一般要透支35年收入,可“毕 业即失业”的现实,怎不令人焦虑呢?即使是城市富裕家庭,父母倾 注大半生的心血,培养出来的子女居然是“啃老族”的成员,同样忧 心如焚呀!还有即将或将来有子女上大学的父母,看到这一现实,又 怎么不“杞人忧天”呢?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把目光投 向其他人群,不难发现,对出路的焦虑原来是天下人最大的共性问题。 天下人聚焦天下路。 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谁又不在拷问:出路在哪里? 几亿农民及一亿多农村剩余劳力,他们像候鸟一样奔走四方,哪里有门路就往哪里奔,出路,日夜搅拌着他们的心灵,归宿在哪里? “一杯清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半天”的公务员,被社会称为“三 水干部”,即“上班捧一杯茶水,下班喝一顿酒水,外出捞一些油水”。 当发现昔日的理想在泯灭、意志在削弱、能力在退化时,又怎么不为 发展的出路而忧虑呢? 还有那些最令人羡慕的老板,他们怀揣着几百万、几千万、几个 亿的资金,堆积如山的钱如何花,投资的出路在哪里?他们请来专家 顾问日夜盘算,与一般老百姓相比,钱的出路问题,搞得他们更加躁 动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