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引领成功的智慧:出路》
导游的话让人听起来很“新鲜”。“进门”,原来是一种大学问! 山东的孔府庙里,有一道门专供皇帝走的,想进这道门,就要当 “天子”,据说这道门,修好几千年了,还只开了几次,就连“文化大 革命”时期的红卫兵也不敢冲击这道门,和其他人一样,只能走“偏 门”。在男权社会里,许多地方,女性只能走“后门”。 现实生活中,人的一生,的确是从出路的各种门洞里钻进钻出的 一生。各式各样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怀着不同的追求,从这个出路 的门出来,又从那一个出路的门进去。以这些年成长起来的“老板”为 例,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经历了这样的出路历程: 第一段:跳“农门”,进“城门”、进大学门; 第二段:出大学门,进机关门; 第三段:出机关门,下海经商,或进企业门办企业; 第四段:进“老板”门,成为总裁、董事长之类的人物;

第五段:继续分化,有的为钱找出路,成为更大的老板;有的又 进“机关门”,成为政府官员;有的还进大学门,成为教授;有的再进 “农门”,去搞新农村建设。 瞧!这种出路轨迹并没有什么奇特的东西,但反映了生命不息, 寻找出路不止的人生历程。人的一生,对出路的探寻,总是这么循环 往复,永无穷尽! 这种极为常见的出路轨迹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启示一:出路跟随人的脚步而运动。 出路是人人关心的问题,跟随每个人的脚步而运动,不论成功与 否,出路都将绷紧你的神经。过去我们思维中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 是把出路当做没出路的人所关心的事。其实,没有出路的时候找出路, 有了出路更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不成功的人士为出路所困,等成功了 更为出路所忧。如农民没出路的时候,到城里找出路打工挣钱,赚了钱后又想开个小店挣更多的钱;于是,又为小店的发展找出路,小店 壮大了,又建连锁店,组成集团。于是,又为集团的发展找出路,越 来越累,也越来越关心出路问题。 启示二:“有出路”即“没出路”,“没出路”即“有出路”。 有出路与没有出路总是结伴而行的。等你有出路的时候,也就是 没有出路的开始;当没有出路的时候,又会迫使你寻找新的出路。而 且,人人都会遇到这两个方面的伴生困惑。就像钱钟书所说的《围城》,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同样,寻找出路,不可能一劳永逸。出路,永远没有尽头,没有 归宿。出路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不发展,没有出路,越发展,出 路的难题也越大。当你发出“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呼喊时, 恰恰是人生的路拓宽了才有这方面的困惑。当你在封闭的小山村与太 阳月亮为伴时,是不会产生这种困惑的。因为,你不知道天外有天! 所以,有出路与没有出路,永远是相辅相成的。 启示三:“出路域”有限,越往高处,路会越来越窄。 出路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出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都只能在一定范围或领域中寻找,即在个人的“出路域”中寻找,离 开这个“出路域”,事实上就没有出路了。在同一个领域或行业中找 出路,如从政、经商、科研等各个领域中,出路又是个金字塔,越往 高处走,出路的机会实际越少,竞争压力越大,路也越窄。“高处不 胜寒”,只有身在高处的人才有体会,居于低处的人只能看到别人高 高在上,看到其风光的一面,而体会不到高处的压力和在高处找出路的无奈。如一个人要找出路解决吃饭问题,门路多的是,只要参与劳 动就能解决,万一不劳动,出门乞讨也能解决,办法很多;但是要发 财,要成为大富翁,门路自然就少多了,靠体力劳动或乞讨之类的门 路是成不了富翁的。又如一般的工作人员,想晋升为科级干部,也许 只要工作努力或工作不努力只需“熬年头”,都有可能解决,但是要 成为一个很高级别的“重要人物”,门路其实是十分有限的。这就像 学生读书考试一样,让成绩合格,办法很多,但要成为状元学生,比 登天还难,对99.99%以上的学生来说,几乎不存在这方面的出路。 这就是说,“出路域”总是有限的,越往高处越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