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写给企业人的飞行日记:边走边想》
战略篇

战略思维的成长 战略思维的成长 创业领导人战略思维的成长有两根轨道:一根轨道是思维能力的,一根轨道是思维方向的。在思维能力方面,创业领导人最初的状态是事情做完了以后把道理搞明白。这是总结能力。进步到第二种状态,是边做事情边把道理悟清楚,这是思考能力。进步到第三种状态,是把事情搞明白了再做。这是谋划能力。大多数创业领导人战略思维能力会随着经验的积累按这样一个方向成长起来。这根轨道我把它叫做能力轨道。另外一根轨道是指战略思维方向的。大致是这样的意思。 通常,创业领导人最初始的战略思维方向是一种业务导向产品导向。他这个时候不用战略这个单词,只关心成本、利润和营业额增长。创业期的企业,领导人关心的是生存目标和原始积累。当企业进入成长期之后,领导人的战略思维方向可能会上升到产业导向。他关心企业的行业地位以及产业能力,这关系到企业眼下以及未来的发展,关系到竞争能力。再接下来,当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甚至成为行业领先者之后,创业领导人的战略思维方向可能会上升到环境导向。他会关心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这对企业战略决策很重要。 战略思维能力与战略思维方向,两根轨道,决定着领导人的决策能力。但是,大多数创业领导人并不能沿着这样的轨道进步。他们也许会被创业之初形成的业务导向以及事后总结的习惯所局限。他们难以从小企业思维中拔出来。我去华中一家企业考察,这家企业目前营业收入10亿多一些,占行业30%份额。这是一个小行业。它们有一个五年战略规划,其中一个指标是第五年的时候营业收入到达30亿元。我给它作了一个估算,这是一个衰退的指标。因为行业增长速度比这家企业快,届时这家企业的行业份额将下降到20%。而企业并没有战略转移的想法。 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规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呢?没有行业思维和竞争思维。从小企业到大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思维方向必须由业务思维提升到行业思维和环境思维。而大多数领导人又不能实现这种提升。原因在于创业经验导致的自闭。做生意到做产业,战略思维是需要改变的。做买卖到做企业,组织思维也是需要改变的。而战略与组织,则是对创业领导人有更高要求的两根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