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中国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非洲输出样本
《媳妇的美好时代》坦桑尼亚走红,文化参赞指想法来自《渴望》的越南经验 就在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婆媳剧热潮在中国已经快要告一段落的时候,《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泛起了涟漪。 3月25日,习近平访问坦桑尼亚期间,在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人民了解到了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随后,一段斯瓦西里语版本的《媳妇的美好时代》视频在网络流传,神采飞扬的海清被配上了熟练的斯瓦西里语,让国内观众觉得有“淡淡的违和感”、“莫名的喜感”。 在遥远的非洲国家上演中国婆媳剧,这件事让中国人感到新鲜而好奇。如果联想到中国人曾经追逐《加里森敢死队》、《血疑》的疯狂,则更让人找回了某种“文化自信”。而这次成功的电视剧输出实践也给了配音方国际广播电台信心,专门成立了电视剧译制中心,进行小语种译制。 复制《渴望》走红越南的经验 《媳妇的美好时代》是在坦桑尼亚播出的第一部中国电视剧。此前在坦桑尼亚曾播出一些关于中国的短片,例如介绍故宫、长城、中国文化等。 把中国翻译成斯瓦西里语引进到坦桑尼亚播放,是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刘东的想法。刘东的创意来自于《渴望》在越南走红的经验。1993年下半年,中国电视连续剧《渴望》首次在越南中央电视台播放,引起极大轰动,万人空巷,之后中国电视剧便在越南一直很受欢迎。 三年前刘东赴任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当时想借鉴《渴望》在越南的经验,找个电视剧在坦桑尼亚播放。他一开始就想到了“版权”的问题,最初的想法是“找一个没有版权的、或者版权成本低的电视剧”,刘东不指望引进新剧,因为刚拍的剧可能版权拿不下来。他甚至考虑过《渴望》,尽管背景老,但是版权问题好解决。 2010年,刘东和同事们开始正式跟广电总局商量哪个剧适合引进到坦桑尼亚。因为坦桑尼亚观众一向喜欢中国的武打片,他们也想过找个武打类型的,于是想到了《李小龙传奇》,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这部剧在整个非洲的版权都被一个南非电视剧商买断了。 同一时间,国内开始热播《媳妇的美好时代》,被刘东和同事们注意到了:“大家觉得这个剧还是不错的,和《渴望》差不多,都属于家庭伦理方面的戏。《渴望》毕竟老了点,还是想找个反映中国当代生活的剧。”尽管是新剧,刘东还是想和广电总局商量看怎么能拿到版权。商量结果是,版权方把东非地区播映权无偿提供给广电总局。 坚持要配音,不要字幕 目前在中国工作的坦桑尼亚人法德希里介绍,坦桑尼亚有国家电视台和私人商业电视台,私人商业电视台一直有外国电视剧播出,包括美剧、韩剧、墨西哥剧、欧洲剧及非洲其他国家电视剧。因为坦桑尼亚也使用英语,英语电视剧可直接播出,而其他语言电视剧则都是配字幕播出。 刘东确定要引进《媳妇的美好时代》时,不少人都建议他做斯瓦西里语字幕,因为省事、成本低—当时《渴望》在越南播出也是配字幕的。但是刘东坚持要做配音电视剧,因为他观察过坦桑尼亚的现实条件。
刘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坦桑尼亚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能源短缺,经常停电,因为贫困,电视普及率很低。我到坦桑尼亚后发现,这里普通人家里电视都很小,如果是配字幕电视剧,效果就更差了。”配字幕的另一个担忧是会把文盲观众排除在外:“坦桑尼亚还有没受过教育的人、残疾人,都没法看电视剧了。”还有一个背景是,尽管坦桑尼亚说英语,但观众对斯瓦西里语节目更有热情。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总裁曾经说,如果放英语节目观众会调台的,收视率都不会很好,只有斯语节目才让观众感觉很亲切。 译制工作被交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有最全的外语频率,各种小语种全部都有。而在非洲,广播更是最重要的大众媒体。因为非洲经济水平的缘故,电视对普通民众来说比较奢侈,广播则相对较普及,马赛马拉草原上,经常有人拿着收音机,一边赶牛羊一边听广播。因此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宣传里,广播一向是重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斯语节目还有听众信箱等互动栏目,斯语频率组里也有几位来自斯语国家的外籍员工。种种条件让斯语频道非常熟悉坦桑尼亚情况,从而成为译制电视剧的最佳选择。 翻译《媳妇的美好时代》的工作由斯瓦西里语频率的陈莲英负责,她是项目的配音导演。主要的配音工作都是陈莲英的同事们,此外还特地请了来自肯尼亚的演员。 邀请非洲本地演员配音是刘东的主意,他认为本地人配音更地道,而“会演戏”也是配音质量的保证:“除了声音配上,必须会演戏,哭的时候带哭腔,笑的时候要带喜悦,吵架就要真吵,这不是随便找个人来就能给你配的。”但在非洲本地直接请演员配音又不可实现,因为当地根本没有合格的录音棚,稍微复杂一点的声音,例如背景声合成等都无法完成。刘东从非洲本地的职业演员里挑选几个到北京来和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最终完成了配音。 这个项目的成本,刘东笑言“不便透露”。配音导演陈莲英说,自己和同事们都有平时的广播节目任务量,给电视剧配音是“兼职”,拿到的是翻译费和配音费。电台工作人员、非洲演员的报酬,包括电视剧在非洲的宣传费用,都是靠广电总局拨款。 陈莲英和同事们2011年3月拿到剧本开始翻译,8月10日左右开始进棚配音,用了46天就完成了全部配音,2011年11月23日剧集就在坦桑尼亚开播。所有工作都是陈莲英和同事们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媳妇的美好时代》里角色非常多,几乎每个人都是一人分饰多角。此外还请了两个坦桑尼亚留学生。剧中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还是邀请坦桑尼亚驻中国大使馆的一个参赞的女儿完成的。 只识毛豆豆,不认海清 《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有多红?刘东和陈莲英同时提到了一个事实:习近平在坦桑尼亚演讲,刚一提到这部电视剧的剧名,现场就开始鼓掌,新闻里称之为“话音未落,全场掌声雷动”。早在配音阶段,陈莲英就发现了这部电视剧在非洲的潜力:“我们组的外籍员工在看稿的过程中,看到什么就会打开电视看片子,一边看一边笑。他们说你们中国人跟我们太像了,剧里好多角色在坦桑尼亚都能找到。” 这部戏在坦桑尼亚被改名为《豆豆和她的婆婆》。刘东说,“毛豆豆”在坦桑尼亚成了中国姑娘代名词。坦桑尼亚人法德希里不知道海清,只知道“毛豆豆”:“我不知道海清是否就是毛豆豆,如果是的话,对,她很受欢迎。如果你去看坦桑尼亚人的博客,就会看到很多人在谈论她。” 海清和黄海波已经在坦桑尼亚拥有了很多粉丝,刘东正在计划把两位主演请到坦桑尼亚去。 电视剧在坦桑尼亚播出后很快重播。法德希里认为这部电视剧在坦桑尼亚足够成功:“我不能说坦桑尼亚人就为中国电视剧疯狂了,因为他们迄今为止只看了一部中国电视剧。但这第一部是个很大的冲击。很多人喜欢那部电视剧,他们很难过,那部剧那么短,他们希望这部剧能放一年。到现在我们还对这部电视剧有很多疑问。” 刘东认为《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的成功关键是题材:“家庭伦理是永恒的主题,大家都能看得懂,容易产生共鸣。”法德希里也持同样意见:“电视剧中人物面临的问题和坦桑尼亚人生活中面对的是一样的。人们喜欢它,这部剧让坦桑尼亚人和中国人之间找到了文化上的共同点。” 法德希里把《媳妇的美好时代》和美剧做比较:“很难说我更喜欢哪个。但是在我看来,像毛豆豆那样的电视剧更吸引人,因为和我们的文化非常接近。人物面对的挑战就和我们社区里的人面对的差不多。在中国,也应该有很多种类的电视剧,毛豆豆这种很容易让人接近。美国文化是有点距离的,像《24小时》这种美剧,和我们的社区里发生的事情没什么关系。”用一个去年流行的中国词说,这叫“接地气”。 1美元版权计划设想 《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之后,肯尼亚和乌干达也相继播出了这部电视剧。乌干达境内除了讲斯瓦西里语外,讲乌干达语的比较多,因此电视台在播出的时候还做了乌干达语同声传译。 刘东说自己在引进电视剧之初就预料到了这样的效果:“坦桑尼亚全国使用斯瓦西里语,此外东非地区说斯瓦西里语的有1亿人口,占整个非洲人口的1/10了。”成功地翻译一个斯瓦西里语的电视剧,就能覆盖到这全部1亿人口。 随着中国电视剧在非洲越来越受欢迎,“如何卖版权”也成了问题。非洲的现实是经济贫困,完全按照商业规则行事的结果就是他们无力支付高额的版权费。 此前,坦桑尼亚的电视节目也有不少是来自国外的赠送,但多是很久以前的节目,没有什么版权问题。“西方国家在版权方面意识还是很强的,新片子不给非洲。”刘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结果就是非洲观众难以看到外国最新的电视节目。 尽管《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的版权是无偿提供给广电总局的,但刘东还是想方设法去找一些收益。 他想到的第一个方法是鼓励坦方把电视剧对外出售:“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作为合作方,不再付版权费,但我们鼓励电视台对外出售。为了鼓励他们,设置了一定的比例分成,只要出售了版权,他们就能拿到一定分成,这样他们会有积极性去做推广。” 另一个方法是在斯语版的电视剧中做夹片广告。大使馆自己的外援项目、在坦桑尼亚的中资机构都在其中做广告。“我们大使馆也是直接参与的,做广告都给了广告费,以减少这个剧资金的压力。”刘东说。 《媳妇的美好时代》成功后,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电视剧进入坦桑尼亚,其他斯瓦西里语国家也会有同样的需求。而刘东在“版权”上一直在寻求电视剧输出的方法,至少是未来的可能性。 目前的方法是收1美元的版权费:“我还是寻求能够输出、能有所收益的路子。我提了个建议,对坦桑尼亚或者其他非洲穷国,不要直接送文化产品。如果真是穷国买不起,那就象征性地收1美元。” 刘东认为这1美元确有意义:“非洲国家总有一天会发展,会有实力购买其他国家的电视剧。但不要让他们有习惯,所有东西都是外国人送给我的,即便是1美元也是卖给你。”目前这1美元的版权计划还只是刘东的想法。 文化输出有用吗? 张润芝 不论是《甄嬛传》要去美国,还是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都不断触发国人“文化输出”的敏感神经。记忆里有太多被外来文化震荡的经历,一旦“made in China”的商品称霸全球,在文化上找回自信的渴望就时时困扰着中国人。没有文化输出的时候焦虑,有文化输出的时候则有人提出另一种怀疑:这是自然的文化交流吗,真的有意义吗? 陈莲英觉得一部电视剧的热播有现实作用。她很早就学习斯瓦西里语,早年去非洲留学,见证了非洲人对中国人态度的演变:“我们刚去留学的时候,非洲人对我们都很友好。后来去非洲做生意的中国人多了,有的人的确是卖了假货、次品,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也有变化。”她在国际广播电台斯瓦西里语频道主持听众信箱节目,每周都收到听众来信,有些也会提到这些不愉快的地方。《媳妇的美好时代》播出后,总有听众来信讨论这部戏的中国式人际关系:“有人认为有教育意义,他们从中知道中国人相互怎么处关系的。很多观众说,原来对中国人了解不多,看了电视剧就知道中国人跟自己是一样的。” 刘东也强调“消除误会和隔阂”这一点。“中国到坦桑尼亚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有些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文化和习惯可能不太理解,比如中国人工作很晚、加班,他们不太习惯,就觉得休息的时候就该休息。通过看中国电视剧,他们就能了解现实中国人的形象,也会慢慢体会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有这么大的成就是有原因的。” 刘东所在的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一共只有三个人,但在坦桑尼亚的业绩一直颇丰。他们将当地的中资机构、华人华侨都联系起来做了一系列中国文化的推广活动,包括中国电影节、中国电视周等。2010年开始,他们每年春节都搞“聚焦在非洲,坦桑过大年”,让坦桑尼亚的华人一起到大使馆过年,这在当地非常引人注目。“比方说我们过年放烟火,坦桑尼亚比较穷,自己的节日他们都不放烟火,我们是请了专业的烟火师来放烟火的,所以当地人觉得很新奇。”到了今年,坦桑尼亚的电视台甚至开始直播这个中国人的过年节目。 “文化是润物无声的东西,”刘东说,“某种层面上说就是价值观的传播,中国文化有很强的渗透力。” 因为《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的成功经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电视剧译制中心”,为中国电视剧做小语种的配音。陈莲英和同事们做的下一部斯语配音电视剧是同样“婆婆妈妈”的电视剧《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这部戏的缅甸语版本也在制作当中。 对于当地人来说,电视剧比孔子学院更有意思。坦桑尼亚人法德希里和他的朋友对中国电视剧印象深刻,提到孔子学院则没有那么大热情:“我知道非洲有几个孔子学院,没有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受欢迎。现在就判断孔子学院是否有积极的反馈有点为时过早。不过我知道很多人都去孔子学院学中文。”
更多阅读
中国渔业新型城镇化样本:庄河渔村进城
营建中国“渔人码头” 新型城镇化,渔民该如何安置、渔业该如何发展?目前尚无具体答案。而拥有10余万涉渔人口的大连庄河市,正在尝试破题。 在庄河南城区,一块5平方公里范围的地方被暂定名为“城市渔村”,这个“渔村”中
甄嬛传 传“甄嬛”、“还珠”将登陆美国 国产电视剧走进“输出时代”
新年伊始,两个消息被电视剧迷们称为“超级大逆袭”:一是热门宫斗电视剧《甄传》被传要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播放;二是美国当红脱口秀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在他的节目《今夜秀》宣布,“中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剧《还珠格格
深耕市场的深远意义 嘉德深耕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资产总额占比目标为45%,211亿重庆造楼 嘉德深耕中国市场 全国楼市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当下已进入低迷期。然而,就在国内开发商纷纷表示收缩投资、更加谨慎地拿地的时候,一些外资房地产企业却逆市圈地,加速在
资本战略 中国酒店人资本输出的反哺战略
一、 中国酒店业开始输出资本 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从2002年开始,当时的规模和资金量都不大,第一年约2亿美元,但增长迅速,到2008年达205亿美元,其中半数用于并购。 2009年10月28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鼓
上海滩:中国本土奢侈品牌样本
中国第一个奢侈品牌—这个光鲜的头衔落在了“上海滩”(Shanghai Tang)的头上。随着2005年11月,第19家专卖店在日本东京的开业,这个在香港出生的服装品牌,已经在全球13个国际大都市开设了专卖店,这其中包括时尚之都纽约、伦敦和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