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商海王道:从奥康奇迹悟世界一流商道》
第一章有大境界才有大事业 奥康经典故事 荒土地上建成了一个“西部鞋都”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正在办公室工作的王振滔一边向门口走去,一边看了看表,心想:“这么晚了,会是谁呢?”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他相识多年的一家温州企业的老总。 王振滔还没来得及说话,对方就神情焦急地说:“王总,不好意思,这么晚了还来打扰您。” 王振滔并没因为被打扰而不高兴,而是笑眯眯地说:“是李总啊!快,进来坐吧。” 看到王振滔如此热情,对方反而有点不好意思起来,犹犹豫豫地说:“王总,今天我来找您的目的,是希望您能给我一个进驻西部鞋都的名额。以前我对那儿确实不看好,但现在我的想法完全改变了,我觉得在那里投资非常有前景。但我也知道现在等着进西部鞋都的企业有很多,看在我们多年的交情上,您无论如何也要帮我这个忙!” 王振滔笑着说:“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照说应该帮你这个忙,但确实不好意思,我真的没法帮。现在已经有80多家企业在排队等着进西部鞋都,我们都是有制度和程序的,如果开后门让你进去,我对别的企业无法交代啊!” 来人一听,非常感慨地说到: “只能怨我没眼光,当初我以为在一片荒地上,要建成一个鞋都是不可能的事,甚至当初您包机让我们去赚钱,我都不要。” 让我们将思绪拉回到几年前。一直有着远大抱负的王振滔为了在重庆市璧山县建一个“中国西部鞋都”,特意包专机请了一些温州企业家过去考察。谁知道,刚跟他们一说,不少人就表示反对:“王总,不会吧?原来你说的一个投资项目是在璧山啊?不去不去,那么穷的地方能有什么好项目啊?” 不少企业家拒绝了王振滔的邀请。剩下的一些企业家认为璧山尽管不富裕,但因为是王振滔投资的项目,觉得问题应该不会很大,于是,就坐上了飞往重庆的飞机。尽管如此,很多人心里还是七上八下。 果然,到了璧山,看到即将建鞋都的地方,原来只是一片长满草和堆满乱石的荒地,很多企业家的信心开始动摇了,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有人说:“王总,我们可是相信你才跟你来的啊!可你看看,这样的荒地上能生出金子来吗?” 尽管王振滔一再解释,但一些企业家还是不相信在这样的荒地上能诞生什么奇迹。甚至有两位企业家在璧山呆了不到2个小时,就不辞而别,连夜返回了温州。其中一位,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老总。 谁也没有想到,几年后,“西部鞋都”真的创造了奇迹。从最初的门庭冷落到现在的排队购买和争相进驻,“西部鞋都”让所有曾经怀疑它的人刮目相看。 “西部鞋都”创造了很多个让人意想不到:

第一个意想不到的是,原本绝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的项目,现在竟然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第二个意想不到的是,璧山本地很多制鞋企业,从原本排斥这一项目,变得非常支持这一项目,纷纷迁入“西部鞋都”,乐于“与狼共舞”,并且从“狼”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技术和经验; 第三个意想不到的是,最初,为了让大家理解和支持这一项目,王振滔特意邀请了著名的经济学专家给当地一些比较知名的制鞋企业的老总讲课。由于这次活动是当地政府出面邀请的,很多老总碍于面子都来点了个卯,但不到半小时,几乎所有的老总全都走光了。 为了让璧山当地的企业家理解奥康建“西部鞋都”,不是为了挤垮他们,而是为了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快地发展和成长,王振滔曾邀请他们到奥康学习,费用都由奥康承担。但第一次,报名的企业家才寥寥五六个人。 而现在呢?很多企业家都意识到了“西部鞋都”对自己发展的意义,争先恐后地到奥康学习,有的企业家甚至一连去了3次,表示下一次还要再去。 回想过去,王振滔感叹万千,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如今,王振滔已经兑现了他当初的诺言:“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