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中有一个嘲讽“世人之慕西土”的故事,与《西游记》相比较,可以称之为东游记,只不过其中的主人翁叫西僧。西僧者,从西域来的僧人也。西僧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从西域来到中国,是因为他们听说中国的四大名山泰山、华山、五台、洛伽的山上遍地都是黄金,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显灵其间,只要能到了那里就能成佛,长生不死。《聊斋》的作者感叹道,这和国人把西域视为“西方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一样的。假如西僧和唐僧在中途相遇,各把真实情况告诉对方,一定会相视而笑,“两免跋涉”,都可以免除了九九八十一回的磨难。 这和我们在管理界碰到的从西方“拿来”以及所谓的向东方文明回归何其相似乃尔。西方的管理科学在洗尽铅华之后,向东方文明回归有几分可信度姑且不论;自改革开放以来,将西方先进的管理科学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拿来”,那可是当真的。平心而论,那曾经起到过“点石成金”的神奇作用。问题在于,“拿来”的东西往往“变味”让国人屡屡大失所望。这固然不必对“拿来”的东西全责备,但也不必过于迷信,以至于失去了自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东西方管理经验的交融大势所趋,然而这与迷信对方是不同的两回事。现在可以肯定,西方的现实远没有传说的那样完美。因为2008年以来挥之不去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无情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企业纷纷向美国学习管理真经的时候,美国自身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指出这种现象并非幸灾乐祸,而是说不能轻信管理热点的炒作。 从这个意义上讲,《聊斋》的作者所说的“两免跋涉”更应当被理解成不要折腾,回归管理的本真。一方面,历尽“艰险”外出取经不如从实际出发,立地成佛。陕西业界曾经流行这样的语言:“老陕爱参观,回来不动弹”,导致了经济的落后。当陕西业界注意发挥本地的科技优势的时候,在西部大开发中也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区域优势。另一方面,绝不能放弃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种追求不是好高骛远,而是不懈地努力,正如一副漫画的标题所说的那样:愚蠢的人在远方寻找幸福,聪明的人在脚下栽种幸福。这才是“两免跋涉”的积极意义所在。 当然,回归管理的本真并非简单贴上民风淳朴的标签,自诩返璞归真,而是要在新的市场形势面前依然无愧于自己的历史使命。这需要一头切实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利用消费热点忽悠消费者或者给消费带来其他危害;一头要紧紧依靠员工的聪明才智,通过科技创新以降低成本或者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于自身努力,能够将这两头成功结合在一起,终究能够出现乔布斯那样的业界“菩萨”。反过来说,与其自愧国内企业出不了乔布斯,不如扣问自己是否按照管理本真下足了真功夫。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未来的中国的乔布斯就在我们身边!至于他们能否脱颖而出,完全取决于国人能否摈弃“世人之慕西土”的迷信,丢掉对投机主义“捷径”的贪念。当然,力经九九八十一回磨难而不悔的执着精神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一种管理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