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为什么会暴跌?
我们都知道,决定一支股票长期价格走势的是公司的基本面,而决定其短期走势的是短期内公司业绩的波动和投资者对整个股市阶段性走势的预期。股票价格反映的其实不是公司的现在,而是公司的未来价值,也正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价值判断上的差异才形成了交易。 这次股市疾风骤雨式的暴跌,根本的原因是大部分公司股价被高估才导致的。而雪上加霜的是紧缩的经济政策,这导致上市公司在股价高估的同时又遭遇盈利预期恶化。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在当前3000点指数条件下,A股股价是否还被高估?公司盈利预期恶化的问题有没有变化?对于估值问题,无论是看市盈率——截至4月15日,静态市盈率A股27.1倍,2008年动态市盈率19.6倍,蓝筹股则更低,沪深300成分股中动态市盈率不足20倍的个股有100多只;还是看市净率——不及3倍的个股高达250多只;抑或是一季报反映出来的成长性——以银行股为代表的一批蓝筹股依然强势增长;即便与港股比,据17日收盘价格计算,AH股溢价率已跌至37.11%的历史低位,更有海螺水泥、中国平安、中国铁建等一批股票进入了折价状态,为历史所罕见。按上市公司全年业绩增长20%的速度,给A股20倍市盈率的估值水平是完全合理的。 然后,就要看预期问题了。去年以来连续的紧缩政策终于逆转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乐观预期,只要业绩增速下降,就会影响股价——因为股价反映的是预期。快速上涨的CPI引发的从紧货币政策必然会影响绝大部分公司业绩,抑制资产价格泡沫也是抑制经济过热的现实路径,关键的问题在于:CPI何时“软着陆”?只有通胀软着陆,从紧政策松动,上市公司业绩才有重新提速的可能。 软着陆的希望有没有呢?周三公布的3月份CPI同比上涨8.3%,但环比下降0.7%,而其中翘尾因素又是主因,新增涨价因素比重不大,所以今年一季度CPI可能成为全年峰值。虽然高通胀局面短期内难以逆转,但只要处于逐步缓和的趋势之中,只要CPI拐点明确出现,从紧政策一旦舒缓,投资者预期又会转向,市场转机随之到来。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对紧缩政策的判断和持续观望之中,股市也在等待自己的拐点,6个月近50%幅度的暴跌带来的强大势能不会带来一蹴而就的V形反转,市场需要积蓄能量的时间,在反弹力度渐次减弱的走势中磨出一个底部,上证综指历史上的底部大多都是复杂的底部形态,少数一、两个V形反转都是因为突发政策利好的刺激,最终还是被打回原形。真正的底部都是被不断的新低,绝望的情绪和低迷的成交量反复“磨”出来的,再执着的理念也很难经得起时间的折磨。而对于新入市的大资金而言,吸筹也需要时间,恐慌乃至绝望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等待宏观形势转暖的过程,也是市场磨底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投资者在操作层面上首先要控制仓位,然后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手中的股票,如果基本面良好,市盈率合理,特别是一季报环比增速没有下降,依然可以持有,然后安心等待转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