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机制弱化:收益与风险责任的不对称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不断寻求创利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随着市场金融体制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在经营管理、业务开发、市场营销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上出现了许多创新,然而,仔细研究以后就会发现,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大都停留在内部管理机制、产品组合、产品的表层改进或效率的改进和提高上,真正的制度创新、新产品的创新、服务手段的创新等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原因在于金融创新的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我们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一直是支持的,但由于政策的不配套,商业银行的创新收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是创新要有较大的投入,其收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而新产品的收益保护期只有六个月,难以收回投资,因为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二是有些金融创新的收益不能在当期体现,甚至要在以后的相当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三是金融创新的收益与经营管理者无直接关系。但是,金融创新的制度风险、政策风险、体制风险、产品创新失败风险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这种风险不仅会受到经济处罚,主持创新的经营管理者还面临着行政处罚甚至被取消任职资格的风险。
四、市场战略定位:批发与零售的矛盾
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战略定位基本上具有完全的趋同性,从地域上基本上是大中城市发展战略,机构都设在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从业务发展方向和方式上基本上以占有大客户为主要内容的批发业务发展带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只有招商银行以一卡通确立了在零售业务上的发展先机。但整体而言,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着批发与零售的两难选择:批发市场成本低、发展快,适合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少、人员少、发展要求强烈的特点,但批发业务稳定性差,业务要求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资本规模和资金规模限制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难以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而零售业务正在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力量,2004年3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全部本外币存款余额23.3万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1.2万亿元,占48%以上,而且增长速度较快.零售业务资源相对稳定,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后业务相对稳定,但发展慢、成本高、先期投入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缺乏机构、网点、人员优势,所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上是以批发业务为主,零售业务量占比大约在10%左右。这就为将来的稳定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从理论上,每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客户定位和市场定位,一家银行内部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分行的不同发展阶段市场重点也不尽相同,但问题是我们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开始到现在这一发展阶段还都没有形成一个发展的战略定位,其发展的扩张冲动和股东发展要求的压力又迫使股份制商业银行缺乏理性的市场定位选择,只能是在盲目中前行。
五、利润选择与客户选择的矛盾
盈利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毫无疑问的,盈利能力作为判断一家银行的发展能力和经营管理的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毫无疑问的。要提高盈利能力必须建立稳定的优良的客户群体,从这一意义出发,应该说利润选择与客户选择是一致的。但问题在于,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业务判断、客户判断与利润判断,利润目标与客户目标却是矛盾的。优质客户是各家银行竞争和开发的重点,但优质客户却有可能是创利较低的客户,创利较高的客户也恰恰是商业银行要调整的客户,造成创利能力与客户资质相背。在中央银行实行浮动利率并扩大浮动范围的条件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客户目标重点也是四大国有银行甚至是政策性银行的目标客户,即铁路、交通、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等行业的优质客户,但这些客户都是评级较高、实力较强、资金实力雄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企业,也是各银行竞争的重点,其贷款往往要求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从而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而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BBB级以下企业,能承担较高的利率,但抵押能力考核成绩较低,资信能力较弱,往往是商业银行需要调整的客户。造成利润判断与客户判断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