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金融业中最活跃的、并代表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方向一种组织形式,截止到2003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4603亿元、46201亿元和32358亿元,占全部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比例分别达到20.4%、21.52%和19.37%,全年实现帐面利润合计199亿元。但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困难,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一、经济政策的高度集中统一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政策的灵活性之间的矛盾。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金融过程中,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改革模式,突出特点是经济政策的高度统一性。但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及发展的阶段性,经济金融政策的高度统一往往难以照顾到处于发展阶段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而使在政策层面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而出台的政策措施,客观上起到制约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举措。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时间和历史不长,也就十几年的时间,大部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和业务的扩张期,每一家银行的效益规模都不大,但由于对我国经济过热的担心和预期,我国今年以来连续出台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目的是抑制贷款的过快增加,但冲击最大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股东对利润的强烈追求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审慎性财务政策的矛盾。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东虽然大部分是国有资本代表,却都是以企业资产的形式出现的,虽然存在出资人不到位的情况,其对盈利的冲动一点也不弱于私有和民营资本,相反,由于国有资本代理人的特殊性,助长了商业银行国有企业投资人的更大和更短期的盈利冲动。但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缺乏政府信用的支持和保护,客观上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审慎性财务政策,其盈利能力和水平必然具有有限理性,这与股东对利润的强烈追求产生矛盾,从而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目标、宏观规划、盈利的持续性等方面与股东产生分歧。
政府主导型与股东主导型的矛盾。从本质上讲,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是股东主导性的金融企业,但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又不可避免具有政府主导型的色彩,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政府与股东之间难以选择,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决策自主权弱化,甚至低于一般企业。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承担了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本和压力
商业银行经营的结果是经济运行结果的综合反映,但商业银行反映出的运行中问题要比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滞后,银行出现困难时,国民经济将出现真正的困难甚至危机。
当银行出现问题时,必然的结果是银行的全面资金短缺。但在未出现问题时,却忽视银行风险的存在,导致开发客户—贷款—存款增加—经营管理成本的增加—风险累积。1995整顿,资金短缺—货币投放加大—通货膨胀;1990年—1992年的治理整顿,也是资金短缺—货币投放加大。导致不良资产的大量显现。不良资产的大量产生都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的杰作,相反,在经济情况较差时,贷款质量都相对较好,不过,不良资产的出现却是在经济情况不好时集中反映出来。
商业银行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息息相关,它不能脱离社会经济环境而独立存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良反映最终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社会诚信的缺损、企业改制中的逃废债等都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保障机制健全与否更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效益。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革深化承担了成本,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却难以得到政府信用支持和资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