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多年以后,需要我们回顾这场股市危机时,贝尔斯登的危机将成为一个象征,标志着一轮金融创新浪潮和与之相伴随的经济增长以一次金融危机告终。
故事开始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直接的损失并不大,所以当时多数人都认为对正在持续增长的经济不会带来大的伤害,金融系统也足以应付这些数字上不足道的损失。确实,美国辽阔腹地上散布着难以计数的废弃城镇,见证着一次次的泡沫。那为什么这一次会发展到这步田地?
在这一点上没有争议,所有评论家都把手指向结构性投资工具(SIV),它就是罪魁祸首。然而就在几年之前,SIV还被认为是一项出色的金融创新产品而受到投资者追捧。从结构上看,SIV的特点是分散了风险,它把高风险的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债权切割后与其他金融产品和风险安排组合打包成新的债券,而后者可能又被组合进其他更复杂的产品中。经过重组和打包之后的产品在现有主流的风险评级模型下能获得很高的评级,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景气的时候,回报可观。 SIV在微观上的确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然而讽刺的是,微观上的安全在宏观上的效果却恰恰是让风险积累到可怕的程度。因为SIV把高风险的次级债切割并层层打包后,使得下游产品的投资者难以直观的评估隐藏在其中的真实风险,很容易追随着短期高收益带来的乐观气氛盲目投资;而当房产泡沫破裂时,由于受损的次级债被直接或间接组合进了很多产品,投资者难以评估自己所持有的产品到底会有多大损失,从而造成盲目的恐慌,最后引发金融系统所固有的信心崩溃后的正反馈式连锁反应,表现为类似对商业银行的挤兑。 这就像是搭积木游戏,把每块上层积木搭在多块下层积木之上,无疑比搭在一块上更安全,这样,下层积木的微小偏差可以不影响上层结构的稳定性。但是和SIV一样,微观上的安全性却恰恰导致了系统宏观上的脆弱性,直线堆叠的积木叠不高也容易倒,交叉堆叠可以叠的很高也更稳固,但一柱直线积木的倒塌不会危及其他积木,而交叉堆中任何一块积木倒了,将引发连锁反应,危机会被传播到全局。在次级债所在的那个积木堆上,几乎所有美国的主要金融机构都或深或浅地牵涉其中,第一块积木倒下后,受牵连的银行为了自保,便争先恐后地把身边看上去和那块倒霉积木有牵连的积木踢出去,以免殃及自身,一阵乱踢之后,有些倒霉蛋突然发现自己脚下已空无一物,贝尔斯登便是如此。 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危机并不一定是坏事,每一波创新浪潮后面总跟随着一段调整甚至萧条期,或者是因为成功的创新企业驱逐了旧企业而带来倒闭风潮(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毁灭),或者是一批貌似创新的东西最后发现只不过是一堆泡沫,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无论如何,危机将洗去泡沫,留下金子——如果有的话。而金融企业在这一轮创新努力中,显然没有交出合格的答卷,至少到现在,我们看不到什么值得留下的东西,或许下一次他们会成功,设计出既能分散风险、带给投资者灵活选择,又能保持风险信号的清晰度和透明度,防止风险蔓延失控的新型金融产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