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蓝血企业-塑造企业的斯巴达与雅典精神》
前言 一支远征千里的军队走到了茫茫沙漠之中。由于日夜兼程、缺水少吃、军队困顿不堪,绝望的士兵开始偷偷屠杀骡马。一天,烈日当空,所有人都极度干渴。这时找水的部队突然在一条干涸的河床上发现了一个小水坑。他们费尽力气盛了仅有半钢盔的浑水,送到首领面前。这位首领对他们表示了感谢,然后高举钢盔,当着全军的面将水泼在地上。那一泼,全军振奋,好像每个人都喝到了泼出来的水。部队陡然振奋精神,快速前进。
![第4节:前言(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35033181913.jpeg)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这个首领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不要轻视古人的智慧,早2000多年前,军队就发现了激励的方法、鼓舞士气的方法,懂得如何调动人类最微妙的情感,开发每个人内心世界中最为珍贵的矿藏。 实际上,世界上最早洞悉组织秘密的是军队与宗教组织,这些古老的组织在历史上无休止的激烈博弈中比企业更早熟悉了如何领导、管理组织。早在远古就形成了军队和教会这两大类型的组织结构,今天它们依然存在,并已成为我们研究组织问题的最为深入而又持久的对象。军队与教会的存在时间,任何一家常青企业都无法望其项背;它们庞大的规模与所动员的资源数量,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匹敌;在适应时代变化与变革能力上,任何企业都无法与之媲美;在它们执行任务的力度上,任何一家企业都只能叹为观止。 不仅如此,更让人惊讶的是,世界上伟大企业的缔造者大概三分之一出身军队、三分之一是虔诚的信徒、三分之一是技术天才。我们将出身军队的企业家称为蓝血企业家,将有着虔诚的信念者称为教父企业家,将技术天才称为技术企业家。 军队、宗教组织以及伟大的企业,经过考察之后,我们发现它们并没有教我们一些惊世骇俗的东西。它们教我们的东西难以置信的简单,非常非常简单。这就是,任何一个历久弥新、永续增长并能时刻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巨型组织,一定具备以下条件:“信”与“戒”,以及志存高远的英雄主义领导。“信”指坚定的信仰、信念,“戒”指严格的律令、纪律,它们和领导力一起构成了伟大组织发育、成长,具有坚强的战斗力、执行力的条件。 军队、宗教组织、伟大企业,它们给我们的方案也出奇的简单,要有坚定的信念,很简单,遵守纪律的训诫就可以了;要有伟大的领导力,也很简单,那就是通过纪律、自我省察不断锤炼你的心,而不是你的智力就可以了。将这种逻辑贯彻到极致,就有了伟大的含义。 伟大的组织是信念的物化,纪律是实现、增进信念的手段,领导人是信念与纪律的奉行者与推行者。信念是一切重要问题中最为重要的,因为信念告诉人们一个组织为什么要存在、为什么要发展。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古老的指引人心智的著作中不断出现道路、方向、路标这样的词汇。自从人们脱离蒙昧以来,追寻自身存在的意义就一直是人类生活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给予人生的意义,就是给予人生的方向。给予组织存在的意义,就是给予组织的方向。 所以,信念在企业中有多重意义。首先,信念是一种深层的激励,没有一种激励可以代替它。当一个常年生活在自我贬抑的混沌之中的人,突然感觉到在无涯的时间丛林中的方向时,他突然有了自信,有了热情,有了神圣的历史感;他感觉到光明,感觉到热量。这时,他已经开始超越了自我的私念,愿意为了一个更加伟大的、超越个人的事业去奉献。 其次,信念是一种道路。没有信念的企业,一定没有战略。我们所有获得的信息都是经过我们的意义系统筛选过的信息,我们即便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有时也很难准确预测一个项目的成败。在涉及企业方向的重大关头,做还是不做?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信念选择的。一家著名的电脑企业做互联网为什么失败了?很多企业做多元化为什么失败了?多元化本身不是罪过,通用电气也做多元化,但关键在于企业除了求利之外还能不能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一个有信念的企业是不会跟着一哄而上的,它会偏执地坚持信念允许自己做的事情。二战期间,美国军方要向惠普订一大笔货。但是惠普的决策者深思熟虑之后,只接了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惠普的理念是尊重员工,接一个巨大的订单就要大批招聘人,而战后又要解雇这些人,所以到手的钱也不能要。正是这样的信念,才使得惠普在企业朝生暮死的IT界活到现在。而那些跟随着利益的企业家,很多时候就像足球场上跟着球走的运动员,他永远都在跑动,但可能永远都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