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蓝血企业-塑造企业的斯巴达与雅典精神》
《蓝血企业》编辑手记 牛慧珍 记得2005年10月份的一天,我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一位朋友写了一本管理类的书,要我看看。就这样,我认识了《蓝血企业》的两位作者。他们都曾在媒体工作,后来一个开了公司,一个做了研究。平静的交谈中,我得知他们写这本书前后间隔两年多,其间有将近一年时间他们辞去一切职务专心于本书的写作。这一点让我震惊了,像他们这样写书的人实在太少了。接下来我仔细阅读了他们的初稿,很欣喜地发现稿子的内容的确不同凡响,后来就是2006年1月份的如期出版和很多读者的热心反馈。 记得2006年的5月份,这本书上了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优秀经济图书的排行榜;2006年的8月份,一本管理类杂志以“蓝血企业家”为名做了专题文章;还有就是很多读者对这本书提了种种不同的看法。一时间,“蓝血”这个词被很多人熟知。记得网上有人说他的老板很“蓝血”,有人说他的企业是“蓝血企业”,还有人把它和《蓝海战略》作比较,对“蓝血文化”提出了质疑。不管何种反馈,都让我和作者感到欣慰,毕竟这本书花费了他们那么多的心血,当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经过市场的检验,我和作者更加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信心。两位作者在读者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将原版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更多的案例和细节以使得这本书更具有可操作性,当然也有回馈读者的初衷。 2007年4月这本书的修订版就要和大家见面了,我相信它一定能在经管图书市场上刮起“蓝色风暴”,因为它的封面所展现的是一种清新的风格,不闹,不乱,蓝蓝的,静静的,让人安下心来。它的内容很大气,谁曾见过将宗教、军队、企业、外国、中国、远古、现代结合得这么好的书?就像双星总裁汪海所言“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书里的案例很多都不曾见过,书里的人物很多都听过,但不曾知道他们的经历和思想。它的思想很深刻,以至于用友董事长王文京写道,“的确能够开启思路,发人深省,对于企业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对中国企业家的一个忠告(中国企业联合会 祝慧烨),这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企业界的热心肠和冷思考。就我而言,是作者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让我感动。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作者,有政府官员,有企业管理者,有高校教师,有媒体记者,有自由职业者,而他们二位最让我感动。他们写作本书的初衷很简单,觉得写这本书有意义,是件事情,就想做好,其他的都不管,这样他们坚持了三年多。在这三年多里,他们做了大量的采访,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反反复复推敲自己的想法,几易其稿,只是因为想尽全力做好这件事。而我一直认为,不管哪行哪业,哪种职位的人,只要有了责任感和专业精神,都能把事情做好。联想到企业,同样如此。一个企业,应该有从上至下都认同的责任感,这个责任感既可以是惠普公司的“员工至上”,也可以是联想公司的“扛起民族计算机工业大旗”,等等。当然作者在书中另有阐述,我觉得读者朋友还是看书更能获得启迪。 很多从事企业管理的朋友问我要了第一版的《蓝血企业》,看后觉得有几个词刻到了脑子里——“信念”、“纪律”、“领导力”,的确这就是本书的核心。这几个词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关联甚多,尤其它们对于企业常青的意义最大。那些耳熟能详的公司,如IBM、惠普、沃尔玛、联邦快递、麦当劳、可口可乐、迪斯尼、福特、杜邦、索尼、松下、联想、华为等的文化基因里少不了这几个词。作者精心安排全书的结构,围绕这个核心,辅以大量的案例和分析,真正让人感觉一气呵成。
![第1节:编辑手记](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35024041207.jpeg)
除了企业管理者外,我觉得更多的人应该读一读此书。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或从单个人的角度,谁都少不了为自己找个活下去的理由,那或许是种精神寄托吧,也可能就是叫“信念”的东西了。当然也少不了约束自己的那些规矩,这肯定是“纪律”了,有的是别人对自己的约束,还有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没有这些约束,真是很难按计划办成事。 不管怎样,我为编这样一本书感到欣慰,不管还会收到多少评判,我都觉得有思想、有内涵的东西总是有价值的,哪怕引起争议也是好事。最后请记住“蓝血”两字吧,它是任何企业、任何人伟大执行力的代名词。 《蓝血企业——塑造企业的斯巴达与雅典精神》,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