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牛根生财富心经》
澳新之行后,蒙牛初步定下了建设“千吨工厂”的思路。这在中国乳业中是史无前例的。 最初的方案非常繁杂,主调是:白奶与酸奶“一个都不能少”。 2002年初,管理层又选择参观了泰国第一大工厂,其为600吨规模。看完后,2月份,开了一个历史性的会。最终方案把所有酸奶都排除出去,定位于常温液体奶,同时,在“千吨工厂”思路的基础上又明确了一条:蒙牛要建的是“全球样板工厂”。 于是2月份修改方案,3月份招标,5月份开工,12月份竣工。短短7个月,完成如此大工程,创造了全球纪录。2002年12月,蒙牛和林格尔生产基地“三期工程”落成投产,其建设参数和技术参数当时荣膺多项“第一”称号。如:拥有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车间,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拥有全国乳品行业体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立体智能仓库。至此,全球最大的牛奶设备制造商利乐公司亦将其列为“全球样板工厂”。 2003年5月,吴邦国委员长对全球样板工厂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代表了中国乳业智能化、信息化的新水平。 4.创建“牧场联合国” 所谓“牧场联合国”,指的就是蒙牛澳亚国际示范牧场。蒙牛澳亚国际示范牧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单体牧场。这一牧场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占地面积8848亩,饲养规模为万头奶牛,是目前我国最具规模效益的示范牧场。 根据蒙牛的相关文献,这个牧场最大的特点是它像一个“牧场联合国”,共分3个示范区:一是种草示范区,分别展示来自欧、美、大洋、亚四大洲12个国家的优质牧草;二是养牛示范区,分别展示牛群、牛舍、产房和环保型、无公害的粪便处理系统;三是挤奶示范区,分别展示“机器人式”、 “并列式”、“转盘式”、“鱼骨式”等现代化挤奶平台…… 蒙牛“牧场联合国”,把四大洲十多个国家、几十个牧场的种草技术、养牛技术、挤奶技术集中到一个地方展示,其核心目的就在于“示范”——让中国的奶农以及村长、乡长、县长、市长甚至省长这些引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足不出国,在一个小时之内,在一个小环境之中,就能遍览“全球牧场”,使中国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快速完成与欧美发达国家百年经验技术积淀的接轨! 至于这个牧场的第二个特点则是“五洋属性”:洋人、洋牛、洋产权、洋管理、洋技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蒙牛澳亚示范牧场的建设,还为中国奶牛养殖业第一次全方位植入了“动物福利”思想。据认为,动物福利问题,目前已被一些发达国家提上议事日程。如挤奶机器人,就是在欧洲动物委员会的“动物福利思想”影响下应运而生的。而蒙牛牧场为奶牛建有“三厅”:餐厅、卧厅、挤奶厅。牛的生活环境极其舒适。
![模世能背后的商业模式 第57节:第4章 “牛战略”背后的财富模式(1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40850043678.jpeg)
【第三只眼看牛】 蒙牛创建“牧场联合国”是中国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而“找最好的人,种最好的草,养最好的牛,挤最好的奶”,让示范牧场成为中国奶牛业与世界奶牛业的“融合点”、“对接口”,推动产业升级,就是蒙牛澳亚示范牧场的出发点。 根据蒙牛的相关规划:2006-2008年,蒙牛计划在全国建设类似规模的牧场(5000头至10000头的规模)20个。马鞍山万头奶牛牧场目前已经投入运营。 六 “有无相生”的品牌战略 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值钱,无形资产可以成倍数地催生有形资产。2006年8月8日上午,品牌中国总评榜(1980-2005年)颁奖盛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最隆重的品牌评选活动正式揭晓。海尔、联想蒙牛等企业获得“中国25大典范品牌企业”大奖,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与张瑞敏、柳传志等人物获得“中国25大功勋品牌人物”大奖。 说起自己的品牌战略,牛根生和蒙牛管理层认为,品牌有三境:第一境是牌在眼中;第二境是牌在手中;第三境是牌在心中。稍作解释就是:“牌在眼中”解决的是“知”的问题,这是进入消费者的视线是品牌的第一步功夫,如广告等;“牌在手中”解决的是“行”的问题,如卖、赠、尝等;“牌在心中”解决的是“信”的问题,没有品质,就不足以在消费者的认知上留下共鸣;没有文化,就不足以在消费者的信念堂中“万佛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