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牛根生财富心经》
3.“草原牛”到“世界牛”的锐变 如今的牛根生正在迅速地完成自我角色的再次转换。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战术的事少了,战略的事多了,家里的活动少了,门外的活动多了,操作层面少了,精神层面多了……也就是能不做的就不做,只解决总裁与书记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这种转变,他的解释又有着其独特之处。“辞去总裁只当董事长,不是‘减负’而是‘换场’,做企业的人就像穿上了神话中所说的那个‘红舞鞋’,一旦把它套到脚上,那是想停也停不下来的。” “企业家毕竟不同于政治家、作家、教师、学者,如果不能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善,一个企业家的所作所为即使让人眼花缭乱,也是华而不实的,不能算作有真正的影响力。”而企业家的道德影响力,“实际上就是企业家的人格影响力。企业家是运作财富的,所以,企业家的人格影响力往往与他处理财富的方式有关。”这是牛根生按企业家的作用和企业家的影响力来进行自我定位的。 牛根生认为,企业的影响力包括经济、文化和道德三个层次,而经济影响力是最基础的。 在接受一些媒体采访时,牛根生也谈到了自己的理想。他说自己的企业不仅要像一只强劲的蒙牛驰骋在内蒙古辽阔的草原上,更希望成为一只踏进五大洲四大洋的“世界牛”。对于蒙牛乳业集团既定的在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前20强的目标,牛根生胸有成竹:“应该问题不大,因为如果我们实现不了,当时就不定了,但是有信心不一定能赢,没有信心肯定是输,我们蒙牛的企业文化造就了蒙牛这几年定的目标一般情况下还是实现的居多。” 牛根生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践行,来不断地诠释他所信奉的“大舍之后大得,大得之后又大舍”的为人之道。而他在捐献出全部股份的时候,也已经把人生都参悟透了。 一个七年前还在人才市场上找工作的中年人,七年后却奇迹般地成为中国商业领袖的代表,熟悉蒙牛的人都说,牛根生演绎了一个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传奇,而在这个掺杂着恩怨情仇和资本财富的故事中,牛根生的个人魅力也一次次地被渲染和拔高。 “蒙牛奇迹”是属偶然,还是市场的必然?蒙牛在6年间快速成长奇迹背后的动因何在?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用心品味,牛根生是怎样用自己的胆略与气魄,渲染着一个非同一般的财富传奇故事吧…… 附:牛根生简历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底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至2006年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6年至今 辞去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职务,专职董事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