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信证券(600030)宣布与贝尔斯登方面的合作终结后,贝尔斯登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垮台了。如果贝尔斯登晚垮台几个月,中信证券恐怕也就难逃劫难了。中信证券很幸运,然而中信与贝尔斯登的合作却值得我们寻味,一个在美国市场没有诚信、被人唾弃的金融机构却被我们的机构如获似宝地捧在手里作为一个学习与取经的对象。这个过程不值得我们从中总结些什么出来么?
其实贝尔斯登破产的种子至少在10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众所周知,凯恩和贝尔斯登当时拒绝与华尔街竞争对手一道,参与美联储支持的对高杠杆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纾困活动。在它因垃圾债券交易和失败的股票发行交易而一再遇到法律问题的时期,贝尔斯登就已经被视为一个背叛者。而在它拒绝帮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之后,贝尔斯登成了一个真正的众叛亲离者,在其他银行或监管高层之间几乎没有一位朋友。
有一段时间,凯恩和他的管理层笑声不断。随着利率处于低位,且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2001-2007年,贝尔斯登的股价上涨了3倍多,因为市场对高收益债券需求旺盛,而贝尔斯登的固定收益证券发行和交易部门正好很强大。然而,当市场对次级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需求下降时,贝尔斯登遭遇困境。
去年夏季,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当时该银行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因投资于糟糕的高杠杆抵押贷款证券而破产。其他贷款给这两只基金的银行(特别是摩根大通)吃惊地发现,凯恩和贝尔斯登没有更快提供支持并控制交易对手损失。凯恩的回应是,公开表现粗鲁,其中最著名的是,在去年8月3日召开的一次重树投资者信心的电话会议上,他在会议中间拂袖而去。
当贝尔斯登发现自己濒临破产时,已经没有人愿意出手援助。相反,其他大型银行停止了与贝尔斯登的交易,并撤回了授信额度。没有人站出来公开反驳起初关于贝尔斯登的传闻,就像他们对两周前曾短暂流传的关于雷曼兄弟的类似传言所做的那样。
虽然中信证券终止了与贝尔斯登的协作,但不能说这不是中国金融企业的一次惊险的教训。难道中国企业仅仅是为了引进国际先进的经验吗?一个面临诚信危机、一个频临倒闭的美国金融结构与中国金融结构合作,我们所要面临的难道仅仅是我们的投资损失吗?天上的确没有平白无故掉下来的馅饼,我们需要认真的去反思它。(相关评论《中国金融企业交学费前你冷静了么?》 )
(本文引用了安邦研究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