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苏必克发明了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即以钱买钱。在一个鸡尾酒会上,王先生宣布要拍卖一张千元钞票,以50元为底价,谁出的高即可得到,不过出价第二位的人不仅得不到还要按出价付帐。这就是以钱买钱的拍买。一开始,人们都比较涌跃,到500元时,只有三四个人在竞拍,最后只剩下张先生和李先生相持不下。当张先生开出950元时,李先生开始犹豫,王先生用手指弹着千元大钞,暧昧地看着李先生,李先生开出了1050的价格。这时大家以为拍卖会结束,因为报价已经超出了拍品的实际价值。而王先生很得意地看着张先生,等待他退出或加价。这时,张先生作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报价:2050元,李先生正式宣布退出。结果,王先生用1000元的钞票得到了张先生的2050元和李先生的1050元,而张先生用2050元买到了千元大钞,李先生则付出1050元一无所获。
这是一个具体而微妙的人生陷阱,参与竞拍的最后两人在这个陷阱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最后都付出了较大的代价。社会心理学家泰格曾对这种游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陷得最深的人一般有两个动机:一是经济上的;二是精神上的。经济动机是渴望赢得那张千元大钞、赢回损失和避免更大的损失;精神上的动机是渴望挽回面子、证明自己的能力、地位、实力和处罚对手。结果是失败者付出了代价什么也没有得到、胜利者以更大的代价得到了象征性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拍卖的规则和拍卖屡创高价的原因。它充分地利用了人们的贪性和非理性,开始大家都以为会廉价而容易地得到它而占了便宜,希望自己是最后一个出价者,从而不断地竞价,最后大部分人退出时变成了角斗场,相持不下的两个人很快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陷阱,但由于已经投资了那么多,已经不能全身而退,只有再增加投资以摆脱困境。当出价已经等于“拍品”价值时,竞争者发现自己是愚蠢的,但已经身不由已。当出价高于“拍品”价值时,无论谁都是损失者,已经没有胜利者,这时为了面子或惩罚对方,只好出更大的价格,以此精神上胜利而让对方损失的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