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部因素的定性分析
一些外部因素如经济环境、监管环境、法律制度、市场约束等对银行的个体评级有着重要影响。一般而言,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要求下面的全部或大部分因素处于“良好”状态。一是经济环境。银行体系作为社会资本运转的“枢纽”,其稳健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银行所处环境的健康状况,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助于储蓄及投资的决定和健康的经济增长,也是稳健的银行业的一个前提条件。二是监管环境。审慎性管理规定和官方监管是弥补银行内部管理和市场约束不足,确保银行稳健经营一个重要的外部力量。法律和规定旨在提供经营的规则,防止银行破坏性和欺骗性的做法,监管则在于保证规则的实施,银行审慎经营和在需要时采取纠错行动。规则的制定相对简单,但实施却很困难,为了有效地监测规则是否得到贯彻,监管当局必须具备充分的独立性、权威性和足够的能力,还必须具备充分的由法律规定的权力,以履行职责,包括制定规则、要求信息、实施现场检查以核实银行数据和报告的真实性;制定恰当的贷款准备金,限制不稳健的做法,建议纠错措施,否决许可证的申请和在需要时撤换管理者,迫使银行退出等。一个国家是否拥有独立、权威的监管机构,监管人员的素质是否胜任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审慎监管是评判该国银行体系信用状况的重要标准之一。三是公司督导。银行经理人员能否摆脱来自于股东或政府的日常干预和行政压力,是确保银行经营稳健的一个重要前提。一方面,银行会被那些不愿意履行还款责任的股东视为便利融资的渠道,而内部借贷和关联贷款是导致问题银行产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银行会成为政府政策目标的工具,导致资金误配或低效配置。四是会计标准。会计标准的统一、严格,特别是有关估值和收入确认的核算规则、贷款的分类标准、呆帐准备金的提取以及不良贷款应收利息的计提标准的规范,是确保银行财务状况准确反映和审慎性比例分析以及有效监管的前提。同时,外部审计人员充分独立、公正地查询帐务则是银行信息披露高质量的有效保证。五是透明度。银行,特别是有问题的银行,具有隐瞒或修改信息的动机,如果缺乏一套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那么就会导致银行的实际财务情况处于不透明状态。这样,就会限制市场正确评估这些信息的能力。同时,银行信息缺乏透明度也会使错误的财务报告误导监管者的政策制定和行为选择。六是法律制度。银行业需要有一套有利于金融合约执行、贷款回收和担保品实现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不仅包括由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及财产法构成的法律框架,而且还包括能够公正、诚实执行法律的行政机构,以及尊重法律程序和财产权、不干预银行经营活动的执政的政治机构。尽管以上因素是银行的外部因素,但它们对银行的运营方式产生大的影响。显然,经济环境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银行是在经济中运营的实体,它的运营以实体经济为载体。假定经济环境不存在差异,我们也就不会对目前美国银行经营良好而许多亚洲国家的银行经营较差这一图景感到诧异。而且,公司督导的指导方针将决定一家银行如何对待其少数股东,不论它贷款给自己的股东还是董事。审慎监管的质量和会计标准的严谨性将决定一家银行在确认损益时的稳健程度。法律制度的效力将决定一家银行覆盖不良贷款的有效程度。所有这些因素都对银行管理产生很大影响。亚洲危机显示亚洲国家的银行在这些因素中的很多方面存在着严重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