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性货币政策 论全球化之下分治货币政策的无效性



副题:资本折腾下的世界注定是扭曲的

    人民币在中国之外的某些局域已经具有硬通货的作用,这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实了。由此,人民币变成一种国际货币的趋势看来也是大势已定,只是由于中国自身的金融安全网的构建速度而决定是时间问题了。

中国的货币政策现在处于一个密集的加息周期当中,昨天还刚刚宣布了最新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一次存贷款利率的提升也已经是指日可待随时推出的。众所周知,中国央行的加息,旨在抑制可能爆发的通货膨胀,在于抑制过高的货币流动性。

与之同时,处于地球另一边的美国以及西方欧洲国家却陷入了次级信用贷款危机和伴生的货币流动性危机,为了拯救危机,西方各国央行已经前所未有地向商业银行系统注入货币,而且疯狂的注资仍在进行时中,经济学的货币量理论早已经被抛在一边了。

在巨额高速注资的同时,美联储的减息也成了市场不变的预期,而且每次减息的幅度都被预期地前所未有。

 

全球化的叫嚷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金融全球化,资本流动的全球化。那么,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候,如果我们站在地球以外的角度,用一个非市场参与者而是中立的评价者的经济学家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密集加息和美国的频繁减息之间有何关联和相互影响?

要从经济学理论上阐述这个问题,怕是一半句话说不清楚的,但是下面两个虚设的问话可能会使得大家一目了然:

·在美联储减息的时候,如果美国有一半的州置之不理而加息,会有什么结果?

·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息后,有一半的省份却在自行减息,中国政府的调控会起到什么效果?

或者再形象一点:在地球村中有两条街道,一条叫做欧美路,一条叫做唐人街,资本是自由流动的,两条街道上各有一个银行。那么欧美路银行和唐人街银行可能采取不同乃至相反的货币政策吗?

大家的答案应该是统一的——央行的货币政策无效。

为何会有这个统一的答案。原因就在于美国或者中国,自身都是一体化的经济体,这个一体化的表现不仅仅在于市场的一体化和无障碍,还在于有一个最高的金融权威机构(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治。现在,如果各国州(省)各自为政,把央行视为乌有,自然央行也就是一个摆设了。

若在两条街之间有一堵“柏林墙”, 两个银行各自为政,政策在自己的辖区可能是有效的,但是,现在是一个统一的“地球村”,没有这道墙。不是吗?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经济已经走入全球化,世界经济的各种变化不可能不反映到中国经济上来。

一个经济体的独立性,就在于其经济政策的统一性。而现在,在世界被看成是地球村的时候,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经济政策当局。假如各个经济体是彼此隔绝的,那么各自为政也就互不干扰,而全球化让世界的金融成为了一体,但是却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统一全球货币政策的“地球央行”。因此,统一的市场却没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各个经济体各自为政,最终的效果只能是政策效果互相抵消,把通胀抑或通缩的皮球从自己的脚下踢走,在世界的范围内滚来滚去。在全球化的地球村里,美国和中国相反的货币政策,就如同在一体化的美国(或中国)国家里不同的州(省)采取相反的各自为政的货币政策一样。

 

 紧缩性货币政策 论全球化之下分治货币政策的无效性

难道说不可以用情况有别对症下药来解释各国央行的各自为政行为?不能。因为在一个统一的市场里资本不会容忍这样。不论是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氛围,资本都要保持其固有的流动本能。

弗里德曼写有一本书,很有名,书名曰《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但是,这位货币主义大师大概忽略了货币的本性。流动,是资本增殖的惟一方式,故而资本之水就具有不可遏止的流动性,不论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国家里它都矢志不改。资本需要的正是于平坦处造波澜。

因此,资本的表现只有流出或者流入,没有停留。美国的疯狂注资和减息固然可以聊补资本短缺于一时,但是多出来的资本只是更加疯狂地外流;本币加息固然可以回收国内资本的一部分流动性,但是却更加剧了外资热钱的涌入热情。

流动,靠得就是液位高度差异带来的压差动力,因此,变平的世界一定不是资本世界。反过来,一个由资本主导的世界怎么可能变得平坦?

要知道,市场上,任何市场,从来都不存在资本短缺问题,短缺的只是投资的机会和可能性。如果贷款赚不到利息,央行再慷慨厂商也不敢要,硬塞给他,他只好将之投放到有机会和有投资价值的地方去,而这个地方一定不是流动性差的地方。流动性差,只是缺乏投资价值的代名词,是个表象而非原因,在流动性差的表象之下,是资本外逃的疯狂。

 

此前有撰文指出,货币的流通和管辖权其实是一个国家的主权的一部分。那么,要建立一个全球化的货币管辖组织,就意味着全球化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的事情,而是根本上在于建立一个涵盖全球的政治一体化体系,意味着不仅仅要在经济上消除壁垒和国界,还要在政治上消除国界。实际上,如果能够把政治一体化走在前面,经济一体化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现在却是工序颠倒,自然无法起到预期效果。相反,由于这种相互抵消的货币政策的无效性,最终各个国家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强化自己的央行的作用而导致更强的政治独立性。

国际维和行动可以看作是消除全球政治壁垒的一个举措,但是,这离消灭国家主权还差得非常遥远,因此,真正的经济全球化还早得很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0602.html

更多阅读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改革探析 货币体系

李太后摘要: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弊端日益暴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世界经济体系的顺利运行。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探索新国际货币体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

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关系 次贷危机是什么

摘要: 从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不仅局限于资本市场,而且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在饱受次贷危机影响的全球大经济环境下,世界各国在采取宽松经济政策的手段来刺激经济的同时,也开始呼吁重建国际货币

货币的演化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演化的文献综述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历史演进  1979~1983,我国处于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价格的制定、货币投放量完全由政府控制。货币政策的作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1984~1997,人民银行开始履行央行的职能,计划体制转变为以国家调控为主的宏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发展分析

     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的内容。但由于我国国情,一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还具有其他一些目标约束,如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

声明:《紧缩性货币政策 论全球化之下分治货币政策的无效性》为网友天授唱诗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