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南针”:紧缩的货币政策之“公开市场业务”对股市的影响](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43484983891.jpeg)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要求,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那么,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股票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股票市场素有宏观经济晴雨表之称,它的含义一方面表明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的写真,另一方面也表明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股票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对整个股票市场的影响,既包括经济周期波动这种纯粹的经济因素,又包括政府经济政策及特定的财政金融行为等混合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股票市场长期走势的因素之一,一些非经济因素可以暂时改变股票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经济周期表现为扩张和收缩的交替出现,在经济的收缩、复苏、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内,股市也随之周期性波动,成为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最重要因素。 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贯彻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指央行在公开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买入或出售债券、国库券和其他金融工具,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以扩张或收缩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数量,最终达到对一国货币供应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有两大类型:一是“主动性操作”:是指央行为抵御经济周期性的不稳定性和寻求经济增长,即根据经济政策需要,主动地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单向地净买入或净卖出债券,改变银行体系在较长时期内的准备金数量及准备金地位;二是“防御性操作”,是指央行为了抵消在短期内通货流通、央行储备浮额、外汇或黄金交易等因素造成的变化对准备金变动的影响,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债券,以保持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数量及准备金地位。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的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促使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增加。这会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从而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高涨,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进而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的卖出有价证券,从而促使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减少,这会推动利率上调,资金成本增加,从而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下降,生产收缩,利润减少,股票价格将下跌。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之所以强调公开市场业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还在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是直接以公债为操作对象,从而直接关系到公债市场的供求变动,影响到公债市场的波动。公开市场业务在央行的诸多货币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业务对股票市场的心理冲击最小。在股票市场风声鹤唳的情况下,既能收缩流动性,又能避免对市场产生重大冲击的货币手段自然成为首选。由此可见,我认为:投资者理解和掌握总理报告对中国经济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含义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目前股市风云变幻,大盘连连下跌不息,投资者应该“理智”战胜“盲目”,走出操盘股市“怪圈”的阴影,降低股市投资风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