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自由派经济学家怕自由



系列专题:《草根才是主流》

  张维迎也许对经济学有敬业精神,不屑于和没有基本训练的公众讨论自己的专业。这当然无可非议。不过,真若如此,他就应该呆在书斋里,不要直接卷入公共政策的讨论,更不要担任重要的行政职务。观察一下西方的经济学家就明白,有些经济学家永远呆在书斋里,不和公众对话。但是,一旦经济学家卷入公共政策的讨论和决策,就常常变成一个优秀的“沟通者”和公共关系专家。左派的例子是克林顿的劳工部长Robert B.Reich。他上电视、写畅销书,简直成了克林顿的经济事务宣传部长。右派的例子则当属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他常常在报纸上写小豆腐块的文章,“直话直说”,把自己的经济学智慧对全无专业训练的“白丁”解释得一清二楚。教育券的改革,就是他这么一手推动的。

 第12节:自由派经济学家怕自由
  张维迎的问题不在他的思想,而在于他作为一个死读书的人对付不了活的社会。除了经济学,他对别的事情似乎了解不多,没有制定和解释社会政策的高瞻远瞩的领袖才能。比如两年前他参与推动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运动,把一流大学当成研究性大学,把博士课程看做衡量一个大学的尺度。这无非反映了他自己出去时关在研究院里死读书、对人家的本科生教育一知半解,只能抱着“研究”不放。现在他又来了,企图把博士班里学来的东西用在政策制定上,还自以为是“科学”。别冒傻气了。这不叫“科学”,这是“政治”!可惜,后面这一点,他的博士课程里没有教,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只有一肚子委屈:自己占理怎么不得人心?

  张维迎报怨“主流媒体对不同意见完全不报道,一点不同的声音都没有!”却不想想:你这么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自己在那里干什么?你写稿找不到地方登吗?为什么不费点心思对公众解释自己的主张?这次他放出“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的话来,其骇人听闻的程度和何祚庥的“谁要你不幸生在中国”几乎可以同日而语。但他至今不屑于解释澄清。那你还指望公众支持你的改革吗?

  怀念“不争论”、“多实践”的日子是没有用的。“自由派”的牢骚,其实反映着他们的一个根本困境:他们自以为要建立一个自由度越来越高的社会。但是,他们的心理积淀,还是苏联极权体制下的知识精英主义和中国传统“为王者师”的士大夫精神的混合物,并对此没有自觉。在西方社会,再伟大的经济学家,如果介入社会政策的决策领域,马上会想想如何说服老百姓接受自己的主张。张维迎等在计划经济中当惯了精英,自以为手里掌握着“真理”、“科学”,往上面递个本子、提个方案,掌权的人接受就行了,和老百姓有什么好商量的?老百姓有什么资格说话?所以互联网实在讨厌,把他们不想听到的老百姓的心声都释放出来了。这样的心态,使他们不适合在一个大众化的自由平等的社会中生活。随着改革的展开,他们必然感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所以才恨不得要有些言论管制,为他们的知识特权“圈地”。

  可惜,天下没有强迫的“自由”。自由市场,是建立在大多数人自愿参与的基础上的。如果你不能说服人们按你制定的游戏规则来玩,乃至必须使用强制手段,这还叫什么自由经济呢?

  张维迎们应该想一个基本问题:是用自己的经济学训练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还是回到书斋当一个纯粹的经济学家、搞“科学”研究?如果选择后者,我相信张维迎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毕竟现在中国几乎已经没有老老实实呆在书斋里的经济学家了。如果选择前者话,那就要学学怎么跟公众对话。如果既不懂得如何跟公众对话,又不肯老老实实回家做学问的话,那么给改革帮倒忙的,就恰恰是你们。

  改革需要理念的撞击

  最近关于改革的大讨论席卷媒体。这本来是件非常必要的事情。但是,有些人却因此恐慌。2月24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公开说:“以互联网为代表,出现了大辩论、大批判形式的讨论。这种讨论实际上历来对改革帮不了忙,反而起了负面的作用。”他进一步批判了将利益群体矛盾公开化的做法,认为解决利益群体矛盾的时候,并不是让矛盾公开化,相反是制定一些措施,否则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0776.html

更多阅读

《魔女的法则》第12节 第12届长春电影节

第12节:学校餐厅的骚动(2)  “很高兴有萧同学这样的好朋友呢。”汪诚身上有股清香,使他有别于其他男孩子,萧卿卿闻了又闻,还是分辨不出那是什么香味。  “你用什么香皂?”  “为什么问这个?”  “很香。”  车头顿时歪了一下,差

获利指数法 第12节:第一章 提升你的金融获利指数(11)

系列专题:《金融界不告诉你的真相》  根据交易所颁布的《权证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权证存续期满前5个交易日,权证终止交易,但可以行权。这里的前5个交易日包括到期日,也就是说,如果到期日为T,则T-5交易日即为权证的最后交易日

第12节:你是公司的老实人么?(1)

系列专题:《职场生存学: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第三章  你是公司的老实人么?  职场潜规则第三条:待人以诚,但诚是有目标和尺度的。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待人以诚",不少人将此做为金科玉律,在什么场合都用。即使是职场上,也待

许多人很崇尚言论自由 第12节:第二篇 重视生命 崇尚自由(2)

系列专题:《一种不可思议的强者生存法则:狼性法则》  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可以预知未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必须具有危机意识才行,只有在心理上以及行动上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才能在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保

第12节:理论文章

系列专题:《美国畅销影评写作指导:如何写影评》  第8节 理论文章  那些比较理论的文章(theoretical essay)--比如,关于电影和现实的关系、电影工业的政治经济基础,或者电影叙事是如何不同于文学叙事的--与前面提到的文章类型截然不同

声明:《第12节:自由派经济学家怕自由》为网友如若梦似彩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