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古都 三星效应千年古都的产业激变
IT巨头云集西安,三星项目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陕西加快建设西部创新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的梦想正在加速实现。 三星芯片存储项目首期70亿美元投资,在激活千年古城西安的雄心壮志的同时,还将有助于陕西省创新高地与开放高地建设。小小的芯片,有望在三秦大地结出累累的硕果。 建设进行时 3月末,西安已经是春意盎然。在这座千年古都的西南方向,西安高新区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高端存储芯片项目建设工地上,塔吊起落,汽车穿梭,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着。 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国内最大外商投资项目三星芯片,根据进度安排,今年5月初将进行机电工程;12月中旬全部工程完工,生产设备进场安装;明年2月初将开始试生产。 目前,三星项目主厂房及附属建筑桩基处理已全部完成。先期启动了9条道路(管网)建设,总体按建设计划顺利推进,计划6月底完工;污水处理厂整体处于基础土建施工阶段,计划8月中旬完工。供电设施和供热中心建设顺利推进。西安三星电子项目快速干道目前也正在高质量地加紧施工中,今年10月将建成通车。 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重大项目促进办公室主任助理具美汝是朝鲜族人,精通韩语,从2010年三星项目洽谈工作启动到项目落地西安,她参与并见证了整个过程。现在,她继续负责为三星项目的建设提供服务。她说,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目前的工程建设任务非常艰巨。她几乎每天都得泡在工地上,来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西安市相关部门也将窗口前移,密切配合以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在三星主体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记者看到供水管网工程、变电站、热力中心、污水处理厂等10多个配套项目也在加速推进。其中,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通关服务中心大楼工程已经顺利封顶,预计在今年5月封关运营。 “包括三星、三星的配套企业,当然也包括一些可能跟三星没有关系的其他企业,这些企业都能得到这些市政配套设施的服务。”具美汝说。 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落户西安后,预计随之将会带动160多户上下游企业。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经与46家相关配套企业进行了联系,其中,17家企业达成落户意向,8家企业已经注册入区。 专门为三星电子提供感光剂等化学原料的东进世美肯(西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眼下就已经开始“招贤纳士”,为入驻西安做准备。该公司总经理金泰镐说,“三星这样的大客户在西安落脚,对我们东进公司来说,会让整个营业效益有一个很大的突破。”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明瑞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三星效应持续发酵,为此我们高新区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推行领导在一线深入、干部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任务在一线落实的‘一线工作法’,确保三星电子项目和10家配套企业年底如期竣工投产。” 三星“冲击波” 陕西是我国名列前茅的科教大省,拥有80多所高校、近千家科研机构、100多万科技人员,但陕西经济总量曾长期在全国排名靠后,科教优势与经济滞后的巨大落差被称为“陕西现象”。 如今,“陕西现象”可望得到扭转。取而代之的是代表先进技术、巨额投资、产业带动的“三星效应”。这一过程也见证了陕西各种资源优势“聚变”。 “吸引三星项目落户,陕西的科教资源优势功不可没。”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说。 “如果没有相应的能源供应、交通保障、生态环境和高效率的政府服务,孤立的科教资源难以成为经济优势。”陕西省社科院金融投资专家谷孟宾说,“经过西部开发十多年的能量积蓄,陕西诸多资源优势实现‘聚变’,形成了产业发展优势。” 不少人士认为,三星项目的带动效应,将对陕西加快转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强大“冲击波”。 “三星项目落户西安后,很多韩国企业都向我们咨询西安的投资环境,几乎每天都有企业打来咨询电话或发来电子邮件。”韩国驻西安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美国空气化工是世界最大的工业气体产品公司之一,在三星宣布西安的投资计划不久,该公司的西安分公司便也宣布成立,旨在为包括三星工厂在内的客户提供服务,未来几年在西安的预期投资超过2亿美元。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介绍说,三星项目一期投资达产后可形成660亿元年产值,同时将吸引160多家配套企业进驻,由此形成的产业集群将很快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 在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看来,对能源重化工占工业经济的50%以上的陕西来说,“三星项目落户将使电子信息产业真正成为陕西工业支柱产业,有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幅提高。” 陕西省省长娄勤俭说,陕西有一大批电子信息科研机构和企业,三星项目落户后的带动和辐射,会使上下游企业都能享受到更便利的配套环境,从而降低成本,提升工艺,最终形成区域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赵红专表示,三星项目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目前远远领先于国内企业,项目投产后,70%的技术工程师将在当地招聘,再加上三星带来的创新意识、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有利于我们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项目建成的同时,将来或有1万左右的韩国人到西安来生活,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也是非常好的促进。”陕西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说。 打造IT产业第一城 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总是可以一览众山小。 昨天还在为如何跻身中国半导体产业第四极而费尽心思的西安市,如今借力韩国三星电子强势入驻,已经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整座城市变身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第一城”的目标。 业界著名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预计,未来数年,将有上千亿元的信息产业资本进入西安和陕西。“千亿产业资本将会重塑IT西安,也将为中央要求将陕西省建设成为西部创新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的终极诉求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韩国第一大企业,三星集团旗下子公司主要包括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生命、三星航空等,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资料显示,年贡献利税高达韩国总财政预算6.3%的三星集团,旗下有三家子公司位列世界500强。三星电子是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目前是全球营收金额最大的电子企业、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商,在2011年的全球企业市值中为1500亿美元。 “三星项目进入陕西,标志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对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方玮峰说。 他说,三星项目是一个效益好、投资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目前这一套12英寸闪存芯片的生产技术是全球最先进的,将来投产以后可以带动陕西信息产业翻番的增长,能够推动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在拥有Intel、美光半导体、应用材料、电子信息集团、华为、中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基础上,伴随韩国三星、信泰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入驻,必将形成集聚效应,带动现有的400多家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快速发展,预计2013年西安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就将达到1500亿元,成为园区内最大的产业集群。我们将用五年时间,打造成世界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辉表示,西安高新区欢迎更多的IT巨头入驻。 三星落户,不止是其上下游产业链,甚至其在商战中可能遭遇的竞争对手,都开始聚焦西安。西安正在成为IT巨头兵家必争之地。 李克强总理曾明确指出:“陕西要抓住机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西部创新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 按照李克强总理要求,陕西省和西安市已经确定,到2020年,西安信息技术产业年产值要超过6000亿元。届时,西安将成为全国第一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城市。 对于实现这一诉求,郝跃很有信心:“2020年,西安将变身真正的IT产业之城。” 吴刚说,三星落户不仅会带动和吸引国内外一大批著名企业、跨国公司来陕投资兴业,提升陕西省经济外向度和对外开放水平,还会给陕西带来全新的思维模式、管理方法、人才观念和创新意识。 为促使IT产业尽快成长为核心产业,西安高新区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计划,除帮助企业从国家、省、市获得更多的产业扶持资金,更要充分利用好每年7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和3亿元的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的创新资金和2亿元的风险投资担保资金外,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科研院所优势,积极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 巨头云集,陕西省加快建设西部创新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的梦想正在加速实现。
更多阅读
从2015年开始的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迷惘的新一代——从2015年开始的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俞昌斌2015-01-11当前,我个人把2015年戏称为景观师/景观公司的“迷惘元年”。因为从1994年到2014年的房地产行业黄金二十年上涨行情基本结束了,这条曲线开始向下走了
千年之后的后辈中国,愧对祖先! 花千骨第二部千年之后
马尔萨斯陷阱、萨尔缪森寓言和中国内需之殇来源 | 凤凰网博客作者 | 栖迟,经济学博士三十年后,我们没有看到这条道路将中国带进台湾地区、韩国、日本的行列;三十年后,我们没有看到剩余劳动力安定的留在城市;三十年后,我们没有看到中
中国历史年代表之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历史深处的民国 共和
中国历史年代表之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共和时期:(公元1912~1915年)公元1912年:壬子,民国元年,蒙古国额真汗哲布尊丹巴·呼图
蛇年出生的中国名人 蛇年出生的人的命运
蛇年出生的中国名人文学世界 龙年就将告别,中国人将伴随着春节的庆典走进蛇年。2013年是“癸巳”年,其中癸是天干,属北方水,巳是地支,在十二属相中代表蛇,按中国传统纪年天干地支方法,把六十甲子、五行、属相结合起来排列,癸巳年是“水
“感动中国”十年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汇总 感动中国颁奖词汇总
“感动中国”十年 2002年 1、 郑培民 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颁奖辞: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