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创新的迷失:新技术发明者与投资者必备》
什么情况下人们有危机?当他们有危机感时,最急迫需求的是什么? 这就是我与一些科技领域同行遇到麻烦的地方。科技人员习惯于认为,用户应该有问题,应该明白给他们的技术比现有的好。科技的潜在使用者应该明白新技术远比他们现在用的要好。这应该够了,尤其对那些认为有突破性进展的解决方案来说。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能忽略,专业评测中被认为有突破性的新技术,如果从用户希望和需要的角度来看,可能仍然是个概念模糊的东西。

这使科技产业系统中的一些人非常生气,甚至回指用户"太愚蠢"。一个科技投资者曾对我说:"不能用iPod的人真傻。"我不同意。几分钟后,他提到,自己的妈妈宁愿不要iPod,因为她不想去搞懂这个小东西。对这件颇具讽刺效果的事例,我没有发表任何评价,当然,也没对他妈妈说起他之前的那句话。 2005年9月的一个会议上,一位著名的科技专家--恕我隐去其名--以幻灯片演示的方式,冷静地提出,科技专家必须是为傻瓜开发产品。傻瓜?不是的。难道不在业余时间拨弄那些电脑内脏的人,就是傻瓜?错了,恰好相反。 非技术用户是傻瓜,这种观点在科技系统内深得人心。我认为这种情绪成为许多办公室里苦恼的一部分。我们当中,95%的人不是IT人士。相比对技术领域的熟知来说,那些IT人士对自己公司的商业却一知半解。奇怪的是,5%的IT人士反而给用户贴上了"傻瓜"的标签。这种冲突没有终点。但是,如果你在商言商,想把你的技术出售给本星球60亿或其中几亿消费者,你就必须改变看法,当潜在用户没有曲意奉迎你的产品时,你不能说他们是错的。 销售者想卖东西,但是掏钱之前,潜在用户始终是"潜在的"。手边有10倍速成的突破性改变,当然好。但是,在用户体验上,是不是能感受到10倍提高,这点至关重要。 好消息在哪里?科技创新不只是生和死、黑和白那么简单。2005年秋,英特尔在其主办的开发者论坛上,带来一位活生生的人类学者。他在台上阐述了,英特尔如何理解用户,以及取得的成效。英特尔意识到,用户对处理器速度的追求快要到头了,他们需要些其他的东西,比如,他们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时,不希望导致三度烧伤。所以,英特尔停下了在"多少G赫兹"上的竞赛,开始考虑其他追求,比如,用户真正想要什么? 什么时候用户会有需求危机?当所有其他朋友都有了平板电视时,他们虽不承认,心中却大感落伍;当竞争对手的销售人员用黑莓数码助理和saleforce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时,而他们却没用,最后,他们的伙计都被挖走了。 谁没有需求危机?在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 )上网服务的广告攻势中,一个满足于有线电视线路上网方式的人,通常很平静;一家条形码用得好好的商店也不会有需求危机,即使他们不能精确反映刚才卖出的某一管牙膏的数据--这需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 我怀疑,上边提过的那位人类学家可能与特德·莱维特(Ted Levitt)教授持有相同观点。莱维特教授196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杂志发表的《市场营销近视症》(Marketing Myopia)一文称,当人们购买0.25英寸的钻头时,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要钻头本身,而是因为他们想要0.25英寸的洞。他的意思是,服务中的每件事都指向一个明确的需求。但是,当我们考虑一个特定的服务能够满足的需求,事情就会变得相当麻烦。 例如:当一个人购买并使用了一部手机,无线世界就又多了一位用户。尽管手机厂商告诉我们不需要增加任何有线的东西,但是这个服务是移动性的。购买这种服务,就意味着购买了一种自由。然而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真的像看起来那么无法抑制吗?但愿如此。 一件伟大的科技产品,应该让使用者与潜在用户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事实上,很多好的技术的确如此。要知道,在"不关心"到"危机"的闭区间内,分布有许多核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