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带来灾难,中国何以避免?何以为戒?

 

  

  当前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日益扩大,不仅影响了发达国家,也开始影响到发展中国家。

  本人不是经济学家,没有资格讲大道理。但是,有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发出了疑问。那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给世界带来灾难,中国何以避免?又何以为戒?

  这里附上一些相关评述,不知道它们会不会产生好的作用,但至少我看是很受启发,也是很值得深思的。

  [一]价值掠夺

  “次级按揭”是国外住房信贷的一种类型,贷给没有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之所以贷款给这些人,是因为金融机构能够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但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不足以弥补价格缺口,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面临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由于美国房地产发展达到极限,房价无法继续上涨,于是引发这次的次按风暴。

  一

  美国这样成熟的金融体系当然知道次级按揭的风险。因为知道,所以才将次级按揭产品证卷化,将风险转嫁到全世界。这是经典的不良金融产品营销。

  美国的金融家们绝顶聪明,他们制造了流动性(大量印美元);美国通过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将美元转化成为其他国家和企业(主要是创造价值国家和出口资源国家)外汇结余;然后再用美国房地产吸收这些流动性。这种用砖头再次收回美元的逻辑,本质上就是将全球美元货币财富转化为美国国民财富。这是一个完美的纸币换财富的游戏。这个游戏的绝妙之处,就是次级按揭产品证卷化。它将借贷行为转换成了投资行为;次按产品拥有人永远没有机会将产权还原成为债权,必须接受投资失败。一句话,由于投资失误,他们将自动放弃他们国民创造的财富和他们用本国资源换取的财富。

  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做:金融产品创新。其前提条件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这其实这仍旧是古老的犹太金融骗术的翻版。用巧妙包装的垃圾换取你的优质商品和优质资产,让你所有的辛勤劳动化为乌有。

  这是不折不扣的金融掠夺。

  二

  次级按揭演义的次按风暴当然不是故事的结局。

  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依赖出口的国家,极其残忍地压缩了国民福利,本国民众购买力不足以支持过于强大的生产能力,为了维持就业,就必须接受美国制造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换句话说,就必须接受美国人印刷的美元。也就是说,必须借钱给美国人买我们的产品。为了维护这一逻辑,中国等国家只能进一步剥夺国民福利,进一步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进一步破坏环境。这种悲惨的逻辑,形成一种吸毒式的沉陷。

  任何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有创造价值作基础的货币发行,提供给经济体系的不仅仅是流动性,其结果必然是货币贬值。这就为美元大规模贬值预留了伏笔。

  于是,问题出现了,当美元贬值的时候,谁持有美元?

  要知道美国国民是不储蓄的,他们已经通过金融工具大量借贷,拥有大量的动产和不动产。货币贬值的时候,他们将是资产升值的受益者。美国政府只有负债,绝无现金负担,美元贬值等于削减政府债务。美国企业正在以极快的速度用现金回购股权,最大限度的减持现金。一些敏感的香港商人也开始大规模减持现金,大量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

  最大的受害人将是持有巨额美元外汇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当然,这当中无疑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的政府、企业和中国国民。中国政府、企业和国民将承受巨额外汇损失。中国国民财富将由于管理层的愚蠢蒙受不低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损失。

  三

  次按风暴最终将以美元大规模贬值为结局。那将带动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的相对贬值。那就意味着人民币购买力的实质下降。其结论是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事实上,这一轮的通货膨胀已经悄然开始。甚至不能说悄然开始,资产价格(股市和楼市)已经狂涨,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马上就会发生的是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已近临近了。可怕的经济危机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了。

  很多人谈及通胀,就会反复论证供求关系。那意思是说,中国百姓手中的有限货币,面对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永远供大于求,不会通货膨胀,只有通货紧缩。这是一个可怕的伪命题。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假设前提:永远不提高劳动力成本,永无止境的破坏环境,持续的掠夺性开发资源。如果这一前提不存在,供需矛盾当然会逆转。事实上,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市场定价的劳动力已经开始出现价格上涨,民工荒就是一个例子。猪肉价格上涨是另外一个例子,农民无法长期亏本提供无限供给。很快将出现的粮食上涨将不仅仅是一个例子,那将是所有问题爆发的一个前奏曲。

  结论十分可怕。被压榨到极限的劳动者有着无限需求,而无法无限提供供给。有限需求和无限供给不过是一个神话。神话破灭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失去控制的通货膨胀就会成为经济危机。

  四

  老牌的帝国主义欧洲是清醒的。欧元对美元持续升值,从谷底计算升值超过50%。欧元区的资产也在不断地升值。并且,富有的欧洲并没有大量持有美元。同时,他们基本保持了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福利的平衡。它们通过提供流动性增加国民福利,而不是榨取国民福利。

  五

  中国,或者说大多数后工业化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障碍。那是无数次热战和半个世纪冷战留下的阴影。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就必须富国强兵。富国,几乎不可避免的就会对国民福利进行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剥夺。

  笔者一向认为,外汇储备与高地价政策一样,是一种针对国民的特种税收。毫无疑问,这种特种税收可以迅速累积国家财富,增加国家实力。但是,作为一种隐蔽的税收,它会不断的侵蚀国民福利,削弱国民购买力,导致社会分化,使国民经济结构畸形化。大规模外汇储备,不仅仅是一种货币政策,也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当这一政策走向极端就成为一种残忍的掠夺国民福利的政策。只不过,这种通过货币政策进行的特种税收行为,具有隐蔽性和渐进性的特征,不易理解和不易被发觉。

  重复一遍:外汇结余是一种国民收入。当这种国民收入不能转化为国民支出时,相当于政府向国民征收的税收。当所谓的外汇储备变成他国国债或境外投资时,就成为中国的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本质上是国民福利转移。当投资失败(贬值)时,构成国民福利损失。中国国民福利损失,可以视同为中国政府对外国国民的无偿补贴。

  令人十分忧虑的是,如果这种特种税收完全转化为国家财富也无可厚非。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富未必一定民穷,国家可以照顾国民。但是,事实却未必如此。与高地价政策一样,外汇储备的受益者,却未必是政府。在财富的大规模再分配过程重中,国内外的利益集团成为最主要受益人。国家经济政策成为剥夺国民福利的工具。甚至是转移国民福利的工具。

  要知道,一切都是在现行制度、法律、政策范围内进行的。要知道,一切都是为了发展和复兴而进行的。要知道,中国的管理层和中国的当事人可能并不知道他们在做什麽。

  六

  次按风暴并未立刻、真实的冲击中国经济。就如同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还没有形成台风,还没有在中国登陆。但是,这并不是说次按风暴与中国无关。恰恰相反,它未来可能的登陆地点就在亚洲,就在中国。

  中国的管理层时间并不充裕。中国需要果断的、系统的、全面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并非想象的那末复杂。一言以蔽之,让利于民。但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绝对比想象的困难。因为,涉及中国宏观政策的管理部门繁多,立场和利益错综复杂,协调和统一极其困难。

  让利于民的方式可以体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各个层面:

  例如,财政政策。取消所有针对企业的政策性补贴(如大企业价格垄断、如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如低资产资源使用税、如国企利润不分红等等)。

  例如,货币政策。不再执行可耻的负利率;压缩存贷款息差;放弃盯紧美元的汇率政策,逐渐放宽汇率颇动幅度,直至取消联系汇率机制。贫穷的中国不应成为资本输出大国。

  例如,税收政策。弱化针对劳动所得的税收;强化针对资产和资产增值的税收。将税外收费纳入法律约束,减轻人民负担。特别是必须规范土地买卖收入,不能使之既逃脱税法又逃脱预算法的管辖,成为无约束的各级政府大金库,成为中国经济的乱源,成为中国腐败的发源地。

  例如,房地产政策。必须建立中国城市微利房政策。由政府无偿拨出土地,按城市人口比例提供不可转租转售的微利房,补贴低收入居民,抑制房产价格狂涨给城市居民带来的生活贫困化。

  总之,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政策调整,让利于民,迅速而有序的提高国民福利,提高国民的购买力,提高国民购买力在GDP中的比重。用内需的迅速提高,消化供给过剩,抵御通货膨胀危机的冲击和破坏。这无疑严峻的考验着最高管理层的道德勇气和管理水平。

  七

  中国不是没有懂经济的人。中国只是没有勇于并且能够揭穿经济现实,关心国家利益和国民福利的“经济学家”。目前,活跃于中国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经济学家”,大部分实际上是各种国内外商业机构产品销售的推销员。机构以高薪豢养的“经济学家”或者“分析师”们,关心的是机构的利益或者利润,或者可以直截了当的说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争取国家利益和国民福利不是他们的目标。由于机构庞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足以捧红任何他们需要的代言人,所以他们得以占领几乎一切话语权。不仅仅是占领话语权,他们还大量生产概念、逻辑、理论,形成中国经济学界不遗余力协助机构剥夺国家利益和国民福利的系统理论解释,形成了十分无耻却万分壮观的“美声”大合唱。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人才。但是,类似于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的种种变革多数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往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与国家和国民利益相背驰。当特殊利益集团失去了国家观和历史观的时候,就会变得无比愚蠢和凶残。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滥用话语权和话事权,谋取一己一时之私利,直到王国覆灭,直到悲剧成为历史。

  中国的思想家不熟悉经济问题。中国人实际上没有搞清楚财富和产值这样最简单的经济学概念。我们知道发展是硬道理,将发展简单定义为GDP的高速增长,为了GDP不惜剥夺国民福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我们不知道资产和资产增值的含义,更加的不知道财富和财富积累的意义,我们不了解GDP的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资产和财富的增长。我们不知道劳动所得不等同于资本利得。我们知道如何创造价值,却不知道如何拥有价值,甚至不懂得价值转移和价值剥削。就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接受价值剥削和价值掠夺。可能我们需要换一个通俗一点的说法:国民财富积累是硬道理。

  不过,笔者也并不悲观。毕竟中国拥有一个优秀的领导集体,中国有一个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党,中国已经有了超过十亿识文断字的国民。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不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笔者不相信中国会被资本再次殖民。笔者也不相信,已经觉悟了的世界可以长期接受西方国家如此无耻和放肆的价值掠夺。

  [二]全球为谁救火

  次贷危机

  全称“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连续加息引爆“定时炸弹”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部分欧美投资基金遭重创

  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今年初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

  同时,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因此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

  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为例,由于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该公司旗下两只基金近来倒闭,导致投资人总共损失逾15亿美元。此外,法国巴黎银行9日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这三只基金的市值已从7月27日的20.75亿欧元缩水至8月7日的15.93亿欧元。

  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9日,在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基金的交易后,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担忧加剧,导致欧洲和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其中,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387.18点,收于13270.68点,跌幅为2.83%。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如果进一步升级,并扩大至更多金融领域,将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更加剧烈的动荡。而且,危机如果影响到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开支,则会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欧美日央行紧急出手应对

  面对已经形成甚至有扩大趋势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中央银行正积极行动,希望通过向货币市场提供巨额资金恢复投资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欧洲中央银行8月9日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的资金。8月10日,欧洲中央银行再次宣布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610亿欧元,以缓解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并稳定信贷市场。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于9日向银行系统注入240亿美元资金。日本中央银行8月10日宣布,向日本货币市场注入1万亿日元的资金。

  发生在美国的次级债危机犹如风暴云团,不仅令道指持续跳水,欧洲三大股市指数、日经指数、恒生指数也纷纷出现了暴跌行情。

  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有统计称,短短48小时内世界各地央行已注资超过3200亿美元紧急“救火”。

  [三]如何影响中国

  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相比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这个可以理解吧?你还钱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钱给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风险大,收益也大嘛。放出这些贷款的机构呢,为了资金尽早回笼,于是就把这些贷款打包,发行债券,类似地,次贷的债券利率当然也肯定比优贷的债券利率要高咯。这样呢,这些债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还有其他基金的青睐,因为回报高嘛。

  但是这个回报高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国房价不断上涨。怎么说呢?房价不断上涨,楼市大热,虽然这些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是比较高的(这个也容易理解吧,因为那些人信用状况本来就差,收入证明也没有,其他负债也重,还不起房贷也是容易发生的事情),但放贷的机构即使收不回贷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不就也赚了嘛,因为楼市大热,房价不断涨嘛。

  好了,危机如何发生呢?就是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融资。那即便放贷的机构钱收不回来,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卖出去(难说卖不卖得出去,因为房地产市场萎缩,有价也没市)也肯定弥补不了这个放贷出去的损失了。那么,由此发行的债券,也是不值钱了,因为和它关联着的贷款收不回来。之前买了这些债券的机构,不就跟着亏了吗?很多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都买了这些债券或者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所以就亏了很多。举例,一系列事件包括: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Century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CenturyFinancial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这个数字真的是巨额),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2008年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但次贷风暴引起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各国资金流动性。简单的说,在当前次贷问题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各银行自然收紧信贷,避免放贷,这就导致银行间短期同业拆解利率大涨,换句话说,大家都不想把钱放出去,因为也搞不清楚其他银行因为次贷的损失会多大,财务状况如何,所以就把同业拆解利率调高了。那反过来,同业拆借利率很高,导致资金筹集的成本大增,所以连银行自己都不愿意从其他银行借钱。所以资金的流动性就大大降低,这个是有很大风险的,对本国各行各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筹集都有很大影响。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动性突然紧缩,所以就向市场紧急注入巨额资金。各国央行在数日内向市场注入超过三千亿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银行提供比市场上同业拆借利率要低的无限额拆借,这样就可以把同业拆借利率压下来。但这样的举措,又会进一步地向金融市场表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例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巨资保持流动性,是自9·11恐怖袭击来的首次。

  危机是否进一步扩大,就要看各国各银行到底关于次贷的损失有多大了。

  总体上看,次贷对于中国的影响甚少,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几乎是对外隔绝的。中国五大银行投资美国次贷的数目甚少,目前估计他们总共的损失大概才50亿人民币,所以理论上对中国的影响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贷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即便中国自身的直接损失很少,但外部环境导致美元的币值,流动性波动极大,对国内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四]多米诺效应全球股市受累

  欧洲股市16日以暴跌收盘

  欧洲主要股市16日以暴跌收盘。英国《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暴跌250点,跌幅达4.1%,至5859.90点。与此同时,欧洲其他主要股市也呈现暴跌态势,巴黎股市CAC40种股票指数下跌3.3%,至5265点;而法兰克福股市DAX-30股票指数下跌2.4%,至7270点。

  英国《金融时报》100种股票指数的这一跌幅是2003年3月以来单日跌幅最大的一次。在过去的一周里,英国的主要股票市值已经损失了1000多亿英镑(约合2000亿美元)。

  分析家指出,欧洲股市下跌主要是受美国股市的连累。

  亚太地区股市继续大幅下跌

  由于投资者担心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可能波及其他金融领域,16日亚太地区主要股市继续大幅下跌。

  当天,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幅为1.99%。

  韩国首尔股市综合指数跌幅达6.93%。

  澳大利亚悉尼股市主要股指跌幅为1.3%。

  印度孟买股市敏感30指数跌幅为4.28%。

  中国香港股市恒生指数跌幅为3.29%。

  新加坡股市海峡时报指数下跌3.7%。

  菲律宾马尼拉股市跌幅为6.0%。

  [五]何以为戒

  次贷危机告诉中国什么

  魏红欣

  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全球主要股市市值缩水、欧元英镑汇率破位下降、美欧日央行接连注资……近来,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风暴,犹如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正以人们始料未及的凶猛方式继续蔓延。

  在全球金融市场已不安地颤栗了三周之后,在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3日宣布倒闭、多家按揭机构面临倒闭危机、著名投行贝尔斯登将被下调信用等级、从德国到中国台湾的间接投资者都宣布巨亏等消息不断传出之后,一个事实已被强力证明:美国次贷危机远未结束,而且其冲击力无远弗届。

  按照美国房地产专家的估计,未来9到12个月,将是次贷危机的高发期。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很难判断有多少金融机构波及其中,哪些机构还会发生问题,会不会再波及其他市场。因为一家金融机构很可能因为次贷业务的损失无法拆借到新资金而破产,而之前借款给它的金融机构也可能波及其中,引发连锁反应。况且,次贷危机是动态的,投资者购买的次贷其实是打了很多包的证券化产品,因此现在出现的问题,说不定只是冰山一角。

  全球经济环环相扣,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经常项目却已置身于全球经济“链”中。市场的全球化,为风险和危机的全球化打开了方便之门。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迅速传播是金融全球化的结果。今天,发生在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也因金融全球化迅速波及到美国之外的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冲击同样不容小觑。

  首先是对我国政府及机构的海外投资影响。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属于结构性产品,目前主要存在于欧美市场,中国、日本等亚洲央行参与的程度较低,直接投资损失可忽略不计。而从最近一些银行公布的消息来看,其海外次贷证券头寸也相当有限,即使造成损失,损失规模相对其总资产及主营业务收入也是微不足道的。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入股美国黑石集团这笔投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暂且不论这笔投资目前账面盈亏情况,随着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市场风险溢价正在上升,依靠杠杆交易生存的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这无疑增加了我国海外投资的难度和风险,未来如何利用外储投资,更加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们房贷市场也具有警示作用。美国的次贷问题,简单说就是低收入者无法偿还高息贷款,导致整个金融链条的动荡。对于我国来说,眼下楼市过热已成不争的事实。在任何一个市场上,没有只涨不跌,楼市也不例外。未来楼市调整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我国楼市的调整格局中,也会出现贷款违约率上升的问题,所以各大银行从现在开始就要警惕放贷过程中的信用审查。

  长期以来,人们将美国的金融体系当作效法的榜样,而美国也常常基于其自身价值观向全球发展中国家推销其自由市场的理念。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让我们看到,即使像美国这样市场机制相对完善的国家,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作出积极贡献的金融体系也会不时受到危机的光顾。这充分说明,任何貌似完美的自由市场理念,真正被运用到复杂多变的实践中时,都或迟或早地要暴露其不完善的天性。这提醒正在深化市场改革和经历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我们,自由市场机制下的持续繁荣,离不开谨慎的风险控制和监管。

  说次级债危机对中国没有影响属于头脑不清

  国际先驱导报叶檀

  美国次级债印证了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这句投资箴言,一桩坏买卖不可能通过包装变成好生意。

  次级债正从最初所认为的局部、可控的影响,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欧、美、日央行不得不数次施以援手,向市场注入上千亿美元的资金,以对付银行紧缩银根以及消费者与投资者信心下挫所带来的风险。

  资本项目并未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在如火如荼的世界次级债危机中以股市的叠创新高,来印证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有自身的逻辑。虽然中国金融机构对美次级债由于介入不深而得以自保,虽然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一枝独秀,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市场拥有外资穿不透的防火墙。

  但这样的评价过于乐观,与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微妙的影响无处不在。

  如果欧美日央行的联手救市行动没有挽回市场的信心,下一步只能降息,这将使“疲软货币”美元与日元更加疲软,必然导致全球货币流动性进一步泛滥,国际投资者将会更加热衷于通过各种套利交易以及地下渠道追逐升值潜力巨大的人民币投资品。我国国内目前已经处于货币流动性难以扼制、物价全面上涨的风险之中,国外资金加速流入,将恶化我国的货币金融环境,助推中国经济过热。

  另一方面,如果世界资本市场与美国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新兴市场出现崩溃,巴西16日股指急挫3000点,香港股市将受到沉重、且长时间的打击,红筹股暂停回游,以免撤走香港股市的定海神针,局面延续下去迟早会通过影响投资者信心的方式作用于A股市场。并且,美国人对于中国央行购买美国国债的渴望将更为强烈,在欧美日央行注资无效后,周小川先生将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央行行长。

  在这个环球同此凉热的地球村,除非不进行对外贸易,否则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即使因为资金管制等原因出现时滞,但迟早会带来投资价格的均衡。比如,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的大背景是国际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而国内的大幅上涨相比于国际市场有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滞后期,而资本市场的传递速度则更为迅捷。一旦国外投资者撤走在亚洲的数万亿美元资金,对亚洲与中国股市而言,将是一场灾难。

  说到最直接的影响,首推投资美国次级债的六家国内商业银行。据某杂志测算,中行约亏损额38.5亿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依次亏损5.76亿元、1.20亿元、2.52亿元、1.03亿元、0.19亿元。但招行行长马蔚华随即声称,所有有关美国次级房贷债券的投资已于危机前获利平仓。随着不久上市公司半年报的公布,各行的损失将大白于天下。

  根据传统,中国的银行对于海外投资的风险非常谨慎,不过,我国银行稳健的趋于保守的投资理念正在被激进的理财观念所取代。

  最经典的例子是前不久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30亿美元投资私募股权公司黑石,这股激进之风随着全球配置理念,以及国际投资的加速,在商业银行与投资公司中蔓延。据报道,目前除传统投资于债券和“打新股”的产品,大部分银行理财柜台都被“海外优质基金精选”及与股票、指数挂钩的结构性产品占据。高风险高收益成为投资秘笈,据上海银监局最新统计显示,银行高风险高收益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10%、上不封顶的产品明显增加,无本金保障产品也大幅增加。同时,在外资银行的刺激下,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及挂钩指数型概念,也开始被中资行掌握。

  激进的投资策略对于未经历国际市场磨历者是致命的诱惑,一些海外投资品种已经受到影响。如建行“海盈”1号该产品跌破面值,恐怕主要在香港股市淘金QDII产品恐怕难以幸免,从管制中脱身未久初涉国际市场的新丁显然还是应该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有安全才有收益。

  次级债危机还提醒我们,有必要反省我国目前的房贷市场。美国次级债是建立在房价上升的预期下的高风险投资品种,银行放松了对贷款者未来还款能力的审核,而投资银行把这部分债券证券化,风险由购买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自己承担。表面上来看,银行与投资银行没有风险,他们获取了手续费用,风险由社会承担。在经济高涨时,这种行动被认为是金融创新之举,在这两年获得迅速推广,银行争先恐后赚快钱。而一旦潮水退去,所有的裸泳者全部浮出海水,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购房者,无一幸免。

  在国内热火朝天的房贷业务,虽然是银行主要赢利来源之一,但银行以短期存款进行长期房贷、以往对于房贷者付款能力的粗疏审核,在加息背景下房贷压力增大、以及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将质量低劣的贷款证券化可能引发的巨大的道德风险,都不容忽视。在一个信用尚未健全的市场,隐藏的市场与道德风险绝不在美国之下。

  美国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依然处于弄火自焚的窘境,还拖累了全球经济,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更有必然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忽视风险会埋下金融危机与道德风险的种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1111.html

更多阅读

2008金融危机一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前言最早叫做“美国次贷危机”的这场危机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从2008年秋天起,从金融到实体经济,从华尔街上那些体面的银行家到珠三角出卖体力的农民工,一个一个行业宣告危急,一个一个国家陷于困境。不

2012=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

最近,风靡世界各大影院的好莱坞灾难影片《2012》掀起了一股世界末日潮。那么,被认为是世界末日的2012意味着再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吗?我认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2012不等于金融危机。首先,我们从该片的科学性来论证。众所周知,《2012》是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17中国经济危机爆发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

2008年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反思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自美国07年末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一阵动荡,而后欧洲相继爆发由债务违约造成的欧债危机,大量资金会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撤离,包括东盟、印度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相

声明:《2008年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为网友沉香未言墨竹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