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后,人民币汇率从12月中美战略对话时的7.43快速升值,1月初已经接近7.25,汇改之后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0%,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人民币近期升值反应实质经济数据”,“CPI高企是近期人民币上扬的一个因素”,那么如何理解人民币近期升值反应实质经济数据,这是否与中国支持强势美元的立场有矛盾,CPI高企是如何反映在近期人民币升值中的呢?
2007年11月G20会议中,周小川行长首次公开表示中国“尝试支持强势美元”,随后在中欧峰会、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都坚持了支持强势美元的立场,同时人民币在2007年底之前升值相对缓慢,但在2008年初前后伴随国内CPI高企,人民币出现了一波强势上涨走势,这中间的逻辑关系是理解人民币升值反应实质经济数据的关键所在。
CPI高企在人民币汇率中的反映
年底前后,欧美五大央行联合对市场注资,结果是推动各国CPI数据走高,第二轮通胀压力加大,对此欧盟央行立场十分坚决,甚至市场已经将欧盟近期升息反映在于其之中,其结果就是欧元对美元顽强上升,同时国际油价受年底过后市场流动性充足的影响,突破100美元关口,国际农产品期货也顽强上涨,这样原油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反映到各国经济中,就是CPI数据走高,中国首次影响也出现了CPI数据高企的形势。
CPI数据高企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使之不仅快速升值,而且几乎没有大的波动,最大程度地化解了市场短期力量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使波动性表现为单边上扬趋势。其实回顾2007年人民币升值的整个过程,凡是伴随CPI走高的时间,人民币汇率都表现为单边波动上扬,大的回落调整都是在CPI数据压力缓解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所谓“CPI高企是近期人民币上扬的一个因素”,主要是指其表现强劲的单边波动性。
人民币近期升值反映实质经济数据
受次贷危机影响,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形势虽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欧美对经济增长前景忧心忡忡,但是却都不约而同地指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十分强劲,一定程度上,新兴市场增长成为欧美化解缓和次贷危机冲击的依赖,其中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强劲抢眼。尽管欧美对此又羡又妒,但始终欧峰会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都给与欧美巨量的弥补贸易逆差的机会,所以与其说这是新兴市场自身潜力的发挥,倒不如说次贷危机大潮落下显露出来的新兴市场礁石,成为欧美的救命稻草。
这种经济增长和贸易数据反映在人民币汇率走势上,必然带来巨大的上涨动力,尤其是圣诞节和元旦是欧美传统采购时期,中国制造的需求十分强劲,出口增长也是推升人民币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民币汇率出现一波强劲上涨是在意料之中的。从这些角度来看,“支持强势美元”并非将人民币汇率限定在一个区间之内,而是指人民币升值不会跟美元贬值亦步亦趋,在速度上有差距,在幅度上也有差别。
人民币汇率弹性需逐渐加大
如上所述,尽管人民币出现一波强劲上扬,CPI高企也反映在近期升值中,但是与美元贬值相比仍有差距和差别,特别是与美元指数的波动性相比,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远远不足,但是这种前景未来可能会显著改变。周小川行长指出人民币汇率反映实质经济数据之后,可能预示人民币汇改进入新的阶段,下一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可能更多地依赖实质经济数据的变动,或者说与实际经济的变化更加密切,这是一个完全新的阶段。
如果2008年控制通胀的措施有效,通胀压力得以较大缓解,首先CPI推动人民币汇率单边波动的趋势会得以扭转,受实质经济数据的影响,人民币会表现出更大程度上的波动性,而且这种波动性必然是两个方向的,也即所谓的人民币汇率弹性会显著加大。此外,如果国际原油和农产品价格走势出现剧烈变化,并推动外汇市场剧烈便化,最终也会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或者说人民币汇率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