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中国平安发布了2008年的再融资计划,计划以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的A股股票均价的价格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A股,发行不超过412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如果以公告前的股价算来,此次再融资计划融资量最高可达1600亿元左右。巨额的再融资计划刚一面世,即引发了中国股市接连两天的最惨烈的下跌,也引起了中国平安大小流通股东们的激烈反对,更甚至可以说是引起了几乎所有A股市场投资者们的强烈反对。
那么,中国A股投资者能否理性地对待这次再融资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这次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再融资计划。
一、本次再融资计划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国平安上市公司的自身价值。
首先,本次融资计划可以提高中国平安每股的净资产含量。截止三季度,中国平安净资产为1032亿元,合每股净资产14.06元,如果本次融资按计划成功,那么增发新股可以增加中国平安的净资产达2200亿左右,合每股净资产达26元多,比现在每股净资产含量提升近一倍。如果可转债完全转股成功,又可以募集资金400多亿,则又可以提升每股净资产3元左右,合每股资产达29元。在债券存续期间,还可以明显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支出。
其次,此次再融资将极大提升公司的资本实力,增强竞争力。在我国实行了几年金融企业的分业经营之后,今后金融行业将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这将为金融行业类公司的长足发展提供广阔的成长环境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另外我国持续长期的本币升值过程中,对金融行业类的股票运行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例如美国在1996年初到2001年末的美元升值周期中,金融类股指上涨达120%,比道琼斯工业指数高了50%;日本从1968年开始的20多年的日元持续升值期间,金融类股票上涨了22倍;韩国在2003年3月到2006年11月的韩元升值期间,金融业指数上涨了220%。因此金融行业在本币升值的周期里,景气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中国平安如果能够融资成功,巨额的募集资金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平安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领先于同行业,甚至在国际金融行业里也将具有极大的优势。
所以说,此次融资中国平安再融资的最大赢家是现有的股东们,我现在一股中国平安也没有,也可能是旁观者清吧,但是我非常羡慕中国平安现在的股东们。
二、此次再融资是公司管理层顺应这轮牛势环境的正确决策。
中国平安这次再融资计划确实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公司领导层充分利用了A股市场的这轮牛市,有效地实现资本市场对资本的高效配置。令人不解的是,不仅是其他投资者因其巨额的融资拖累A股市场而强烈反对,中国平安的股东们(流通A股股东)更是对公司管理层辱骂有加。我的观点是,如果公司的管理层不能有效利用这轮牛市为公司的融资发展发挥作用,那就是管理层的极大失职。如果是中国平安的股东们对公司管理者因为这次融资的缘故痛骂不休,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投资者。与此相反,我倒认为公司管理层的该骂之处在于推出再融资的时机掌握的不好,那就是在公司股价达到一百四五十元的时候没有融资计划,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而选择了在周边股市大跌的敏感时刻推出,对市场的信心打击甚大,甚至有可能导致融资计划无法顺利进行,有增发失败的风险。
三、此次再融资应该是中国金融业管理层消除流动性过剩的最后一个砝码。
去年,为减少流动性过剩,央行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连续十数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财政政策有大幅度上调印花税,放出开放港股直通车流言等但收效甚微。也连续发行了大市值的股票,促进了H股回归A股,但市场都能轻松消化,中信证券以74.91元的高价进行了增发,但是因为增发数量不大,融资额不高,并没有引起市场的恐慌。那么加大融资力度,吸收过剩的流动性资金将成为一个有效的化解股市泡沫的手段。因此这次巨额的再融资计划一定是经过证券管理层的背后授权才敢于推出。
四、是市场化调节股市波动、发挥资本市场资本配置的需要
股市本来就是市场化的产物,非得要人为干预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股市上涨得快了,涨高到一定程度,到了上市公司以一个较高的价格进行增发融资比其他方式融资方式更全算的时候,当然增发也就多了,市场的流动性也自然地消除了。用这种方式消除泡沫可以极大地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就是极大地提升股市的含金量,这样比股市非理性虚高,股民的资金白白地上交印花税和给券商交佣金要好的多,与其把股民的钱浪费掉,还不如真正利用起来这部分钱来为中国经济做点实事。
五、投资者对此次再融资如何应对
由于国内保险公司的赢利靠股市的投资收益,因此在牛市时保险股的投资收益增大,每股收益增加,如果看中这些收益那还不如干脆买些基金算了,但是股市不可能象06年、07年那样在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里继续牛下去,所以说现在保险股的业绩不足以支持这样的股价,在这样的价位进行增发必然要导致股价下跌,如果中国股市牛市终结后,保险股的业绩也将令人担忧,看来保险行业的股价走势很不乐观。此时在消息不明朗的情况下,退出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