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报刊,偶尔从2003年第五期《企业管理》中,看到了一则“旧闻”——1996年,昆明市的一位领导接替褚时健,改任红塔集团总裁。六年之后,即2002年,这位领导又被免去红塔集团董事长和总裁职务。其根本原因是他在位期间,红塔的利税下滑了80亿,使红塔集团陷入了步步衰退的境地。该文作者还分析到:这位领导本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官员,但却被不恰当地放到了一个企业家的位置上,最后导致无功而归,空留遗憾。
读罢此文,掩卷后看——这么多年来,红塔式的悲剧又何止一家?!这位领导式的悲剧人物又何止一个?!看后再思,这则旧闻告诉大家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
其一,优秀官员就一定能当优秀企业家吗?“旧闻”告曰:“不一定!”为何?因为企业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当”,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据北京JR人才调查中心称,他们对1500余位企业家研究后,得出了当代大企业家的“九大成功要素”——“能够紧紧抓住市场机遇,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具备超常的勇气和魄力,思维周密、有极强的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有高水平的管理才能,有独特的用人之道,极瑞重视经营,能够创造独特的企业文化、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有良好的人格魅力”。由此看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掌管一个大企业的,那怕像这位领导那样优秀的政府官员。
从这里又会生发一个问题,怎样选拔企业家?“旧闻”又告之:有悖于人才成长规律、有悖于经济运行规律、有悖于市场实践要素,仅靠政府意志、仅靠良好的动机是万万不成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人知面难知心”等古语俗话,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育人、选人之难。这大概也是国资委领导所讲的“选好国企人才是国资委工作的难点”之深刻原因吧!
其二,对企业领导人激励到位就一定能搞好企业吗?“旧闻”告之:“非也”!你看,这位领导到了红塔集团年薪高达百万,真可谓激励到了家,但其在位期间,却让红塔集团的利税下滑80个亿,而他的报酬并未少拿。民营企业的体制决定了激励更到位——挣得钱全是自己的,但也有不少“大腕”走麦城。由此看来,建立激励机制只是搞好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必要条件,而并非是充分必要条件。如同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并不随其官职的升迁而同步提高一样,一个企业家的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也不完全与激励的大小成正比。
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要加大力度、要真正做到像国资委领导强调的那样:“把对企业负责人的激励建立在严格的业绩考核基础之上,把业绩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年薪制,持有股权和股票期权等多种薪酬方式,形成有利于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激励体系”。如果不认同、不重视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者。但是,如果像一些从书斋到书斋、从理论到理论的专家们那样,认为“一激就灵”,“激励到了位,水平自然升”,也是天真幼稚的,这不正是“旧闻”的谆谆教诲吗?
其三,目标远大,勤勤恳恳,廉洁奉公就能实现保值增值吗?“旧闻”又告之:“也不见得”。这位领导上任伊始,提出10年再造一个新红塔,目标可谓远大;为打造一个“无烟帝国”,他带领员工拓展了六大产业群,涉及10多个领域,为了企业的发展,他身心一定万分疲惫,恐怕六年来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他也一定会吸取老褚的教训,在经济问题上很干净,很廉洁,但这些仍然只是保值增值的必要条件。
目标一定要远大,干活一定要卖力,手脚一定要干净,这是对一个企业家的基本要求。“旧闻”提供的教训使大家认识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目标制定、战略选择、用人治事、治企方略等等一切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法则。一个人无论再伟大、再优秀,一旦违反了客观规律,那么离失败就为时不远了。
其四,当前国企发展最缺乏什么?“旧闻”又告曰:“中国的国有企业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及时准确、优质高效的‘企业病诊断’机制!企业也象人一样是个有机体,象人一样就会生病;企业家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这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规律!那么,企业怎样才能少生病?怎样才能及时治病?企业家怎样才能少犯错?怎样才能及时改错?在目前中国企业的生长发展过程中最缺乏什么样的体系或机制?答案是只有建立了及时准确、优质高效的‘企业病诊断’机制,上述的“四个怎样”以及一个最重要的“怎样”——怎样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才能有一个逐步接近真理的答案。
据该文作者分析,这位领导之所以遭遇“滑铁泸”,是因为有三大失误:一是战略设计走偏,二是用人不当,三是掉进了多元化陷阱。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假如他上任后,通过企业内部、上级主管和社会咨询机构三方面共同努力,及时构建一个有效的“企业病”诊断系统和机制,那么三大失误能不能避免?还会不会导致“无烟帝国”未能形成,“烟草帝国”的大厦却开始倾斜的后果?答案是现成的!而且还应看到,这位领导的三大失误恰恰是企业的“常见病”,在他之前,不知有多少企业家在这上面跌过跟头。
由此可见,建立一个“企业病”诊断系统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多么必要!对于实现保值增值是多么重要!让我们冷静观察,现在国有大企业,真正建立了“企业病”诊断系统的恐怕不多;让我们扪心自问,真正具备了“自我诊断”自觉性的恐怕也不多。而缺少这样的诊断系统,缺少这样的自觉性,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如此细推,真应该先出一身冷汗,再抓紧拿出行动。否则,减少的利税恐怕不止80个亿了。
撇开“以成败论英雄”的旧观念,平心而论,我们应该感谢包括这位领导在内的所有为红塔集团的发展努力过、贡献过的人;我们更希望红塔集团再创辉煌。我们也无意、也没有必要去揭“旧疮疤”,但看了这则旧闻之后,的确有必要深刻思考旧闻告诉我们的问题。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