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以《非常6+1》、《超级女生》、《梦想中国》和《莱卡我型我秀》为代表的真人选秀类节目非常火爆,企业投入巨额广告费用冠名、做植入式广告、实施地面推广活动,效果也非常显著,尤其以蒙牛乳业为典型,其2005年蒙牛酸酸乳单品销售近30亿,这不得不说是超女们帮蒙牛挣的。 这些真人选秀节目大多自于《美国偶像》的灵感,《美国偶像》是美国福克斯公司在英国系列电视节目《流行偶像》的基础上经过改编推出的真人秀电视节目。该节目的参赛者必须是美国公民,年龄必须在16岁到24岁。到了去年,参赛年龄限制才被放宽到28岁。这个节目一直是福克斯公司的收视法宝,其冠军获得者的奖品就是一纸演唱合约。而“超级女声”使用路演、海选、短信、晋级、PK等手段聚集人气,通过整合湖南卫视自身频道资源以及全国频道资源提高收视率,这是史无前例的。 蒙牛通过高层谈判拿下这一栏目,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通过《超级女声》这一节目,不仅使得酸酸乳这一产品销量大增、获利丰厚,而且使蒙牛这一品牌价值提高数倍,企业得到跨越式发展。 各大企业看到蒙牛如此,没有不眼红的。2006年有没有此等好事?各大企业也纷纷与媒体洽谈此类节目,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像蒙牛酸酸乳一样快速窜红。 受《超级女声》超级成功的影响,中央、省级及地方电视台份份推出此类真人选秀节目,仅广东的三家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东电视台)至少就有五六场类似的选秀活动,真人选秀节目的泛滥,使得观众审美疲劳,不再愿意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认为无聊透顶的海选、PK,还吆喝着收费短信投票。 很多产品的中坚消费力量放弃收看此类节目,所以企业投资此类真人选秀节目,广告费用等于打水漂。 2005年《超级女声》选出的明星们,倍受社会质疑,大家认为这些人怎么能成为偶像呢?会不会误导青少年的价值取向?由央视主持人发起的“反对低俗化”的宣言,为真人选秀类节目设置了一道门槛。 今年年初,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全国性或跨省区赛事活动的参赛选手必须在18周岁以上,举办未成年人参与的全国性或跨省区赛事活动必须单独报广电总局批准。《通知》还对选秀活动的节目风格做出了相应规定,要求选秀节目不能一味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和审丑心态,参赛选手的发型、饰品、服装不能低级媚俗,评委的点评要实事求是、积极健康、平等善意,不能不切实际地吹捧参赛选手,也不能责难、取笑参赛选手。选秀节目不准设立奖金或奖品。广电总局还强调,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不宜过多地参与、主办或播出选秀节目,全国或跨省区选秀节目的分赛区活动不得在当地省级卫视播出。 广电总局的政策导向限制了真人选秀节目的热炒,也必然导致此类节目收视率及关注度的下降,企业投资此类节目收益必然下降。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荣辱观,提出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美国真人选秀节目 企业应谨慎投资“真人选秀类”节目](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61373019.jpeg)
很多媒体开始结合政府导向,开展舆论宣传工作,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昆明好人大搜查”节目,就是在昆明市民中寻找平凡的“昆明好人”,穿插“举手之劳 爱心考验”街头活动,这也是泛真人选秀节目,收视率很高。 2006年,企业要投资真人选秀节目,应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