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气氛十分激烈,中美双方虽最终圆满达成协议,但是分歧仍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中方希望美国走出次贷危机和尝试支持强势美元的立场,无疑对于阻缓美国对人民币升值和中国开放市场的压力十分重要,即使中方立场如此具有创造性,美国还是在中国开放金融市场问题上获得重大收获,相比中欧峰会欧盟仅仅在解决贸易赤字上满载而归,美国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的收获更大。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次贷危机以来世界市场的动荡变化,以及美国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的“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条“次贷危机——美元下跌——人民币升值——中国金融开放”的脉络,分析这条脉络或许能够为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来认识次级贷款危机其本身的意义,以及由此对世界市场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对人民币升值问题带来的深远影响。
“意外事件”或“注定发生”
格林斯潘对次级贷款危机一直难以忘怀,10月初他表示次级贷款危机是“一个意外事件”,并且指出全球金融市场的这种“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他又公开表示次级贷款危机是世界经济扩张的结果,“是注定要发生的”或“不可避免的”。单纯将这看作是格林斯潘为自己的低利率时代辩解,似乎仍然会陷入他令人迷惑的绕口令般的惯用手法中去,那么应如何来看作为“意外事件”的次贷危机是“注定发生”的呢?
如果从原因来分析,恐怕任何人也难以走出格林斯潘的“迷宫”,但是我们从次贷危机之后的结果来看,却发现美元由此暴跌使美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出口大幅好转,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达到3.9%,更重要的是把欧元、加元和澳元等推上顶峰,使这些货币国内的通胀压力与经济下行风险一同大幅增加,可以说次级贷款危机几乎是一夜之间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行态势。
问题还不只在此,人民币受到的压力空前增加,甚至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G7国家不仅在同一立场上对人民币施压,而且还分别通过自己的渠道施加压力,以美国为首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促使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后,G7在人民币问题上的目标终于初步达到。这样次级贷款危机就从美国金融市场扩散影响世界经济之后,绕了一圈最终又回到人民币问题上来。这是次贷危机的真实脉络。
危机与政策的两面夹击
次级贷款危机已经将其影响最终传递到人民币问题上来,但这还仅是压力的一个方面,美联储在危机爆发之后接连三次降息,降息幅度为100个点,又从货币政策角度给予人民币更大的压力。而中国央行则在年内已经5次加息135个点,中美利差就在一年之内迅速减少235个点,货币政策上的反差如此剧烈,人民币升值压力就更加突出。这样实际上美国从危机扩散与货币政策两个角度对人民币实施两面夹击。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虽然目前世界通胀预期仍然走高,但美联储连续降息的影响不容忽视,下一步很可能世界通胀预期会扭转,这又是对通胀不断走高的中国的一道枷锁。或许此后通胀之争才是中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一旦欧美通胀预期改变,中国如何控制通胀走高并妥善处理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已经陷入欧美国家的多重封锁之中,由此带来的内外失衡局面更将是欧美不断施加压力的合适借口。
支持强势美元寻求突围路径
在欧美主导的G7以及G20、IMF等国际势力的多重封锁之下,中国要寻求突围的路径,除了“支持强势美元”或别无选择。支持强势美元不仅是稳定中国经济形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务实有效路径,而且其最大意义在于,支持强势美元能够从化解次级贷款危机这一源头出发,寻找切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有效途径,道义上也是可取得。
目前中没已经就互相开放金融市场达成了协议,下一步是在中国逐步开放市场的过程中,实现稳定接轨和避免剧烈波动,支持强势美元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重要参考标杆,美元仍然在中国外汇储备中占绝大比重,并且仍然处于世界基础货币地位,实现美元在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十分重要,如果美元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仍然剧烈波动,必然催生中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支持强势美元也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