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智课堂的几点思考 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内容摘要】 大课堂教学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的直接产物。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大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以《国际金融学》大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了《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性质以及在其大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介绍了运筹帷幄、调度有序、除“繁”就“简”和“就地取材”等四种做好《国际金融学》大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大课堂教学;课堂生态环境;互动

 

1999年的高校扩招是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自扩招以来,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从1997年的607万增至2002年的1600万,增长了约1.6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由8.84%上升至约15%1。高校扩招一方面推进了我国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高校教学设施不足、师生比例失衡等矛盾。为解“燃眉之急”,合班上课的大课堂教学方式“大行其道”,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大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从事《国际金融学》教学已十年有余,经历了由小课堂向大课堂的转换,“个中滋味”感受深切,以下就《国际金融学》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个人体会谈几点看法,不惴浅陋,以求教于同行。

 

一、大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大课堂教学指为了克服教学资源不足的困难,将原有的一个以上的行政班合成一个大的教学班上课的教学方式。大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不只《国际金融学》一门课程独有,这一问题在其它课程的教学中也具有普遍性。

(一)人多“嘴杂”:不平衡的课堂生态环境

课堂生态环境由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教室、教室的布置、教学设施等,后者则是指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一同营造的学术气氛1。在小课堂教学中,课堂生态环境容易营造和维护。在大课堂教学中,学生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在“教”的这一头,教师是“孤身一人”,在“学”的那一面,学生是“人多势众”,师生比严重不对称。在教学中,稍有“嘈杂之音”,便是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话语权”竞争;倘若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失控,则人多“嘴杂”,课堂生态环境由此失衡,正常有序的课堂教学就难以为继。

(二)问答“不合”:非良性的课堂文化

“问”是指教师提问,用以检验教学效果,提问方是“充满期待”;“答”是指学生作答,凭借他(她)本人对问题的理解来“迎接挑战”;“问”“答”“不合”是指提问方与作答方“不合拍”,即少数学生对回答问题态度消极,不以为然,以至于使“问”、“答”出现负面效果;非良性的课堂文化是指在问答过程中,回答不出问题似乎并不是很不好的事情,回答问题不严肃反而引起“欢声笑语”,以至于严肃的课堂气氛被冲淡,严肃的话题被庸俗化。笔者在大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答问时有的学生大声回答“不知道”,似乎了无愧意,有的学生答问话音未落,已是满堂大笑,似乎是搏得“满堂彩”。究其原因,林林总总,有的学生是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有的是因为说话方式不严肃,有的则是因为答问态度不以为然,但之所以少数学生具有如此“好”的“出场效果”,其深层原因在于:在人数较多的大课堂教学环境下,有时出现“集体无意识”,课堂文化出现非良性的演化迹象。

(三)人机“倒置”:失当的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它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师(CAT)2,以求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如何将教师、计算机、板书进行有机的结合以达到最优配置,的确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目前,在多媒体教学中,容易出现人机“倒置”,即教师与计算机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教师过分依赖计算机,“照本宣科”演变成“照屏宣科”,在课堂教学中,“屏幕居中居大,教师居偏居无;学生只见屏幕,不见教师;只闻其声,不见其行”3。在这一倾向中,计算机“喧宾夺主”,计算机辅助教师走向反面,变成教师辅助计算机(TAC)1,多媒体教学失当,失去了它本来的含义。

(四)教学“缺位”:缺乏保障的教学质量

在高校,教学与科研这一难题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虽然教学的基础地位被普遍认可,但基于种种原因,教学的应有地位往往是“心动”、“口动”, “行不动”2,关于教学目前仍然只是停留在想法上、口头上,远未体现在行动上。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教学出事故,科研出成果,搞好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因为教学成绩很难评价,以致教学的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比例。在大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阅卷任务尤为繁重,加大了教学工作的机会成本。在这一现实下,教师经过“理性人选择”,重科研、轻教学就是必然的结果了。在教学内部,也有纯教学活动与教研活动之分,即教学内部的教学与科研。在对这一小的关系的处理上,也是只重教材建设等教研活动,课堂教学则被忽视,不投入或少投入。于是,“跑马圈地”成为主流,“集约经营”则被边缘化。

 

二、对《国际金融学》大课堂教学的体会

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仅就笔者的《国际金融学》大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期望对前述一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一)运筹帷幄:做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多栖明星”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集“多种角色于一身”:首先,在接受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将着手备课,撰写教案,这一角色类似于电影拍摄之前的“编剧”;其次,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将分配讲课、习题、实验、上机等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在每次课之前,教师将按该次课时间的长短进行精心准备:讲哪几个知识点、以哪个知识点作为重点、如何展开、在哪个时段提问、在哪一时段向学生介绍新的信息、在什么时段讲一个“故事”,这些工作相当于电影摄制中的“导演”;第三,在授课时,教师讲课既要“主次得当”,又要逻辑性与条理性兼备,还要表达清晰、语言生动,总之,要使出“浑身解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讲台,集中到教师身上,对此时有感叹:“这哪里是做教师,简直就是在做一名演员”。这样的工作特点对于小课堂如此,对于大课堂则更加突出。“众目睽睽”之下,在诺大的空间,面对着上百学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在接受教学任务后,运筹帷幄,做好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多栖明星”,加强对课堂和学生的控制力、影响力,是做好《国际金融学》大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调度有序:培植“教”“学”良性互动的气氛

在大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实现互动,笔者以为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纳“新”,以“鲜活”的内容吸引学生。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呈逐步加快之势,作为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学科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经济类课程如《国际金融学》等必须及时更新以反映这一变化。但是,囿于教材更新周期较长,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将一些新的信息介绍给学生。如2004年4月14日,笔者在讲授《国际金融学》之“国际收支”部分时,将IMF于2004年4月13日刚刚公布的修订《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信息向学生作了介绍,并分析了这次修订的背景与部分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二,开放,营造良好的“问”“答”氛围。“一朝开放,满盘皆活”。《国际金融学》课程具有抽象性、专有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性质,营造良好的“问”“答”氛围对于搞好该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应建立开放式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多提问,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甚至鼓励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课来发问。回答问题时,对答问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给予褒扬,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鼓励。其三,调节,做到“收”“放”自如。课堂的气氛对于教学的效果很重要,教师应及时观察课堂的形势变化,以进行相应的调节。如周一或节假日后的第一节课,存在“节后综合症”,而在周五或节假日前,弥漫在教室的是浓浓的节前气氛。治疗“节后综合症”,教师要及时转换轻松的话题,穿插一两个“故事”,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节前气氛,教师要注意讲授的效率,重点突出而不拖沓,并让学生做一些课堂练习,使其“移情”于课堂。当课堂气氛较沉闷时,以“放”来活跃课堂,在课堂过于活跃甚至可能“失控”时,以“收”来维护课堂的正常秩序。

(三)除“繁”就“简”:启发学生的思维方法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地革新教学方法,并通过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就具体问题而言,不论它如何复杂,解决它的关键是要有好的思路与切入点。这类似于解答一道数学难题,即使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你无法完成它,但只要你思路正确,你总可以得到一部分步骤分。以笔者的《国际金融学》教学实践为例,在对于一些问题的把握上,笔者强调从问题的字面特征入手,通过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来理解问题,这样,既巩固了相关内容,又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如笔者在讲授“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之“通货膨胀率差异”问题时,没有采取通常的教学方法即直接入题来分析通货膨胀率对本币汇率的作用机制,而是在“通货膨胀率差异”这七个字上“大做文章”。笔者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差异”二字在“通货膨胀率差异”这七个字中的作用应作何理解?去掉这两个字行不行?问题一出,似乎“无理”,但事实上是在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第一,“差异”二字强调的是两国相对通货膨胀率对于两国货币汇率的影响,若两国同期通货膨胀率一致即两国通货膨胀率无差异,则此因素对汇率无影响;第二,“差异”二字正说明了汇率是双边汇率这一事实,正因为汇率是双边的,故只有两国相对通货膨胀率或通货膨胀率差异才影响到两国货币汇率。考虑问题时从其字面特征入手,化“繁”为“简”、除“繁”就“简”,能作到对问题的较好把握。该方法也被笔者应用于对“国际金融”、“人民币汇率”、“外汇”等诸多名词或问题的讲授之中。

(四)“就地取材”: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

在讲授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如果能够通过对一些教具的运用,将相关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则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如果能在教室里“就地取材”,将教室的一些物件转化为教具,则学生对问题的印象将会进一步加深。在此介绍笔者“就地取材”的两个例子:其一,“粉笔盒”。在给学生讲授“外汇风险规避”时,“避险”一词的英文是cover,cover作名词时的意思是“盖子”,作动词时的意思是“盖盖子”,其意是“盖盖子”的cover怎么会意译为“避险”呢?笔者利用讲台上的粉笔盒作教具作了演示:粉笔盒里面的粉笔是“外汇”,粉笔盒之外的空气是“风险”。当粉笔盒的盖子被打开时,“外汇”被暴露在“风险”之中,而一旦粉笔盒的盖子被盖上,则“风险”被“拒之门外”,cover之“盖盖子”引申为“避险”。其二,“木条”与“粉笔”。在给学生讲授“钉住浮动”问题时,笔者首先将该问题分成两个小问题:“钉住”与“浮动”。“钉住”指钉住货币与被钉住货币之间是固定汇率,“浮动”指钉住货币对被钉住货币之外货币的汇率保持浮动,并且该浮动是随着被钉住货币汇率的浮动而浮动的。如果“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则学生很难理解,于是笔者借用教室的教鞭作“木条”、粉笔作“货币”:笔者先将钉住货币与被钉住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形象化为一段固定的空间距离,再以教室的“木条”表示其长度,因为汇率是固定的,因此“木条”的长度也是固定的;笔者再将两支粉笔分别代表钉住货币与被钉住货币,然后将木条置于两支粉笔之间,相当于木条的两端分别与粉笔固定。在向学生讲授时,笔者强调如果移动一支粉笔,由于木条的固定作用,另一支粉笔也会随之发生位移。这种移动的含义是:如果被钉住货币(一支粉笔)对钉住货币之外货币的汇率浮动时,由于被钉住货币与钉住货币之间的汇率固定(木条的固定作用),钉住货币(另一支粉笔)兑被钉住货币之外货币的汇率也会随着被钉住货币(一支粉笔)汇率的浮动而浮动。这样,抽象的问题被形象化和具体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创智课堂的几点思考 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1.     钱荣堃,《国际金融》,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

2.     傅予行,《国际金融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3.     杨叔子,菁菁者莪  教师为本,《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4.     马万华,关于大学教学问题的理论探讨,《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第5期。

5.     2002年教育统计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stat/tjgongbao.

 

 

作者简介:吴志明(1970—),男,湖北武汉人,湖南大学金融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E-mail:[email protected]

 

--------------------------------------------------------------------------------

1 . 2002年教育统计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stat/tjgongbao.

1 . 马万华,关于大学教学问题的理论探讨,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第5期。

2 . 杨叔子,菁菁者莪  教师为本,《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3 . 同上。

1 . 杨叔子,菁菁者莪  教师为本,《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2 . 马万华,关于大学教学问题的理论探讨,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第5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1770.html

更多阅读

田纪云:我从政的几点体会

田纪云我从政的几点体会  从1941年入伍至2003年退休,我从政六十二年,期间,在地方工作四十年,在中央机关工作二十二年。在我长期从政同各种人物打交道或相处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起码应具备以下政治品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葛小:张晓梅一,存在因素(1)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容量,将主要时间放在对问题的探究上。能否做到这一点,依赖于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如果课前准备不足,势

综合性文稿写作的几点体会 机关文稿写作

综合性文稿写作的几点体会吴 永 兴干了十五年爬格子的事,我先把三条最基本、最深刻的体会放在前面说说,我怕煽经多了,弄偏方向。一是弄明白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素材一大堆,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反复强调、反复考试,直到今天我终于明白中心

对我国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的再思考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与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课堂教学评价也在许多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课堂教学评价发展不平衡,从总体来说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再思考,以充分发

初中课堂纪律管理的几种方法与技巧 初中生课堂纪律

初中课堂纪律管理的几种方法与技巧课堂纪律管理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中学课堂纪律的管理(尤其是初中课堂纪律的管理),长期以来一直困惑和干扰着一些教师,

声明:《创智课堂的几点思考 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与思考》为网友雾里看小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