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主体论: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开拓



[摘要] 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术创新主体论》,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全新视角解读技术创新, 开创了国内技术创新哲学系统研究的先例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从话语、范围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研究范式。在其引导下,将会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哲学的高度来全面把握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哲学也定将取得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主体论》 技术创新哲学  研究视角

 

现代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一经济形态所依赖的真正生产资料不再以资金、设备或原材料为主,而是以知识资本为主。现代经济的实质就是知识的不断创新与转化。而知识的创新和转化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因此,技术创新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从国家层面上看,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其中科学技术更是其竞争的重中之重。因为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着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因此,一国的技术创新水平是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从企业层面上看,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主要源泉。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增强其产品的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正是由于技术创新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人们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愈来愈强,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它已经成为一个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课题。

1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视角

我国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晚。在1973—1974年间,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内部刊物《国外经济学动态》上,有专文介绍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外经济学讲座》一书,再次介绍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以及熊彼特以后创新理论的发展。在此之后,国内一些学者开始陆续介绍国外创新研究的成果,如翻译出版了《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0辑)(商务印书馆1986年),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国外技术创新研究系列报告》(《国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1年第1期)。[2]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技术创新就是在企业“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的技术条件或水平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的结果将带来经济效益,因而技术创新的结果,首先将直接影响成本、价格与利润。我国对于技术创新的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京大学经济系厉以宁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才开始逐渐地从介绍西方的技术创新模型到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创新理论、模型。由于技术创新理论本身就是来自于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所以各位经济学家在对于技术创新这个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时,就必然会或多或少地运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技术创新理论。这其中包括各种概念的界定、技术创新过程的分析、结果衡量等等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形成的有代表性的著作,如柳卸林的《技术创新经济学》等。[3]

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要素和组织,从而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生产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目前技术创新管理学研究成果主要有两个类别:一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技术创新的机制研究、政策研究、过程研究、环境研究等等;二是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成功企业的案例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支持依据,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模型。[4]

1962年伊偌斯(J.L.Enos)提出了他的技术创新的社会学定义,他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显然他是从社会的行为集合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的。我国学者冯鹏志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技术创新是由创新主体即企业所启动和实践的,以成功的市场开拓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导向,以新技术设想的引入为起点,经过创新决策的研究与开发、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等环节,从而在高层次上实现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及其社会化和社会整合,并最终达到改变创新主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目的的社会行动。在分析作为社会行动的技术创新时,不仅要考察作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技术创新的物质形态和具函数性质及动态特征的技术创新的过程属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作为社会行动的技术创新在其社会运行过程中所导致的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规范调整的性质和机理,即要研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它所受到的非经济因素的制约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关系。[5] 

2《技术创新主体论》:从哲学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

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术创新主体论》(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是从哲学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的一种大胆并且取得成功的有益尝试。该书是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论文完稿于1998年8月,并于同年9月通过论文答辩。作者在著作的前半部分,从总体上介绍了已有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并从考察哲学中的主体概念入手,分析技术创新主体及其特征,探讨了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在李教授看来,所谓技术创新主体,是与创新客体相对应的范畴,是指具有创新需求和创新能力并借助于一定中介变革创新客体的活动者。技术创新活动就是创新主体从事的创造性活动,离开技术创新主体,离开主体人与客体对象间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只是从客体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过程,就不能深刻地把握技术创新的实践本质。在本质上,技术创新是由创新主体的创新认知与创新实践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创新主体的创造性才能实在化、对象化的连续过程。[6]李教授对创新主体的这种研究,克服了已有的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中存在的只从客体的角度考察技术创新过程,忽视或片面理解创新过程中的活动者、实践者的主体能动作用的不足。他尤为强调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角度来理解创新主体和创新过程,更为注重技术创新这一主体创造性活动过程的微观作用机制。[7]李教授高屋建瓴地指出,对技术创新主体的这种理解,可以在根本上克服原有的创新主体研究者只是从“主要作用”、“主导作用”、“关键作用”等方面来理解创新主体的片面性,从而激发起所有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的创新需求,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的创造性实践过程。这无疑是推进我国技术创新实践的最可宝贵的力量。作者进而认为,技术创新主体是多元的组合,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已经进一步分化为开发设计主体、工艺主体、操作主体、销售主体、管理主体等,这些主体在各自拥有的特定知识思维能力和经验操作能力的范围内协同作用,共同完成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因而,技术创新主体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复数。[8]

作者在著作的后半部分,具体分析了创新决策主体、创新R&D主体、生产技术创新主体、市场创新主体和管理创新主体,并研究了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在作者看来,技术创新过程作为一项由众多的创新主体参与的群体活动,在创新的不同阶段创新主体的创造性活动表现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如创新决策主体的活动是一种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创新R&D主体的活动是改变技术的形态,使其从无形技术变为有形的实体产品,生产技术创新主体的活动是把一品技术优质、高效地扩展为多品技术,市场创新主体的活动是把创新产品与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创新产品的商品化,管理创新主体的活动则是创造有益的创新文化环境,促进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推动技术创新过程的一体化等,因而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创新主体的创造性特征采取有效途径,提高其创新能力素质。同时,技术创新过程更强调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强调阶段创造性与过程创造性的协同,要求创新主体打破狭隘的阶段限制,把自己融入技术创新的整体性联系和行为,并在其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链条作用,从而实现创新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9]作者进一步认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活动具有经济约束条件下的创造性和阶段创造与过程创造协同性的特征。技术创新是同时涉及创新决策主体、创新R&D主体、生产技术创新主体、市场创新主体、管理创新主体等的并行活动过程,它尤为强调创新主体系统中要素间的合作性、同步性,要求各阶段创新主体打破狭隘的阶段限制,转而从创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主体作用。[10]

总的说来,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全新视角解读技术创新主体,在论述时旁征博引,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成果都尽可能地收集和引用,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所覆盖,对于受众而言, 《技术创新主体论》提供了一个了解技术创新学术界信息的好机会。阅读本书,读者会感受到其独特的研究视角, 新颖的内容, 丰富的资料, 庞大的信息量, 引人深思的见解,尽管对于从哲学的视角来解读技术创新活动,读者可能见地各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技术创新主体论》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技术创新活动的全新视界,毫无疑问将对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3《技术创新主体论》与技术创新哲学研究

有必要从哲学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吗?技术哲学(技术创新哲学是其中之一)本来就是一个较新的哲学分支学科。技术很晚才进入西方哲学的视野。究其根源,这与西方哲学的“理论”取向有关。希腊哲学家忽视工匠的工作,认为技术对知识论无益,与真理无关。“哲学-科学”史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以理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对实践活动则不予重视。技术创新活动一向被看成知识贫乏的实践活动,因而被认为不值得哲学研究。到了今天,即使有人考虑到现代技术的巨大影响,但也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来自现代科学的运用,现代技术工程被看作“应用科学”,对技术及技术创新的哲学反思通常是科学哲学的附属产品。因此,尽管技术(及技术创新)与人类同时产生,甚至人类漫长的历史是由它来标识的(石器、铁器、蒸器等),技术及技术创新对历史发展也有巨大影响,但技术及技术创新向来没有进入哲学思考的核心。[11]不过,夏保华教授认为,在技术创新中,大量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虽然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问题。但是,在技术创新中,也包含了靠穷根究底的思考来解决的哲理性问题。他列举了八组技术创新的哲理性问题,包括:关于技术创新本质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客体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活动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动机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知识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条件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方法的问题。他还特别提出,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用哲学的知识、观点和方法,而且不是短期能彻底解决的。为此,他呼吁科技哲学界应着力进行技术创新的哲学研究,以“面向文本”、“面向现实”和“面向自我”的“三个面向”为基础,为发展一门技术创新哲学而努力。[12]技术创新哲学的兴起,本质上反映着技术创新对哲学发展的影响。我们不能指望从最普遍的哲学或“元哲学”的发展中派生出技术创新哲学,而是要从技术创新研究和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出技术创新哲学;同样,也不是技术创新研究需要有哲学转向,而是哲学研究需要有技术创新的转向。这样才能显示出哲学关注时代变迁,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特征。[13]正如李教授指出的,从哲学视野反思技术创新,就是要对各有差异的技术创新实践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从中揭示技术创新的本质规定,揭示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揭示影响和制约技术创新活动的根本因素,以便为技术创新实践及其理论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14]

有可能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吗? 答案是肯定的,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术创新主体论》正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响应与大胆尝试,并且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其著作及其后续研究最大的成功在于开创了国内技术创新哲学系统研究的先例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从话语、范围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研究范式。在此之前,从哲学视角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一直处于零散、琐碎的状态之中,人们的观点与看法也不尽相同,更谈不上有完善的研究体系,这也是技术创新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迟迟未建立的原因所在。比如就研究范围而言,李兆友教授在其随后的著作《技术创新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指出,就当前从哲学视角研究技术创新来说,至少可以做如下的工作:从主体的观点研究技术创新,侧重于从主客关系角度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从认识论角度研究,侧重于技术创新知识的积累、获得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从价值论角度研究,侧重于技术创新的价值维度,分析技术创新这一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还可以具体分析创新不同阶段的价值创造特点;从辩证法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同其他诸如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的互动,从而拓展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的范围;从历史观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如何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把技术创新的研究放在历史的坐标中,探讨技术创新的历史性,从哲学高度预测未来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等等。[15]

 技术创新主体论: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开拓

笔者确信,在《技术创新主体论》开创的研究范式的引导下,将会有更多关注技术创新研究的学者不再仅仅局限于原有学科的研究视角,而是试图站在哲学的高度来全面把握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哲学也定将取得应有的发展。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bjects:An Initial masterpiece about the

Stud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hilosophy

YI Xian-fei

 [Abstrac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bjects, which is a masterpiece of professor Li, unscrambl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high position of philosophy, has made a domestic precedent of systemic studie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hilosophy, and has offered other researchers a whole set of study formula from tongue, scope to means. Under the leading of the masterpiece of professor Li, there will be more scholars to entirely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high position of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hilosophy will determinately obtains great development.

[Key word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bjec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hilosophy;  study views.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11786.html

更多阅读

《庖丁解牛》与教育技术及其哲学思考 哲学思考

昨天偶得灵感觉得理解"庖丁解牛"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很有益,今天偏巧找到一篇这类的文章,我想的与作者的不相同,但因同时关注了这一问题觉得很有意思,全文如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呵呵!《庖丁解牛》与教育技术及其哲学思考马周周

通用技术学生作品评价的研究与实验 评价书法作品

 学生的通用技术课程作业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包括方案或作品。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和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能否从实质上把握通用技术作品评价的基本内涵,全面、系统和正确地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不仅关系到新课程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研究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技术发展过程

信息技术研究的发展过程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管理(manage)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

声明:《技术创新主体论: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开拓》为网友谁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