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挑战者的成功之道:不对称创新》
当公司重复解决同样的问题时,往往会形成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流程,从而在执行相同的任务时确保顺利实现,把失败的风险降为最低。有些做事的方式会用可见的形式给予明确的界定,需要员工有意识地遵守执行,这就是正式的制度和流程。有些虽没有以可见的形式明确下来,但属于惯例或长时间形成的、非正式的工作方式。还有一些工作方式,长久以来被证明非常有效,以至于人们总是无意识地遵循着,它们就构成了组织的文化。所有这些正式的制度流程、非正式的惯例和被无意识执行的企业文化,就能够帮助组织把投入的资源有效地转化为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与资源类要素所具备的灵活性相比,企业的制度流程、惯例和企业文化就相对难以改变。因为后者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帮助员工能够以一贯的方式反复执行重复的任务。如果必须改变流程,企业往往得实施严格控制的一系列步骤。因此,流程类能力要素不但界定了企业的技能和优势,也同时界定了其缺乏的能力和劣势。当企业设计某一流程用于完成某项任务时,可能效率很高;而如果采用这一流程去执行完全不同的任务,效率或许就很低。 影响企业能力的第三类要素是价值标准。一个组织的价值标准是各级员工在进行优先选择时所依据的决策标准,他们根据价值标准来判断哪个客户、哪个项目、哪些业务更加重要。公司越大越复杂,价值标准就越重要。如果公司要生存发展,员工就必须优先考虑那些能够帮助公司按既定的商业模式赚钱的事情。构成企业价值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结构、财务回报目标(如毛利率)、目标客户群及其需求、市场机会的规模大小和道德规范等等。 连载23:第五章 能力不对称局势(二) 了解了企业能力构成后,还要知道能力不等同于优势。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为完成特定的任务,和特定对手比较,能力才可能转变成所谓的优势或劣势。正像古人所说:"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弃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当条件或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过去所谓的能力就可能变成不利,优点就变成了缺点。 18世纪时,英国有一种叫作斑蝶的蝴蝶,栖息在白桦树的树干上。由于白桦树的树干是银灰色的,所以大多数斑蝶也都是银灰色的,不容易被饥饿的鸟儿发现。由于某些偶然的基因突变,时常会出现一些颜色较黑的斑蝶。在同样的环境里,比较暗的颜色就变成了不利的特征。因为颜色较黑的斑蝶更容易被发现,更容易成为鸟儿的猎物。因此,在银灰色白桦树林的环境中,银灰色的斑蝶占据着"统治"地位,数量占绝大多数。
![脸部2边不对称 第23节:第五章 能力不对称局势(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71686729178.jpeg)
后来,那个地区的周边环境发生变化:许多地方,原本是银灰色的桦树树干被工厂的煤烟染黑了,颜色灰白不再是一个优点。那些颜色较黑的斑蝶就比较容易存活,数量很快就增加了。在1848~1948年间,有些地方黑色斑蝶的比例从1%增加到99%,成为白桦树林的"统治者"。环境的改变,致使那些白色斑蝶一出现在黑色的桦树树干上,很快就会被鸟儿吃掉。 再后来,由于工厂减少使用煤炭,并改善了过滤设备,该地区的桦树又变回银色。银灰色的斑蝶又开始恢复在白桦林中的"统治地位",黑色斑蝶又一次面临灭绝的危险。 同那些拥有接近环境颜色的斑蝶才能够生存繁盛一样,企业环境的改变,也会对身处其中的企业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使行业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一个成功的大企业来说,虽然它比斑蝶具有更强的自我调整能力,但是在新环境中,有时也很难成功地完成自身的转变。企业在特定环境下的成功,必然要求培养适合特定环境和企业战略定位的一套完整的能力体系,按照迈克尔·波特的话就是在环境、定位和能力之间建立完美的"配衬"。但与此同时,这也使得组织具有巨大的稳定性。企业越成功,当环境变化时,改变定位、战略、组织、文化、资产和流程的阻力也就越大,变革就越困难。而在这一方面,处于后发追赶地位的挑战者则具有先天的优势。他们没有历史的包袱,没有既有能力的羁绊,没有公司政治的利益纠纷,有的只是无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