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1型 第4节:第一章 挑战者的成功之道(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71849663284.jpeg)
系列专题:《挑战者的成功之道:不对称创新》
如同《蓝海战略》的作者钱·金和勒妮·莫博涅两位教授所观察到的一样,我的研究同样也证实没有永远卓越的企业。有的企业先是作为挑战者而成功,而后来又作为领先者而失败,如康柏;有的企业在一个产业领域惨败而归,而在另外一个产业领域却大获成功,如苹果。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所采取的战略行动是否正确。只有深刻认识什么是正确的战略行动,企业的成功才可以系统地复制,才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只有深刻把握挑战者以弱胜强的真正规律,企业家和经理人才能在商海中游刃有余。无论是在血腥的红海,还是开拓无人争夺的蓝海,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挑战者企业来说,这个正确的战略行动就是不对称创新。不对称创新既注重利用强大对手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创造与其没有直接竞争的不对称局势,同时也关注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就是挑战者以弱胜强的成功之道。除了总结规律以外,本书还提供了一套如何实施不对称创新的战略指南,以便让不对称创新思想不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更具有可操作性。 尽管如此,不对称局势和不对称创新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或思想,还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完善。正如加里·哈默尔所说:"全球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对产品、公司对公司的竞争,还是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一种管理框架对另外一种管理框架的竞争。"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不对称创新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强大的制胜法宝。期待与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共同分享未来成功的喜悦! 连载4:第一章 挑战者的成功之道(一) 以弱胜强,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 以弱胜强、以小搏大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必然面临的一个战略困境。 由于实行市场经济较晚以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我们的企业多数都是某个行业的后进入者,即属于后发型企业。有专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型企业有这样的定义:第一,他们是行业的迟到者。这种迟到,不是企业主动的战略选择,不是一般战略管理理论中所提到的企业有意的跟随模仿,而是源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第二,他们实力弱小,缺少资源。这主要表现在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资源和资金实力方面。第三,后发型企业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实现对领先者的追赶,缩小资源和能力上的差距。 后发型企业在内部资源实力和外部市场地位方面都明显处于弱势,而领先者已经在行业中雄霸多年,这就是多数中国企业面临的客观现实。 即使是那些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取得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从全球范围来看,他们的规模、实力与全球的跨国公司相比,相对的弱势地位依旧十分明显。以海尔为例,海尔从成立至今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是主要跨国公司对手都有差不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海尔在全球白色家电领域已经进入四强,但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仍然感觉海尔只不过是一个刚毕业的小学生,而跨国公司已经是大学生、研究生的水平。 还有一些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资源积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寻求新的成长平台,他们需要进入其他的行业。这样的企业与那些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企业相比,仍然可能面临着技术能力、品牌资源、渠道资源、客户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相对弱势。 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内部资源实力和外部市场地位都处相对弱势的后发型企业,以及计划进入其他行业的后进入者,统一称之为挑战者。因为这些企业最终目标就是不断提升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挑战和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最终实现从弱到强的转变。 然而,在强弱差距明显的客观条件下,挑战者如何实现对领先者的赶超,以弱敌强甚至以弱胜强,是所有中国企业都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 挑战者如何才能打破领先者的垄断? 挑战者如何才能实现对领先者的赶超甚至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