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好方法》
宋代诗人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一对好朋友。一次苏东坡正准备吃鱼,从窗外看见佛印来了,便将鱼藏到书架顶上,想和他开个玩笑。佛印看在眼里,却佯装不知,而向苏东坡请教"苏"字的写法。苏东坡疑惑不解,但又不知机关何在,就回答说:"上边一个草头,底下左边一个‘鱼‘,右边一个‘禾‘。""‘鱼‘能否放在右边呢?""也有这个写法。""那么如果把‘鱼‘搁在上边呢?""那可不行。"苏东坡脱口而出。佛印这时得意地指着书架上说:"既然鱼搁在上边不行,那就拿下来吧。" 虽然这是一个幽默故事,但它显示了朋友之间的随和与无所顾忌,当然也透出了文人的学识、聪慧和雅趣,以及以诚相待之道。 在朋友交往中,诚实是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础。古人说:"腹心相照,谓之知心。"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情是通过真诚相处获得的。只有诚实对待对方,才能赢得对方的信赖,才会使友谊长存。
![从零开始创造成功 第55节:第六章 创造自己的成功网络(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74086077502.jpeg)
人际交往是互相的,真诚也是双方的。怀疑别人的真诚,这是朋友交往的大忌,这样不仅会将自己引入沟通的误区,还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导致友情的危机。 朋友之间还应该注意互相帮助。当对方有困难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会使对方备感温暖。而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请求对方帮助,还会加深朋友之间的友情。据心理学家分析,人的性格虽然各不相同,有宽容的,有吝啬的,有豪爽的,有狭隘的,但对于施以别人小惠,却人人都很乐意;对于那些自称不愿求人的朋友,却是人人都不喜爱的。 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石志清教授和一位朋友曾经大吵一场,两人从此不相往来,甚至在有些演讲场合互相不指名地攻击,冤仇结得很深。后来,石教授南下广西大学任教,觉得那里需要更多的人才,就想请他的朋友也南下任教。但两人吵过架,写信道歉也不是办法,因为那样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同时自己面子上也过不去。于是他写信给他的朋友,请他在北京代购一本书,原因是在广西此书难以购到。朋友接信后果然迅速代购,并邮寄过去。从此,两人的友谊恢复了。 一个小小的帮助竟使反目的朋友和好如初,其主要原因不仅仅因为一方解决了对方的困难,更主要的是,朋友的请求表达了对对方的信赖和尊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要像爱好金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朋友、乐善好施有关。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工夫。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人来说,一碗热面、一杯热茶,可能就会使他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重新树立进取的勇气和信心,成就一番事业。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交心的促膝之谈,可能就会使他重新树立人生的正确方向,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人在"旅"途,情义无价,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对别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就会使他领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 人们既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积善积德。也许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的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要跌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次真挚的信任。也许你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难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做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做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