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省财政审计和各项审计工作在审计的组织方式和方法方面有重要的创新,实行了五个方面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引起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省人大、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社会各方面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热情的支持。各级审计机关都有许多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大家为加强财政审计工作,规范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很好。近几年来,尤其是审计署坚持依法审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为我们全国的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提高,审计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各方面对审计工作越来越关心,期望值越来越高。这是形势好的一面,审计工作任重道远,特别是在新的一个五年规划快要实施的时候,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次全委会议的要求,审计机关同样也面临很艰巨的任务,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加强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应该进一步提高水平。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当前的形势也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不可盲目乐观。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困难因素,我们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李金华审计长最近也一再地告诫我们,要正确地分析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的思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我想当前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
一、提高审计质量。
财政审计工作要提高质量,我想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在广度、深度、高度上下功夫。
所谓广度,就是我们的审计始终要注意与财政资金分布的广泛性相适应。我们所讲的财政资金,既包括预算内资金,也包括预算外资金,是一个大财政的概念。财政资金使用的范围很广,收入来源的范围很广,管理的部门也很多。这种实际情况就决定了我们的审计工作必须注意一个广度。财政的资金来自哪里,又分配到哪里,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财政审计的视野要十分广阔,要有全面性,我想在这方面也要体现全面审计,不要顾此失彼。既要关注那些经常审计的领域,也要关注那些平时不多审计的领域。经常审计的重点领域可能会存在问题,平时不多审计的领域在想象中可能没有大问题,但有时候也会发生大问题,不可忽略。
所谓深度,就是沿着资金的走向,从“总阀门”开始,直到管理和使用资金的部门和具体的项目,深入地了解资金使用的效益。在效益方面,我想应该重点关注那些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注意发现由于征管措施不到位造成收入流失的问题,由于制度不完善,政策和体制不合理影响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注意发现那些体制性的障碍。我们曾经提出要“顺着渠道看水流”,这应当作为我们审计工作中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思路。
所谓高度,就是不要就事论事,应该把每一个具体的问题,每一项具体的资金收入、支出和管理的情况,与一定的制度、政策、体制联系起来,注意从宏观方面加强分析,通过审计能够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特别是要促进制度的完善,促进政策和体制的完善,促进改革的深化。财政审计始终应该体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特别是要在突出重点上下功夫。什么是重点?我想我们还是要把重要领域、重要部门、重要的资金、重要的项目作为重点。资金量大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联度高的资金、项目、部门和领域,应该作为我们审计的重点。确定任务时要找准重点,项目确定以后在实现的过程中,也要从众多的问题中找到重要问题、重点问题,在审计工作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上,也要注意突出重点环节,在重点环节上加强力量,多下功夫。这主要是讲审计方法问题,在方法上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
提高审计质量,一定要在效果上多下功夫。不能只是自己感到审计质量已经很高了,还得让被审计单位感到审计对他们的工作有促进,有帮助,要让有关的领导机关、各级政府都能感到我们的工作能够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解决好的。
我们各级审计机关一年到头都在忙忙碌碌地工作,搞很多项目,但是究竟这些工作对当地的发展能起什么作用,在各级领导机关的心目中,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怎么样评价,怎么样看,他们需要不需要我们的工作,需要不需要运用我们的工作成果,要注意思考,不断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光是自己感觉好还不行,一定要让各方面都感觉好,要让各方面都更加重视,都感到需要我们。怎样才能让各方面感到需要我们,还是要靠我们工作的质量、水平,靠我们工作的成果,要用成绩来说话,没有成绩就没有发言权。今后我们的各项审计工作,特别是财政审计工作,一定要有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成效,更明显的效果。
要提高审计质量,我们还应该密切地关注财政改革的走向,现在各项财政改革措施正在不断深入地落实,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和其他各有关部门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不需要审计了,工作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还离不开有效的审计监督,关键在于我们的审计工作能不能与时俱进,能不能在新的形势下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对于各项财政改革的意义、内容、进程都应该有深刻的比较具体的了解,要注意了解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我总感到我们审计机关内部有一个薄弱环节,这就是我们很多审计人员就事论事的习惯性思维多一些,而对实际情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了解不够,对于经济工作中一些实际的变化把握不够,对于改革的进程关注不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水平,在这个方面应该进一步地提高和加强。我们强调审计的独立性,但并不是要把审计孤立起来,并不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象牙”宝塔上,和外界不沟通,不联系,不吸收新鲜的经验,不了解新的事物。现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很快,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现,所以我们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一刻也不能放松对社会现状、经济运行情况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要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思想,这是提高审计质量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新的形势对于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的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大多数同志业务水平、思想政治素质都是很强的。但是我们不能满足,在新的形势下,也应该看到我们的薄弱环节,找到努力的方向。当前,我感到有三个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
一是要增强法律素养。因为我们是依法审计,法律、法规、政策是我们审计工作中的武器,我们开展审计工作依据的是法律法规,我们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实施处理处罚,适用的也是法律法规,我们遇到困难、阻力,靠得也是法律法规,靠法律的这种权威来排除各种阻力和困难。我们一定要学习法律,熟悉法律,善于运用法律。但是我感到现在有不少同志对法律还不太熟悉。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立法进程的不断加快,经常有新的法律颁布,也有一些法律不断地修订,每年颁布的行政性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很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种政策性文件数量更大。财政的管理、经济的管理,有很多具体的法律、法规、政策,我们要使用它,就必须了解。现在我们往往是在审计开始之前到处找,有时是搬上几箱子,进点的时候带上去,到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到处翻书,现在也有的在网上找点东西,但是在审计过程中,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我说的不仅是财政审计,包括各项审计,在听取汇报的时候,报告里引述的一些法律、法规往往不准确,有新的引不上要引旧的,有高层次的引不上要引低层次的,有主要的引不上要引次要的,暴露出我们不少审计人员对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这是很危险的。既然法律是我们的武器,如果武器不对,带错了武器,能不能打胜仗?要掌握新式武器,我们的新式武器就是法律、法规,必须用准、用好。要当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对于法律、法规的学习必须是持续的,不应该是临时抱佛脚,不能哪天审计了,哪天遇到什么问题了,才到处找,那样来不及。对于法律、法规的学习,重要的在平时,平时要增强法律素养,而且我们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要熟悉这个完整的体系,对法律的理解和学习应该是系统的、全面的。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的基础理论,比如说宪法和法律是什么关系,法律和法律之间,法律和法规之间,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之间,法规和规章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都得很熟悉,否则遇到一些问题就会搞不清楚。比如说,法规必须服从法律,这是一个常识,但是有的时候我们遇到法律有规定,法规也有规定的时候,有些东西冲突了,能不能很准确地判断,要以法律的规定为准。还有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之间,有时候对同一件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的规定不一致,我们有的同志可能会引述地方法规的规定,实际上不够,同时还要了解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有什么规定,如果地方法规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不一致,应该服从国家的行政法规,这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不熟悉,就会导致引述法规不准和判断的错误。规章与法规的层级不同,这也是常识,我们有时候注意到了规章,却不去研究这个规章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不是一致,如果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任何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规定都是没有合法性的,都不能作为审计工作中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依据。我们在审计工作中,有时候引述的一些规定层次很低,比如引述某一个厅局的通知,权威性显然不够,就可能会导致定性错误,处理处罚错误,导致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失败。由于一个文件引述不当,就可能会把我们的审计机关推向被告席,发生败诉的现象,那种情况下所影响的不仅是个别审计项目的形象,个别审计机关的形象,也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审计工作能不能顺利地开展。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审计人员不可自满,因为这种学习要求很高,难度也很大,必须时时关注,每天都得把耳朵、眼睛同时开动了,脑子全部开动了,就像把所有的接收器全部打开,全方位地接收各种信息,你都不够。但是,不能是被动的接收,应当是积极地消化,在接收到各种信息、知识的同时,还要理解、消化,在理解和消化的基础上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才能应用自如。人的大脑不是一个简单的仓库,不是一个被动记忆的机器,我们每天、每次的学习,都要把原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融为一体,原来掌握的是什么情况,原来掌握的都是什么知识,又有什么新的东西,马上要思考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且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该用哪一个,就像一个大型的计算机,接收到这些信息后马上就要作出处理,对数据作出调整,只有我们的思想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我们才能适应经常性的工作、富于挑战性工作的需要。一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审计工作的要求很高,在这个方面不给自己加压是不行的。审计工作水平、质量是不能将就的。必须想到,我们面对的审计对象,我们工作中打交道的这些人,他们也在学习,他们的水平往往比我们还高,他们也在找我们不准确的地方,找我们的毛病,我们能不能经受住这种检验,能不能回答人家提出的问题,有一句话叫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用在审计工作中确实是这样,你要让被审计单位信服,要让自己的审计项目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必须有很高的质量,特别是在法律、法规的运用上不能发生问题。审计人员加强法律的学习,提高法律素养,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是增强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审计人员的基本能力,也是影响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查很多帐,要接触大量的数据,要遇到很多问题,这些帐与帐之间、数据与数据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各自究竟有什么关联,内部是什么关系?现象与本质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过去曾经遇到的问题和现在遇到的问题、老问题和新问题之间又有什么关联?一个部门和多个部门遇到的问题又有什么关联?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分析,搞审计必须善于分析。如果不善于分析,那是注定了不可能有很高的审计质量的,也不可能有很高的水平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不同的审计项目之间水平和质量的不同,差异在哪里?我看很深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审计人员分析能力的不同。善于分析的,就善于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认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历史地分析事物,善于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分析事物,就能够抓住本质,能够找到要害的东西,能够揭示事物的真相。不善于分析的,就只能停留在对于一些现象的罗列上,而找不到本质,只能孤立地看问题,而不善于从问题的互相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去反映规律性的东西。在这个方面,我感到我们的审计人员潜力还很大,还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我们今后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一个很大的空间,只要在这个方面做好了,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员都还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的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都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三是审计人员要增强写作能力。写作也是我们工作中基本的手段。现在不少审计人员写作能力比较差,这一点不能忽视,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包括一些大家认为会写的同志究竟水平怎么样,是不是就真的会写了,是不是写出来的东西就真的水平高了?不能自满自足,应该看到差距,差距确实还是很大的。既要纵向地比,也要横向地比,要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比,这样比可能会看出进步来,也可能看出退步来,不学习就会退步。要横向比,就是我们要和别的部门比,和别人比,差距就更加明显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写作不是一般的写作问题,不是写理论文章和文学作品,能写成什么样的水平就写成什么样的水平,喜欢什么题材就写什么题材,能多写就多写,写不出来就少写,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作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都可以。但是审计人员不一样,审计文书不一样,审计文书是审计的成果,是法律规定的程序,必须拿出来的成果,想回避都回避不了,规定写的必须写,为了达到理想的成效,必须写好,不管付出了多少劳动,不管审计发现了多少问题,不管审计的项目多么重要,最终还要体现在那些审计文书上,审计报告是不是比较全面地、准确地反映了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决定、审计建议、移送处理书能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不能把审计发现的问题适时、准确、恰当地反映出来,正确地引用法律、法规,准确地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表达的效果如何,就影响到这些文书的运用,在别人心目中的份量。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到了政府和人大,能不能得到认可、通过,都和报告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审计文书的质量怎么样,和审计人员的形象、审计机关的形象、审计人员的前途、审计机关的地位都是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决不可以忽视这个方面。我们的审计人员决不可以仅仅满足于经验,不能满足于自己搞了二十、十几年审计,以为自己很有经验了。经验的载体是什么?经验也得变成文字的东西,文字是一个体现经验和智慧的载体。你说你很有经验,很聪明,很有才智,文字、报告上却体现不出来,你说它在哪里?在心里,在脑子里?谁能钻进你的脑子里或心里去看看呢?你必须把它展示出来,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道理,但是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环顾一下周围的人群,就会感到这个方面的严重性。一个审计机关文书水平的提高,要靠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从基础的环节开始,每个环节都要很好地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产生一种比较高水平的报告、审计建议,一个环节的工作跟不上都不行。无论是做审计底稿,写审计日记,还是起草各种审计文书,都要高标准、严要求,不可自己对自己降低了水准,不可应付了事,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审计组长对每个审计人员要起这种检查和制约的作用,处长、科长对本处、本科的人员要传、帮、带,局长、厅长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职能和任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们审计机关的各种审计文书的水平和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这也是使审计工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和重要的保证。
在审计文书质量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从大的方面说,观点要对,立论要对,结论必须有合法性,逻辑上必须严谨,这是大的要求。从小的方面说,不要有错别字。现在是大的问题比比皆是,小的问题举不胜举,错别字就没办法提了,到处都是。在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下大功夫,特别是在财政审计领域内一定要有明显的提高。因为财政审计是审计机关一个重要的部位,也是一个重要的窗口,财政审计产生的成果走的路比较长,我们所打交道的对象,重要的部门比较多,从路径来讲,预算执行审计的结果要向政府报告,工作报告要向人大作,结果报告还要给上级审计机关报送,媒体也能拿到审计工作报告,特别是向人大报告以后,各种新闻媒体都拿到了,还要拿到报刊杂志上,如果我们错了,就一路都跟着错了,我们的质量不高,一路的质量都不高。我们的质量高了,后边的质量才能高,影响很广泛,必须高度重视。
三、进一步加快审计信息化步伐。
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审计信息化代表着审计工作的前途,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财政审计领域,信息化应该先行一步。任务很重,力量严重不足,怎么办?只能向信息化要时间,向信息化要效率,别无它路。在运用计算机审计的情况下,效率可以成倍地或者几十倍地提高,这已经是大家看到了的一个事实。但是,现在一方面我们的硬件建设不行,有不少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连计算机都没有,另一方面是软件跟不上,特别是缺乏能够运用计算机审计的审计人员。我感到,在这些问题和困难里,最大的还是人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培养人员,培养能够运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够适应审计信息化的新环境新要求的人员,要培养一代审计新人。所谓一代审计新人,就是指的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实施审计,能够适应审计信息化的新环境、新形势要求的全新的审计人员,我们必须提出这样一个目标。李金华审计长在前几年就讲了,如果不能运用计算机审计,我们的审计人员就可能进不了被审计单位的门,打不开被审计单位的帐。在后来他又讲,如果审计人员不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技术,就将失去审计资格,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掌握审计信息化的技术,就将失去领导资格。这是一种权威的分析,权威的判断,决不是仅仅一种理论性语言,我们一定要认识这一点。我们的厅长、局长、处长、科长,如果哪一位认识不了这个问题,将来自己的进步跟不上这种新的形势的发展,就会被淘汰。信息化代表了审计发展的方向,体现了审计事业进步和前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顺之者昌,如果谁不能够顺应这个形势,谁就必将被这种发展的浪潮所淹没,所淘汰。财政审计的机构、财政审计人员应该是审计机关的一支精锐部队,也应该是审计信息化的一个先头部队,财政审计的信息化必须先走一步。近几年来我们在运用计算机审计方面,已经迈出了一些步子,取得了一些经验,今年我们省厅在对省财政厅审计过程中,运用AO软件的经验案例得到了审计署的奖励,审计署最近发出通知,对几个省厅给予优秀组织奖,对山西等24个审计项目给予AO运用优秀奖,我们山西这个成果在24项成果里面名列第一。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我们这次用的效果好,不能说明在所有的项目上都用得好,这次用得好不能说明以后还能用得好,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不断前进,不断提高。一个项目用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逐步地做到所有的项目都用好,在更大的范围内,在今后长期坚持,用得越来越好,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应该看到,我们山西很多地方、很多人员和一些发达省份、先进地区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相比,差距很大。大家都到浙江、江苏、广东看一看,到湖北看一看,到审计署的各个特派办看一看,到审计署机关看一看,差距显而易见,看到别的一些地方和单位运用计算机审计的水平,我们会感到非常惭愧,也会感到非常有紧迫感,感到不抓不行,而且必须发展更快一些。以前我们曾经介绍过湖北省公安县,他们运用计算机审计的水平是很高的,超过了许多省级的审计机关,他们在前几年就实现了和财政部门的联网审计。
联网审计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我们要先和财政部门、税务部门联网,联网审计是审计信息化进程中一个带有革命性的措施。我在1999年的一次会议上曾经提出这个看法,当时山西省科委内部审计机构实行了和所属事业单位的联网,我们在那里开了一个现场会,总结了他们的经验,我当时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后来我一直对联网审计很感兴趣,各种场合,也向审计署领导建议,不断地提出这种主张。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近几年来,审计署领导、审计署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正式地提出了联网审计。去年,审计署座谈会上有关部门演示了联网审计的方案,这是令人鼓舞的。现在审计署已经把联网审计作为一个目标提出,而我们省厅已经提出和财政、地税部门的联网审计,现在正在积极地协调中,争取在2006年的审计过程中就能用上。联网审计的意义,就是把静态的审计变为动态的审计。联网以后,审计人员可以更加方便、更加全面、更加及时地获取被审计单位的资料,而且这种资料的来源应该是随时可以得到,是最新的。根据审计的需要,根据监督的需要,可以做到动态的审计,随时可以审计,随时可以发现问题。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审计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按照现行的这种审计方式,一年一度的预算执行审计,起码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料。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目标来讲,我想象中的这种联网审计应该是经常性的、动态的,每天都能看到的,每天都能发生作用的,这样的联网审计才是更有意义的,到那种情况下就不是每年集中一个月、两个月审计了,每天都掌握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都可以提出,都可以纠正,而且纠正更及时,效果更好。我们可以不断地研究、探索,现在不成定论,但是我们要有这种思维。在联网审计方面,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推进,早认识,早推动,早见效。各地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有的地方走得快一些,有的地方走得慢一点,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总结经验,坚持不懈地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行动要快一些,力争在2006年能够有重大的突破。
省厅的信息化建设在2005年有重要的进展,我们的局域网改造和建设完成了,互联网站建立起来了,在AO软件的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搞了六期培训,OA软件的应用正在组织,正在培训,2006年也要开始实施。希望各市、县也要抓得更紧一些,走得更快一些。我们有些地方的工作做得也不错,很主动,也有基础,而且有条件。从财力方面来讲,现在我们山西,全省各地,因为多数地方是有煤的,现在煤炭的市场形势很好,财政收入的形势很好,审计机关的经费保障形势也很好,这正是我们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好时机,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在硬件建设上步伐更快一些。计算机的配备、网络的建设要加快一些,对审计人员的培训要跟上,管理水平要跟上。各地有什么困难,省厅可以帮助。我们给的钱绝对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只能起一种鼓励、带动的作用,而且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各级自己的问题主要靠自己解决,各市、县审计局要多向市长、县长反映情况、汇报情况,拿出自己的规划和设想,和财政部门多沟通,多争取经费,把审计信息化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在培训上要采取强制性措施,我主张必要的时候就要一票否决,能用了计算机的人上岗参加审计组,用不了的人去培训,培训好了再来工作。人不够怎么办?必要时到社会上聘用一些能够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也可以积极地争取增加人员编制,能够在人事制度方面不断地改革,创造一种新的富有改革精神的、适应发展需要的审计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在这个方面也要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