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好性格》
3.做自己的对手,战胜自己 我们知道,在成功途中,我们不仅时时受到外界的压力,而且还时时受到自身的挑战。 首先,你要在心理上做自己的对手。你要有信心,要自信地从挫折中走出来,有了必胜的信心,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其次,你应该对自己原有的成功做出挑战。今天的你要超越昨天你所成就的。超越别人的事业并不重要,超越自己已有的成就才是重要的。 你应该时时以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直面自己。就像前面讲的,你要时时为自己设立一定的危机或挫折情境,这样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只有放弃才是失败 除非你放弃,否则你永远不会被打垮!失败时你的态度至关重要。你若在失败面前低头,那么你就真正失败了,因为你连机会都抛弃了。而在失败时继续坚持、继续努力,你就会获得成功。强者的毅力是可以战胜前进途中任何障碍的。 毅力的孪生兄弟是勇气,而勇气又是战胜挫折至关重要的法宝,所以你还应在平日间培养自己的勇气,消除怯懦心理。 (1)要有渴望成功的原动力。考察大多数事业成功者的发展道路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属于不满现状、不断进取的人。 (2)粉碎自我小天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很偏爱自己的小世界,把自己关在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内孤芳自赏。这种人必然产生畏首畏尾的思想,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外面的世界。但只要走出象牙塔,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你就会找到自己的勇气。
![认真做人 用心做事 第53节:第五章 做人做事要有弹性(10)](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80845036458.jpeg)
(3)借鉴别人创造个性。做事情,你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鲁莽。只有在吸收前人的经验、利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激起自己的勇气,才能有突破求新的勇气。因为借鉴的过程是个学习的过程,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 (4)不断实践。实践出真知,光有理论而不实践,在困难面前一样会感到心虚,因为你所知道的你并没有去做。因此,实践越少,心虚感就越强,碰到重大事情就会顾虑重重。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五卷中曾说:"世间没有真正的失败,因为宇宙万物随时在变化,日日不断地茁壮发展。这是个大原则,不管如何失败,都只不过是不断茁壮发展的过程之一,在某个期间内或许算是失败,但等转移后,又是一片无限的生机……" 所以,正确对待失败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宠辱不惊,对金钱、地位、得失淡然处之。一代文豪苏东坡在《答毕仲举书》中说:"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茶淡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 欲望不是太炽,也就不会凡事都斤斤计较,胸襟也为之宽阔,气量亦随之大度,与别人交往,误会、嫉妒、伤害产生的机会也会随之减少。以平静之心应付波谲云诡的社会关系,能时时处于主动状态。 1.正确对待得失 《人物志》在论及得失观时说:"有才德的人知道吃亏受损实际上是有好处的,所以有一份功劳却可以得到二份的美誉;见识浅薄的小人不知道自己占了便宜实际上是一种损失,所以自夸其功,结果功劳和名誉一起损失了。由此看来,不自夸有功的,实际上是真正的夸功;不争名夺利的,实际上是名利双收;对敌方有所让步的,其实是战胜了对方。正是由于这个道理,春秋时的至善于抬举别人,实际上压倒了别人,名望显得更高;王叔爱争高低,结果被逐往他国;蔺相如用引车回避的办法战胜了廉颇。物极必反,这就是君子常说的‘道‘。" 不要计较一时之得失,不要得小失大。有得必有失。这已是流传数千年的名言,是指导人际关系的金玉良言,已被数不清的事例所证明。 2.正确对待成败 人生都难免有成功与失败,不能奢望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对失败,同样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因一些小小的失利,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因此,最重要的是平常要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以"把酒临风"的潇洒面对一切坎坷。